十八年维权路:一个农民与土地的生死契约
(文字材料:由戴振杰本人提供)
在沂蒙山腹地的临沭县临沭街道办戴家河村,53岁的戴振杰蹲在自家荒废的承包地头,指尖摩挲着那份泛黄的《鸡棚续签合同》。这份2007年签订的六年期合同,如同一条导火索,引爆了一场横跨三个时代的土地保卫战。
平地惊雷
2008年正月的鞭炮声尚未散尽,戴振杰的养鸡场迎来了不速之客。新任村干部戴振山带着数十人,用推土机将戴振杰承包地上的四个鸡棚进出养鸡场的唯一道路堵成土丘。"合同是死的,人是活的",对方扔下这句话扬长而去。那年冬天,1.3亩承包地上的387只肉鸡因饲料断绝全部饿死,2.1亩地的鸡棚在风雪中岌岌可危。
漫漫维权路
从临沭县法院到临沂市中院,从临沂市人民检察院到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再到山东省高院,戴振杰的维权之路布满荆棘。每次庭审,他都带着装满证据的蛇皮袋出庭。终于2014年秋戴振杰再也扛不住来自村干部和一些有权冷眼的打击,也就是这年他患上了重度抑郁症,一直到2019年,经过家人的精心监护下,戴振杰的身体有了好转,但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桩憋气的事,实在咽不下,戴振杰再一次拿起了法律的武器,面对这些跳梁小丑们,戴振杰咬紧牙关,再难也要跟这些蛀虫坚持到底。2021年,当法官问及鸡棚现状时,戴家河村民小组代表突然承认:"鸡棚早拆了,现在是宅基地。"这句话让戴振杰浑身颤抖,他当庭展示了2008年偷偷拍摄的视频——自己的鸡棚正在被推土机碾成废墟。
村委会村干部戴振山让人用石头堵路
村委会村干部戴振山让人用土堵路
峰回路转
2008年这年的正月成为了戴振杰的噩梦,终于2023年山东省高院的裁定书(2023)鲁民申2026号犹如一道曙光。法院认定:戴家河村民小组在承包期内单方收回土地,致使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其违约行为直接导致戴振杰损失。面对村委会提出的"4.8万元转让协议已终止承包关系"的主张,法官援引《民法典》第545条合同相对性原则予以驳回。
遗憾的是,当年养鸡非常挣钱,新上来的村官犯了红眼病就肆意破坏生产经营,着实给戴振杰带来了重大经济损失。法院虽判决村委会交了违约金和地上物的赔偿,但我们知道还有可得利部分和精神损失费部分村委会理应赔偿至今没有结果,终究是遗憾。
迟到的正义
2023年5月5日,当执行法官将13.3万元赔偿款交到戴振杰手中时,这位倔强的农民突然泪流满面。18年维权路,他耗费了全部积蓄,经历了数次庭审,遭遇过威胁恐吓。如今站在被夷为平地盖起房子的承包地上,他抚摸着判决书说:"这不是钱的问题,是要给子孙后代留个明白。"
深度思考
这起跨越三个五年计划的土地纠纷案,暴露出基层治理中的深层矛盾。当一纸合同遭遇权力任性,当农民权益遭遇集体利益裹挟,法律如何守住公平正义的底线?戴振杰的胜诉,不仅是个人维权的胜利,更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注脚。正如主审法官所言:"合同神圣不可侵犯,这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