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6日最新统计显示,过去一年全国超50家银行陆续关闭无卡存款、扫码取款等业务,涉及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大行及23家城商行。据央行数据,2024年银行业现金存取交易量同比暴跌42%,ATM机总数较2020年减少38%,现存设备中20%日均使用不足5次。银行内部文件透露,停用主因是“防范电信诈骗”与“降低运维成本”,仅二维码存款功能年投诉量就超12万件,占柜面纠纷的67%。
更值得玩味的是政策时间线。2024年3月,《金融科技安全规范》明确要求“严控非接触式现金业务风险”,同年9月六大行集体下线ATM刷脸取款功能。业内人士指出,这波“撤退潮”早有预兆:2023年银行业协会报告称,全国90%以上ATM机已十年未升级硬件,改造单台成本高达8万元,远超移动支付通道年维护费。
老年人被迫“数字迁徙”?银行转型暗藏隐痛无卡存取直接影响群体是50岁以上用户。调查显示,45%中老年人仍依赖无卡存取款,尤其是县域地区,该比例高达68%。湖南某农商行柜员透露,关闭扫码取款后,每月代子女办业务的老人增加300人次。与此同时,银行正加速推进“数字替身”服务,2024年国有大行智能柜台业务替代率达81%,但65岁以上用户使用率不足15%。
未来两年将是关键窗口期。根据银保监2025年规划,全国ATM机数量或再削减50%,转而铺设5G智慧银行网点。但矛盾在于,央行同期要求保留“基础现金服务”。更严峻的是,2026年数字人民币将全面推广,“碰一碰”离线支付,传统现金业务生存空间可能彻底归零。不光是银行被时代推着往前走,就连每一个习惯用现金做交易的人也不例外。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