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新教材变难了?从业20年的英语老师:培养这项能力,从容应对

成都儿童团 2024-08-06 11:40:44

今年9月开学后,全国中小学将全面启用新版英语教材。相信不少家长都看到这样一个说法:新版教材变难了。

Martina有着20年英语从教经验,持有TESOL国际英语教师资格证,在她看来,与其说变难了,不如说新教材更贴近应用了,而应用本身对词汇量和语篇量是有要求的。

面对新教材和新的学习要求,中小学生在不同阶段该如何发力,家长又能够做些什么?Martina有些“干货”和家长分享。

讨论新教材之前,家长们要先弄明白教材改革是一个势在必行的结果。

新课标改革后,不少学科的学习要求都发生了变化。例如我们更加强调大语文,强调阅读,强调通过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落到英语上,则是更强调语言运用的能力,要求学生们更加灵活地使用这门语言。

人才需求的变化,带来了选拔方式——也就是我们说的考试的变化,最后,则促成了教材的改革变化。

家长们大可不必对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过度焦虑,心态放平了,再来聊聊新阶段的学习要求与学习方法。

改革后的教材更贴近应用,而应用本身对词汇量和语篇量就有要求。

这就是第一个变化:语篇变长。语篇变长,词汇量增加,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其次,考查形式更多维,这一变化会直接体现在试卷上。

Martina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考查阅读能力,如果题目是语篇加选择题,对学生而言会轻松许多。但现在增加了语言运用的考查,把语篇换成图表、导图、图文结合等形式后,学生需要去解读新的题型并归纳主旨大意,相较而言就没那么容易拿到分数。

难拿分,也是大家认为新教材变“难”的主要原因。

同时,拓展性阅读更像一个迷你版的PBL。它会尝试着让小朋友通过精读的学习去做一个小项目。比如要求小朋友通过观察和交流,介绍自己的学校和同学。它更鼓励学生结合现实做一些事情。

第四,精读语篇在原来多为比较偏社会化和生活化的文章,现在已经开始提升学术场景的占比,逐步往学术方向拓展。

这同样是对人才要求的变化,带来的考核方式的变化。“在创新开放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的人才是具备有国际化竞争力的,是有能力去进行科研创新的。”Martina说。

Martina的大女儿今年9月就是一名初二学生,在洞察这样的变化后,这个假期,Martina带着女儿阅读高中、大学的科普性的学术材料。她意外发现,学术不仅没有大家想象的晦涩难懂,其中不少表达和描述都饶有趣味。

学术性的阅读落到中小学阶段的大多数家庭,可以把百科类书籍加入孩子的书单。

第五,写作应用性更强、更灵活。

写作是不少学生和家长头疼的一件事,甚至有私立学校的家长在孩子三年级结束后就开始焦虑,因为四年级的英语就要开始写作文了。

但Martina希望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都不要惧怕写作。因为英语写作类似于赋分制,达到了要求,就能拿到分数。

“以A2级KET考试的小作文为例,它评分标准主要分三个板块。一是内容,例如有三幅画,要求你写一篇关于‘今天买了手机’的作文。同时,要求你把这个信息告诉朋友,并表达你为什么喜欢,以及手机价格多少。问题会在题目里写得很清楚,你要把这些都回答到。

第二个板块是结构。这三幅图一定是连续性且有变化的,你需要把图里的内容全部描述完。

第三个板块是语言。无论是语句还是词汇,不要出错。但如果拼写有那么一两个错误,但内容的展示是完整的,结构是有逻辑的,一样可以拿满分。”

Martina解释道:“写作是英语学习中非常正常的要求,如果你从小学好单词,然后系统地掌握教材中每一个单元的每一个句型,把这些串起来完成一个小短篇的写作并不困难。”

最后,语法学习依旧重要。

在不少网站英语学习分享帖中,能见到这样一种说法:重词汇、重阅读、重写作、重听口,但是轻语法。不少家长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或许也听过“外国人从来不学语法”的说法。

但实际上,我们仅仅是没有明显的考语法的题而已,但是所有的语法全部在语言应用的考查里面进行展示和要求。

语法学习尤其重要,它背后是语言思维。没有语法,意味着没有语言思维。没有语言思维,孩子在写作、阅读、听力等所有的题型上都会受阻。

基于以上的种种变化,仅仅靠老一套“背诵、记忆、默写”的学习方法已经很难适应新的学习要求。

或者说,在小学低段可能是一个学习英语的“捷径”,在小学高年级以及初中,这个所谓的“捷径”可能已经走到了尽头。学生必须有全新的学习方式和视野,来看待当下的英语学习。

在Martina看来,孩子在小学之前进行英语启蒙是十分必要的。

英语启蒙并不意味着让孩子超前学习字母、拼写、语法等,重要的是让孩子在不排斥的前提下,养成阅读英语的习惯。

看一部英语动画片,也可以听一会儿英语广播,或是翻看英语绘本,都属于“阅读”的范畴。

家长大可以放心给孩子播放无字幕版的英语动画片,不用担心他们是否看得明白。“其实孩子们能看懂,只不过她可能看到的东西和大人关注的剧情不太相同”,Martina说道:“家长千万不要孩子刚看完,就凑上去问‘看懂没’。可以试着问孩子,看到了什么、是否有趣等话题,并认可他的看法。”

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就在潜移默化地培养英语基础,积累语感。基础更扎实一点,就可以借助点读笔,或是在家长的陪伴下读绘本。

如果家长实在很忙没时间陪着,也最好把工作“搬”到孩子附近,尽量安静一些,让孩子独自看动画,读绘本,持之以恒地帮助他们养成习惯。

首先,小学阶段依旧要坚持阅读的习惯,因为“英语就是一放下就会消失的东西”。

因为家庭氛围,女儿很早就开始阅读英语原版书籍,四年级时已经能读原版的《哈利·波特》。“但是,英语这个东西不是看了就会一直拥有,稍微一放下,它就没了。”Martina分享,在女儿四年级后,自己觉得她已经“会了”便逐渐放手,女儿也因此有两年时间没有扎扎实实地学英语:“这导致了她初中要很努力地去学英语。”

教材中的每个单元的语篇都会教孩子词汇和句型的使用,再通过泛读来进行阅读理解的实践。Martina的建议是,一周至少要有四天时间,每天坚持半小时的英语阅读。

在教材之外读物的选择上,年纪较小孩子可以从牛津树这类读物开始。

孩子英语基础薄弱的阶段,家长就让他们阅读报纸书刊等读物,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冒险。无论是家长劳心劳力,还是花钱请老师陪读,结果往往是孩子因为基础薄弱而读不动,无法达到阅读效果。

而牛津树这类英语读物中高频词的复现率特别高,对于基础较弱的小朋友来说十分友好,有一个轻松的阶梯式的缓步爬行。

在进行阅读时,不能仅仅停留在“看了”,要有意识提高孩子阅读理解的能力。要在脑海中厘清语篇的结构,搞清楚情景、问题、人物、矛盾、变化、结局都是什么。

当孩子阅读中提出问题,专业的英语老师会通过解构语篇材料再反问几个问题,解决他们的疑惑并对语篇达成理解。孩子如果没有疑问,老师则会给他提问题。

阶梯式的问题可以为孩子搭建阅读理解能力的脚手架,Martina分享了一个对大多数家长来说简单易操作的提问方法:“很多书籍都配套有简介,简介中很清晰地写出了语篇的主题和线索,甚至是列出几个基本的需要思考的问题。家长完全可以‘依样画葫芦’学着提问。”

反复训练,反复沟通,反复提问与解答的过程,孩子的思维会像“做操”一样活起来。

如果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了阅读习惯,在小学高段训练出了阅读理解的能力,到了初中,他需要做的就是坚持阅读,并认真上每一节英语课。

因为就初中阶段而言,学校的英语课时是足够的,老师有足够多的时间帮助孩子们学习理解每个单元的语篇。

Martina开玩笑道:“孩子大了,有时候你对他成绩上的‘唠叨’,会被他们认为是对自己学习计划的‘窥探’。”

即便自己就是专业教英语的,但在大女儿现阶段的英语学习上也几乎插不上手。学校的课业与日常的阅读已经让女儿应接不暇,如果女儿愿意主动探讨,她就积极回应;女儿不找她,她就不多过问。

她总结了这个阶段的“家长守则”:负责好吃、好喝、好玩、好沟通就行。

1 阅读: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