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隆安县深山有家与武鸣县合办的医院,废弃了仍有人留守

微笑的向阳而生 2024-12-29 14:31:26

这一排房子原来是一家废弃的医院,是1959年12月份与武鸣县合办的医院,医院的地址深山叫巴发的山坳里,医院则起名为巴发医院。巴发医院为何选择建在远离集市的深山里,主要是因为医院救治的病人相对较特殊,巴发医院所救治的病人在当时跟现在的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可以相媲美,这种病就是在当时让人心惊胆寒的麻风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疾病,会影响到外周神经系统,皮肤和其他组织,特别是皮肤受到感染后非常的可怕。麻风病人要是感染到可以用衣裤遮挡的部位还好,要是感染到表露皮肤部位,比如手掌或者面部让人看到非常的可怕。感染皮肤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像麻风这种疾病有遗传而且还会传染给其他人,让人听到麻风这两个字非常的害怕。

说起麻风病这段故事还真非常的有趣,没有巴发医院之前,我们村几个麻风病人被隔离到一处山坳里,家属送饭菜到山口,麻风病人则到山口取走饭菜。这处山坳之前是村民放牛的地方,山坳里到处都是牛粪,人们亦将这处山坳叫牛粪坳。之前去过牛粪坳,只不过牛粪坳被园艺公司承包,现亦成为一片火龙果基地。

临村则有个麻风病人被安置在一处叫老虎洞的地方,这个麻风病人相对较凄惨,居住在洞里面直到去世都没出来过。老虎洞脚下则是我们大队的田地,几个胆肥的小伙还钻到洞里面,看到有床、蚊帐,还有一口小水缸和铁锅。病人躺在床上去世,不过当时已经是一具遗骸,几个小伙感到非常的气愤,麻风病人没住进去之前老虎洞就是我们生产队捡鸟粪、纳凉的地方,看到死人在洞里面岂能不生气。

几个小伙把洞里所有的物品都扔到洞外,遗骸则放在洞口,有个胆子比较肥的小伙捡起肢骨往头骨敲,就像庙里的尼姑敲木鱼似的。老虎洞有人骨后就没人进去过,不过那是几十年前生产队的事,近些年又有人去老虎洞,里面什么都没有,倒是洞口有金坛。金坛装遗骸是广西民间二次葬习俗,老虎洞口的这个金坛想来应该是装几十年前麻风病人的遗骸。自从老虎洞口有金坛后就没有人去过,不知是害怕还是现代人不大喜欢爬山了。

麻风病有遗传,不知是真是假,不过我们村有个小伙娶媳妇,家长得知女方的爷爷有麻风病史就极力反对,担心会遗传给下一代。小伙倒是挺硬气,非此女孩不娶,直到现在娃儿职校毕业都没有发现麻风后遗症。以前听到麻风病让人心惊胆寒,那是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限制,麻风病医治痊愈相对较困难,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现在麻风病就没那么可怕。几十年前骂人就骂死麻风,现在好像死麻风这句口头禅应该不再有了。

隆安县与武鸣县合办主要是为了医治武鸣与隆安两县的麻风病人,巴发医院投入使用后隆安县有124名麻风病患者进驻救治,武鸣县有没有病人来巴发医院没有文书记载。当年之所以跟武鸣县合办,是因为武鸣与隆安县合并设武隆县,在当时算是一家子,不过武隆县存在的历史非常的短暂,巴发医院还没竣工,武隆县又分出武鸣和隆安两县。武鸣和隆安分家后巴发医院则归隆安所有,武鸣县应该建有自己的麻风病医院,想来当年巴发医院应该没有武鸣县的病人。

随着人们对麻风病的了解,没有像之前那么害怕,加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麻风病的医治就像医治感冒一样简单,巴发医院留在深山里就没有大必要,后来巴发医院就整体搬迁到县城。麻风病当时是特殊疾病,医治不需要花钱,来巴发医院救治的病人相当多。病人医治好后就各自返回家,不过目前在巴发医院老址还有人留守,留守的则是来老巴发医院最后一波病人,医治好后就没有回家。

留在巴发不回家对此感到非常的疑惑,后来在周边火龙果基地跟一位承包户聊天得知这几位病人是都结乡的,火龙果承包户也是都结的,对于巴发医院的这几个人相对较了解。这几个人有男有女共四个人,她们都是孤寡老人,回家什么都没有,在巴发这里起码还有生活补贴,更重要的是留在巴发还能分到田地。生活补贴和田地不多,但对于单身的老人足以应付现在的生活,回都结那边可能生活条件都不如在深山里的巴发好,索性就留在巴发这个小地方。巴发医院是一段有趣而且历史意义重大的故事,本人不才写的不够精彩,不过让大伙知道深山有个巴发医院,想来应该是一件趣事。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