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国殇:浴血抗日十四年(101)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6)

17日午前11时,斯利姆对113团团长刘放吾下令:“兹派贵官率领贵团全部乘汽车至拼墙河与战车队长协同,即向拼墙河北岸约两

17日午前11时,斯利姆对113团团长刘放吾下令:“兹派贵官率领贵团全部乘汽车至拼墙河与战车队长协同,即向拼墙河北岸约两哩处公路两侧之敌施行攻击而歼灭之。”

午后7时,第113团到达仁安羌以北,英方将皇家坦克团2营B中队的12辆坦克和皇家骑炮第414连的3门25磅炮配属给该团。

早在17日凌晨2时,仁安羌北方遇袭的消息就传到了位于卡当河的缅甸第1师师部,布鲁斯·斯科特少将随即下令马圭战斗群向仁安羌进军,作为缅甸第1师的前卫。

破晓时分,布鲁斯·斯科特少将在良拉的种马场建立了师部,并很快就搬到了358号里程碑附近的路口。

刘放吾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在马圭战斗群到来之前,缅甸第1师唯一可用的部队,只有师部排和一个爆破工兵连,已被派去增援退守仁安羌南部的格洛斯特郡团第1营的那个被严重削弱的连,并没有任何进一步的行动。

马圭战斗群一到达并就建立了防线,但在缅甸第1师当晚集中于该地区之前,也不可能采取任何进攻行动。

这时,皇家海军河流巡逻队在前一天晚上已经到达,他们经受了日军飞机的轰炸和扫射,并声称受到来自城镇方向日军迫击炮的攻击,但毫发无损地退出了射程范围。

17日白天,已经疲惫不堪的缅甸第1师各部沿着天气炎热,没有水,没有树荫,尘土飞扬的道路上,且有敌机不断监视和攻击的情况下进行了一整天的行军,直到午夜过后,最后一批后卫部队缅甸第1旅与皇家坦克团第2营A中队才抵达仁安羌以南。

由于口粮匮乏,且人和驮畜必须有水。因此,缅甸第1师的兵力集中在仁安羌以南,尽量靠近江边。

印度第13步兵旅就在360里程碑附近。在萨丹和永泽克之间的南部是马圭战斗群,而缅甸第1旅在公路交叉口以南的358号里程碑。

第7装甲旅的一个信号兵排隶属于缅甸第1师师部,这为布鲁斯·斯科特少将提供了他与缅甸军之间唯一的无线电连联系。通过这种方法,他能够和斯利姆将军交谈,在4月17日深夜,他们制定了一个计划,与到达平墙河北的中国远征军113团进行配合南北夹攻日军路障。

当夜,平墙河以北的日军从路东侧的山脊上转向平墙河岸渡口附近的浅滩周围建立阵地,重新在平墙河以北建立了路障。

不仅如此,第3大队大队长高延少佐还准备对英军发动夜袭,不过作间联队长判断18日黎明之后平墙河以南的三叉路口才是重点,下令第三大队南下。高延遂留下第9中队,大队主力在傍晚南下。

当英军观察到这支日军部队从渡口向南行进时,皇家骑炮兵414连的25磅炮对其进行了炮击。并按照中方要求整夜对日军不间断地进行骚扰性火力攻击。

夜9时开始,第113团从已占领的山脊阵地开始做攻击前进,解救了几名掉队的印度士兵后,于10时30分左右占领了日军的前哨警戒阵地。并在18日凌晨2时与日军主阵地发生接触。

18日拂晓,刘放吾第113团在平墙河北岸展开,以公路为界,杨振汉营长的第一营为左翼,刘湘衡营长的第二营为右翼,张琦营长的第三营为预备队,担任两侧和后方警戒,英军两个坦克排沿公路两边的路沿前进,分别支援两个主攻营,7时30分战斗正式打响。

第113团先从右翼实施侧击,刘放吾亲率左翼一营正面突进,在中国军队的奋勇进攻下,日军第9中队不得不后撤至平墙河一线。

激战至正午12时,日军开始涉水退过平墙河,至午后2时,我军已肃清河北的残敌。

第113团右翼第二营先行渡河跟踪追击,一度占领了渡口,日军担任北侧防御的第8中队接应了败退的第9中队,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阻止了2营的前进。

这时,斯利姆接到缅甸第1师师长斯考特的无线电话称,该师饮水及食粮断绝已经二日,困难万分,官兵无法维持,势将瓦解等语,希望第113团继续进攻解围。

但是,孙立人当时见拼墙河南岸一带地形暴露,第113团仅有兵力一团,进攻力量薄弱,加之日军盘踞的501高地阵地居高临下,我军仰攻困难,倘若继续进攻,万一攻击受挫,第113团之实力立被窥破,日军必乘机反攻,更加无法救援英军,反而使中国军队犯险。

因此,乃决心在黄昏以前,尽种种手段侦察当面之敌情地形,再利用夜暗重新部署,于次日拂晓继续攻击最为妥善。

午后4时许,第113团团就已占领各要点彻夜固守,严防日军之反攻,并限于黄昏前尽各种手段,务期搜索当面敌情及侦察当面地形,以便于次日拂晓攻击。

图片来自网络

为应对即将到来英军进攻,日军在仁安羌东北角附近即多条道路的中心点设置了主要的防线,并布置了联队的直属部队和杉浦大队在北边纵深布置,其中大队总部位于白塔山,在推岗村的山崖对面附近位置,右翼是第7中队,左翼是第5中队。

另外,其后方公路附近是第6中队和联队直属的第2机关枪中队。第8中队以主力部队为确保平墙河渡口。

中央三岔路口附近地区被用作前沿基地,由所属山炮第3大队中井少佐指挥,控制南边的阵地。作为联队直属部队的第3大队第10中队在联队主力东南侧台地上,确保从该方向阻止英军突破。

仁安羌附近的地势,内外有50米的高差,高度和起伏都很陡峭,雨水侵蚀作用导致的地面边缘变成了红黑色的悬崖,形成了天然的反坦克地形。

而且,数百座钢架油井罐矗立在荒芜的丘陵中,除了散布在城市各处的树木外,几乎没有树木。

在这里,日军火力容易发挥,不过盲区多,坦克在越野行动中也容易被伏击,是反坦克作战的绝佳地形。

然而,缅甸旱季红土的硬度非同一般,几乎与严寒地区的冻土一样,难以建造工事,因此,日军在平墙河以南的战斗更加艰苦。

缅甸第1师的进攻计划是:

由马圭战斗群在黎明时分首先开始行动,良拉以北的山脊是他们的第一个目标。然后,继续向前,以便沿着公路358号里程碑附近的支路掩护该师主力的前进路线。

与此同时,印度第13步兵旅将跨越这条支路进行攻击,其第一个目标是横贯东西的山脊(510高地)。然后向推岗村/501高地攻击前进,在那里强行突破封锁,打开通往平墙河的通道。

该师的侧后由缅甸第1旅掩护,第5山炮连负责支援马圭战斗群,其余的炮兵连和坦克中队由印度第13步兵旅指挥。

4月18日6时30分,缅甸第1师开始总攻。

左路马圭战斗群的卡梅隆团第1营跨越支路到达目标,没有遇到抵抗。在完成了第一个目标后,其缅甸步枪第7营打算继续推进,确保从良拉通往东北方向的迂回道路。

缅甸步枪队刚向前推进,左翼的连就看见一支日军在1500码外的仁安羌向南推进,他们用步枪远程开火,暴露了自己,立刻遭到河边的一个小悬崖上的日军攻击,连长以下数人战死,队伍在混乱中后退。

这支南下的日军是前一夜南撤的高延大队主力(第11和第12中队),以及从中井部队增援此处的山炮第9大队,此时正在沿着伊洛瓦底江攻击前进,执行接应的214联队第1大队即德重大队的任务。

缅甸步枪队左翼连被日军击退后,右翼连在卡梅隆团右翼连的东面排成一列,这两个连随后向下一个山脊挺进的过程中,遭到来自东北另一个山脊的大量轻机枪射击。

缅甸步枪第7营的第3连奉命包抄这条山脊,并向它前进,在整个交战过程中,该连奋勇前进,虽然无法清除建筑物上层的狙击手,但它有效地防止了良拉的支路受到轻武器的攻击。

随后,英缅军马圭战斗群指挥官命令缅甸步枪第12营的一个连,以隐蔽的方式,越过伊洛瓦底江附近的悬崖。

这个连由印度第48步兵旅增援廓尔喀兵组成,该连曾暂时配属于缅甸步枪队第12营,在日军断断续续的迫击炮射击下,这个连被击散开,在悬崖的后缘集合。

在马圭战斗群的行动中,第5山地炮兵连的前沿观察官和前线部队在一起,山炮距前线约300码,而目标多在6400到1400码之间。

第5山炮连立即开炮,压制了日军的迫击炮/掷弹筒,并且有日军狙击手和观察哨的房屋被炮轰,三门日军的火炮在观察到炮弹发射的烟雾后也被压制。

不过,第5山炮连的炮手遭受了一些伤亡,由于弹药短缺无法补充,所有目标都只使用一门炮。

10时,一支缅甸师师部运输队沿良拉支路通过。接着,又有一支运输队尾随其后,除了可能的远程迫击炮/掷弹筒射击外,这条支路是安全的。

这时,日军仍然试图沿着河岸南下,卡梅隆团一个排向西延伸布防,以应对威胁,这个排成功地抵挡住了日军,直到大约15时15分后,他们几乎被日军迫击炮火力全部歼灭。

这里,仍然是一个有威胁的抵抗地带,由一个大约10名日军的哨位严密控制,有两挺轻机枪,缅甸步枪第7营未能攻下这个阵地。

15时30分,马圭战斗群由良拉的支路撤出。在推岗村以南解散战斗群编组加入了师主力。

下午4时左右,日军增援的第214联队步兵第1大队(德重大队)在原缅甸第1师师部所在的良拉登陆,中井部队主力、高延大队和德重大队共同组成中井支队,共同赶往推岗村。

按照缅甸第1师的进攻计划,右路的印度第13步兵旅于7时30分发动攻击,第18皇家加尔瓦尔步枪队1营在右翼,旁遮普第1团第5营为左翼。

8时,他们占领了无人抵抗的510高地,旅长随后下令向北推进到下一个目标,即501高地所在的推岗山脊。

9时,第13旅向前推进,旁遮普第1团第5营为首,第18加尔瓦尔步枪第1营跟进,皇家因尼斯基尔燧发枪团第1营作为预备队,距离501高地约500码。

10时左右,日军三岔路口前进阵地上的中井部队用步枪、机枪、迫击炮和步兵炮从山脊上开火。

旁遮普营每个连都发现自己在山脊上精心准备的阵地上遇到了日军。在对山脊的第一次攻击中,伤亡相当惨重,多数军官非死即伤。

随后的进攻则较为成功,到11时,每个连都在山脊上取得了一个立足点,但经历了很大的困难。

指挥官十分怀疑他这个营能否守住这个阵地,于是向旅部发出消息,报告他们艰难地占领了山脊,并请求派新的部队增援。

这时,跟在他们后面的第18皇家加尔瓦尔步枪队1营去了错误的会合地点,到达得太晚,无法增援旁遮普营的进攻。

日军伏击英第7装甲旅皇家坦克团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皇家坦克团第2营A中队,最初计划推进至推岗村附近与印度第13步兵旅一同北进。

13时15分,中队长把坦克开到一所房子的院子里,发现那里有日军狙击手,并在近距离与他们交战。

日军狙击手盘踞在建筑物里,想把他们赶走并不容易。而且,由于地型不适合坦克行动,所以A中队不得不很快退回第13旅旅部所在地。

在他们撤退时,旁遮普营的一些士兵的士气受到了动摇,但严厉的命令使得他们继续坚守阵地,整个炎热的下午,他们一直在山脊上,没有任何救援。

大约16时,旁遮普营指挥部遭到一枚迫击炮的直接击中,击伤了指挥官,日军的反击迫使他们出现重大伤亡而后撤。

皇家因尼斯基尔燧发枪团第1营随后接到命令,与旁遮普第1团第5营一起进攻恢复并坚守三叉路口阵地。接着,第18加尔瓦尔步枪队第1营接到命令,越过旁遮普第1团第5营,攻击推岗村前方的日军主阵地。

很快,皇家因尼斯基尔燧发枪团第1营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无法进入村庄的建筑区域,战斗非常激烈。在他们的右侧,第18皇家加尔瓦尔步枪队1营的A连和C连继续进攻。

由于日军防御坚固,判断正面攻击不太可能成功。于是,该营从岔路的东面发起了侧翼进攻,前进的道路上有机枪扫射掩护和炮火袭击。

当进攻开始行动时,从旅部收到了一条消息,大意是坦克已经派出,各连应等待坦克,由于不知道他们到达的时间,攻击被推迟到15时20分。

当“C”连到达时,他们试图试图说服一名日本军官和16人投降,解除这伙人的武装,但由于日军顽强抵抗,他们开枪打死了他们。

A连冲进了村子,但被铁丝网挡住了一小段时间,伤亡惨重,B连随后接到命令向前推进,要与试图从该地区向西撤退的日本军队交战。

17时,他们收到旅部的命令,从公路西边攻击该村,在支援印度第13步兵旅的第2山炮连和第23山炮连炮击了5分钟后,D连和B连进入村庄,烧毁了村庄。

最终,只有30人守在村庄以东约200码的位置,其余的人都退到了山脊南边的一座山丘上。

这次行动中,该旅接到命令,要求加尔瓦尔营与皇家因尼斯基尔燧发枪队一道守住防线,以便运输车在第二天早上通过,形势已经确定,巡逻队一直向河边前进。

不过,平墙河以南的日军设立的路障和阵地仍未被清理,皇家坦克团第2营的A中队无法突破,日本人仍然牢牢地控制着平墙河渡口的两边。

4月18日下午,所有交通工具开始从第358号里程碑的支路上行进,但是,纵队的先头部队在510高地以北约一英里处师部所在地的停止前进。

战斗期间,皇家因尼斯基尔郡团步兵营的两个连绕过村子,并渡过了平墙河,目的是在那里建立一个桥头堡。

此时,日军由第2机关枪中队掩护的辎重队到达平墙河北岸,正树林里小憩时,听到对面有人举枪大喊“china” “chainer”, 原来是英军将日军认成了中国军队,于是将计就计,顺势俘虏这80名爱尔兰兵。

16时30分,斯考特师长向斯利姆中将陈述目前形势严峻,人和牲畜都没有水,疲惫不堪。因此提议放弃大部分汽车运输工具,穿过乡间的平地突破。

斯利姆中将命令斯考特坚持住,因为孙立人师长一再痛陈厉害,并促迅电斯考特务再坚忍一日,第113团负责于明日拂晓开始攻击后即战至最后一人,亦必达成救出被围英军之目的而后已。

斯林姆乃确定最后决心,施行明日拂晓攻击之计划,跨过平墙河清除主要道路以西区域,打通缅甸第1师后撤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