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应该多久测一次血糖?提醒:在家测血糖,5个误区不能犯

雨真说品质生活 2025-02-22 09:33:05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医生,我每天都测血糖,可是怎么感觉血糖还是控制不好?”

“医生,我爸糖尿病十几年了,平时不爱测血糖,这到底有没有影响?”“医生,我每次测血糖,数值都有波动,这是不是糖尿病加重了?”

在门诊,经常能听到患者或家属这样的问题。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病,而血糖监测就像“方向盘”,帮助糖友们掌握身体的“行驶”状况。但很多人要么测得太勤,增加心理负担;要么测得太少,错失调整治疗方案的最佳时机。

那么,糖尿病患者到底应该多久测一次血糖?在家测血糖时,有哪些常见误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关乎健康的大问题。

血糖监测:不是越多越好,关键要“对”!

很多糖友以为,测得越多,血糖就控制得越好,甚至每天测七八次,生怕错过一点波动。

其实,这样不仅增加心理焦虑,还容易让人“钻牛角尖”,过度关注一时的血糖变化,而忽视整体趋势。

血糖监测的频率,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来调整。

· 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建议每天至少4次,分别是三餐前+睡前,如果有低血糖风险,还需增加凌晨2-3点的监测。

· 口服药物控制血糖的患者:如果血糖较稳定,每周监测2-3次,分别选择空腹、餐后2小时和随机时间,以了解整体血糖变化。

· 初诊患者或血糖波动较大的人:短期内需要更密集的监测,比如每天4-7次,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低血糖风险较高,建议早晚各测一次,避免夜间低血糖带来的危险。

重点提醒:不要只测空腹血糖! 很多糖友只关注早上起来的血糖,忽视餐后血糖。

但研究发现,餐后血糖升高往往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诱因,因此,想要精准管理血糖,空腹+餐后2小时的组合监测是关键。

在家测血糖,5个误区不能犯!误区一:第一滴血直接测

很多糖友测血糖时,扎完手指后,直接用第一滴血去测。

其实,这样可能会影响测量准确度。因为第一滴血可能混有组织液或酒精残留,导致数值偏差。

正确的做法是:先用干净的棉签擦掉第一滴血,再用第二滴血进行检测。

误区二:挤压手指出血

有些糖友发现血液不容易流出,就用力挤压手指。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组织液混入血液,影响测量结果。

正确的方法是先温水洗手,轻轻按摩指尖,让血液自然流出。

误区三:忽略测量环境

血糖仪的测量结果会受到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在寒冷的冬天,手指血液循环较差,可能导致测量值偏低。

因此,在测血糖前,最好先搓热手指,确保血液循环正常。

误区四:测血糖时间不固定

有些糖友今天早上测,明天晚上测,后天随便测一测,结果每次数值都不一样,自己也摸不着头脑。

血糖监测讲究规律性,最好每天在相同时间段进行检测,这样才能准确反映血糖变化趋势。

误区五:只看单次血糖,不关注长期趋势

血糖波动是正常现象,单次血糖高一点或低一点不代表病情恶化。真正重要的是长期血糖趋势,比如是否长期高于正常值,是否经常出现低血糖等。

因此,建议糖友们记录血糖数据,并定期复盘分析,可以用血糖记录本或手机App帮助管理。

血糖管理不只是测血糖,更要生活调控!

仅仅靠测血糖,并不能让血糖降下来。

血糖管理是一个“组合拳”,包括饮食、运动、药物和心态四大方面。

1. 饮食:掌握“控糖三原则”

· 少精多粗:少吃精制糖类(如白米饭、白馒头),多吃粗粮(如糙米、燕麦)。

· 控糖不控量:很多糖友误以为“少吃才能降血糖”,其实,适量吃对血糖更友好,避免因饥饿导致低血糖或暴饮暴食。

· 优质蛋白+健康脂肪:如鱼肉、豆制品、坚果等,提高饱腹感,也有助于血糖稳定。

2. 运动:饭后走一走,血糖降一降

· 餐后30分钟,进行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太极),可以降低餐后血糖峰值。

· 避免剧烈运动,特别是血糖控制不稳时,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血糖骤降,引发低血糖危险。

3. 药物:按时服用,不随意加减

· 不擅自停药:有些糖友血糖下降后,就擅自停药,结果导致血糖反弹。

· 遵医嘱调整: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应该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药物方案,而不是自己乱换药或加量。

4. 心态:好心态也是“降糖药”

· 减少焦虑:过度关注血糖,反而容易影响激素水平,使血糖更加不稳定。

· 培养正向习惯:养成规律作息、健康饮食的习惯,比临时抱佛脚更有用。

结语:血糖管理,重在细水长流!

糖尿病不是一天形成的,血糖管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科学测血糖,避开常见误区,结合健康生活方式,才能真正实现长期稳定的血糖控制。

希望每位糖友都能成为自己健康的“管理者”,用正确的方法,让血糖听话,让生活更美好!

参考资料:

1.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2.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专家讲座:《糖尿病血糖监测的科学方法》

3.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手册》

4.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糖尿病防治核心信息》

5. 2023年《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期刊相关研究数据

0 阅读: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