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到一个城市出差或旅游,都喜欢在当地的街道中“暴走”,也就是现在的流行说法“city walk”。
通过这样的行走,我可以真切感受到一个陌生城市的空间距离和城市建筑特点,似乎如此便能更快地熟悉这个城市,融合这个陌生的地方。
01 一名建筑设计师的city walk建筑师马岩松在他的新书《二十城记》里回忆到,自己小时候带着小伙伴出门在北京城里city walk,曾经不知不觉远远超出了平时“遛弯”的熟悉路线,也让他第一次深切感知到这个城市的空间感,对于当时还幼小的他来说是陌生的、震撼的。
尽管这一“壮举”把大人们吓得够呛,但对马岩松来说,却是一次难得而有意思的city walk体验,使得他对城市空间和环境有了更加敏感的感受,也许这次经历也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日后成为建筑师为城市空间做设计的种子。
北京这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老都城,融合了历史与现代风格的各种建筑,在北京胡同长大的马岩松,将北京城当成了一个巨大的游乐园,去不同的建筑体活动、学习,去爬景山看城景,去什刹海学游泳,在胡同和四合院里玩耍,这些就是他与这个城市的互动和交流。
这本书记录了马岩松在二十个城市旅行和进行建筑项目时对城市和建筑的观察、感受和思考,也见证了他不同阶段的生活,以及他与当地建筑发生关联互动的经历、对建筑的体验和信念的展现。
这20个城市,除了北京,还有其他各具特点的国内外城市,既有充满悠久历史的老城,如嘉兴、巴黎、伊斯坦布尔、巴塞罗那等,也有现代发展的新兴城市,如深圳、珠海、纽约、洛杉矶等。
马岩松在这些城市进行过重要标志性建筑的设计建造,这使得他对城市和当地环境、人文历史、城市空间特点、市民生活习惯等方面都进行深入探索、研究和思考,以使自己的设计作品能够更好地符合并融入当地环境,又能表达他的建筑理念和设计风格。
也许因为北京城是马岩松从小生活的地方,也许因为这里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集传统与现代于一身的古老城市,记录北京的内容占了书中最多的篇幅。
而光是在北京这一章中,马岩松所讲述的城市空间体验和建筑设计理念的信息量就非常大,也让我深有共鸣,跟随他在北京城中游走的脚步和多个建筑项目的分享而产生许多思考和启发。
02 “无聊”的建筑和人文关怀的建筑对建筑设计的审美和理解,有着很大的主观体验,很多时候,人们往往会被表面的视觉元素所影响而做出主观判断。
因此在许多城市,为了所谓的“弘扬传统文化”而出现大量仿造古典建筑却又糅杂了多种风格的建筑,以至于显得不伦不类。马岩松将这些建筑称为“假古董”。
而在很多城市的改造和新发展历程中,当地又喜欢盲目模仿外国建筑风格或是采用省时省力的做法,设计建造风格单一而毫无个性的楼房,比如千篇一律的住宅、假欧式风的大楼、石屎森林一般的CBD。
英国鬼才建筑设计师托马斯·赫斯维克曾指出,这类建筑就是一种“无聊”的建筑,他提倡一种“人本主义”的建筑风格。
马岩松也习惯于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来思考和设计城市建筑,两位设计师对于建筑的理念不谋而合。
当我们身处这些单调无聊的建筑之中生活和工作时,是否真的能享受方便的功能?又如何进行真实活跃的互动和共融?有没有在这里面感受到生活的活力和美好?
这三方面是马岩松对一个城市是否为人而造的判断,也正是从居住者的角度和个体体验所进行的人文思考。
除了城市标志建筑,马岩松也设计过住宅,而这更能体现他的人文思想。他曾设计过北京的一个社会保障性住房项目,大胆地摒弃了社区的围墙,并引入城市道路作为配套的商业街区,还设计了连桥将楼房二层的花园连接起来。
这些设计的目的都是为了强化社区公共空间的互动性,让居住者不会觉得自己被城市抛弃或隔离,更好地进行环境共融和互动。这样的住宅,不再是冷冰冰的钢筋水泥,而是充满温度的生活,又怎么会让人觉得“无聊”呢?
03 建筑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冲突与融合不过,城市的建筑和改造确实难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也无法解决所有人所面临的难题。城市的建筑设计又如何与当地的环境与传统建筑融合,满足民众朴素而固化的审美观和体验感?
马岩松操作过的一些建筑项目就显得很大胆,可以说突破了常规。而当我深入了解之后,又不得不承认他的设计确实很符合当地的环境和传统,在产生视觉冲突的同时也实现了环境融合,给人们带来特别的审美体验。
比如他的“胡同泡泡”项目,在北京胡同里加建一些外形不规则、金属质感、抽象现代的卫生间,为人们提供生活便利。
这些泡泡乍一看跟传统古老的中式胡同建筑风格迥异,但其外部的反射材质使得自身隐藏在环境中,人们看到的是它反射出的周边景观,也凸显了传统环境的焦点所在。新老建筑由此构建出一种新时空的映衬和互动,产生一种奇妙融合的感觉。
马岩松还曾为一家有座老四合院的幼儿园设计新园区,大胆地将周边的仿古“假古董”建筑拆掉,再围绕老四合院建造一个围绕院子有平屋顶的新建筑。
站在四合院的院落中向上看并不会看到这个红色大平台,它和谐地隐藏在传统建筑环境之中。但当你从空中俯瞰,就会看到这个红色的大面积的屋顶平台将四合院环绕起来,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城市里难得的可以自由活动的开阔空间。
这个设计将传统建筑环境与现代风格以及使用者的特点和需求奇妙地结合起来,让我惊叹和感动。
想象一下,孩子们不是困囿于老建筑的有限空间中,而可以在一个开放大平台上自由地撒野,释放天性,但又能接触传统建筑,感受真实的历史,他们的童年将是如何的丰富多彩。
结语书中还分享了马岩松在20个城市的许多建筑设计项目,每一座建筑从环境背景到设计过程、成品效果,都与当地的城市空间发生了特别的联结和奇妙的反应。
跟随马岩松的city walk分享和解读,我们也从新的角度了解和探讨这些城市与建筑,理解和思考建筑与人类的关系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