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的自由从来不是平等的,它属于那些有底气说不的人。
01
《欢乐颂》里,关雎尔和邱莹莹的差距,像一道无形的鸿沟。她们都是月薪4000的年轻人,都住在22楼的合租房里,都对着工资单叹气。
可是,当一个年薪200万的海归男出现时,这道鸿沟突然变得清晰可见。
关雎尔轻描淡写地说出这句话,邱莹莹却惊得说不出话来。
那个被拒绝的男人,是银行行长的儿子,海归精英,年薪200万,外形出众。在大多数人眼里,这样的条件堪称完美,可关雎尔却能毫不犹豫地说不。
背后的真相其实很简单:
关雎尔是江浙沪独生女,名校毕业,家里有关系,即便离开上海,回老家也能找到体面的工作。她来上海打拼,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追求自己的事业理想。
她的人生有太多选择,也就不必被优厚的条件打动。
反观邱莹莹,每个月4000块的工资,租房、日常开销,工资卡永远是负数。要不是父亲每月接济,连衣服都舍不得买。
这样的处境下,她又怎么可能不在意对方的物质条件?当她小心翼翼地讨好上海有房的应勤时,那不是爱情,而是生存焦虑的投射。
所谓的门当户对,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它是一个人能否真正自由选择的前提。
02
这种差距,在婚恋市场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欢乐颂》中有个令人深思的细节:当邱莹莹在医院遇到应勤妈妈时,对方对她恶语相向,甚至骂她是狐狸精。可是对同住一个屋子的关雎尔,这位准婆婆却是温和有礼,连连夸赞:"你是个好姑娘。"
同样是年轻女孩,为什么会受到如此不同的对待?
因为应勤妈妈一眼就看出了两人的阶层差异。
关雎尔的穿着、谈吐无不透露着优渥家庭培养出的气质,而邱莹莹的寒门出身则让这位准婆婆打心眼里觉得她配不上自己的儿子。
这种待遇上的差异,折射出的是人情社会中最赤裸的现实。相同的年龄、相似的工作,但是家庭背景的不同,会让一个人得到尊重,另一个人却备受轻视。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物质条件上,更深刻地影响着一个人在社会中获得的基本尊严。
03
真正的阶层差距,往往体现在精神层面。在22楼的合租房里,关雎尔会在工作之余看美剧、读英文原著,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充电。而邱莹莹的业余时间,大多用来吃喝玩乐,她把这叫做"给自己解压"。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关雎尔的父母从小就培养她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她明白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开拓视野。她来上海工作,是为了在更大的舞台上实现自我价值。即便当下工资不高,她也能看到未来的发展空间。
而邱莹莹的父亲是个小职员,母亲是个家庭主妇。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她从小就习惯了用最朴素的方式理解世界:
工作就是赚钱,赚钱就是为了生活,生活就是要学会知足。考注册会计师不是因为热爱,而是因为这是她能想到的最现实的上升通道。
这就是真正的阶层差距:当一个人为生存焦虑时,另一个人已经在思考如何实现自我价值。
04
更令人心酸的是,这种差距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扩大。 关雎尔可以专注于自我提升,因为她知道家里永远是她的退路。而邱莹莹必须把大量精力用在讨好应勤和他的家人上,因为这可能是她摆脱困境的唯一机会。
有人说,只要努力就能改变命运。可是当你连生存都成问题时,又有多少精力去思考未来?当你的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时,又怎么可能有勇气追求梦想?
最讽刺的是,表面上她们都是月薪4000元的打工人,可一个人的选择范围是整片天空,另一个人的选择余地却仅限于方寸之间。
所谓的阶层流动,不只是收入的差距,更是人生选择范围的巨大鸿沟。
说白了,有钱人和穷人最大的区别,不是月薪,是退路。有退路的人敢说不,没退路的人不得不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