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有着悠久而深厚的历史韵味。早在《周礼》一书中,就已有 “中秋” 一词的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这一传统逐渐被贵族和文人学士仿效。在中秋时节,他们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由此传到民间,成为一个传统活动。
到了唐代,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 “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时,中秋赏月的风俗也开始盛行,许多诗人在名篇中留下了咏月的诗句,如李峤的《中秋月二首》、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等。
中秋节在宋朝开始盛行,北宋的《东京梦华录》和南宋的《梦粱录》都专设了 “中秋” 条。从《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可以看出,在宋朝,中秋节已经形成全民狂欢的盛况。
明清时期,中秋节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民间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人们在中秋夜设宴赏月,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
如今,中秋节依然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人们对团圆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它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象征。
二、古老传说,千年传承(一)嫦娥奔月后羿射落九日,拯救苍生,被百姓敬仰。西王母赐其不死药,后羿交由嫦娥保管。岂料徒弟蓬蒙心怀不轨,趁后羿外出狩猎逼迫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无奈之下,吞药飞升月宫。后羿归来,悲痛欲绝,仰望夜空呼唤妻子。自此,百姓纷纷效仿后羿,摆香案遥祭嫦娥,中秋节拜月风俗由此传开。嫦娥奔月的故事,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二)吴刚伐桂传说月中有桂树,吴刚因学仙有过,被发配至月亮砍伐不死之树月桂。那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以此作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 “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可见吴刚伐桂的故事流传之广。吴刚伐桂的传说,象征着人们对坚持和毅力的赞美。
(三)玉兔捣药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浑身洁白如玉的兔子,被称作 “玉兔”。玉兔跪地捣药,制成蛤蟆丸,服用此药可长生成仙。玉兔是嫦娥在广寒宫的玩伴,为清冷的月宫增添了一丝生机。玉兔捣药的故事,寓意着人们对长寿和健康的追求。
(四)玄宗游月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在中秋之夜望月,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天师作法,三人漫游月宫。虽宫前守卫森严无法进入,但听到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默记心中,回宫后谱曲编舞成 “霓裳羽衣曲”。玄宗游月的传说,为中秋节增添了一份神秘而浪漫的色彩。
(五)貂蝉拜月貂蝉国色天香,午夜拜月时,月里嫦娥自愧不如隐入云中。貂蝉的美貌让董卓和吕布反目,使朝野稍有安宁之象。貂蝉拜月的故事,展现了古代女子的美丽与智慧,以及她们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六)月下独酌诗人李白在花间月下独酌,因场面单调把明月和影子拉来共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以豪放的情怀,抒发了孤独之感。月下独酌的情景,成为了中秋节的一道独特风景。
(七)月饼起义元代中原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军师刘伯温想出将 “八月十五夜起义” 纸条藏入饼中传递消息的计策。到了八月十五月圆之夜,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成功。朱元璋将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流传开来。月饼起义的故事,体现了人们的勇敢和智慧,以及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
三、现代温情,中秋有爱消防员的短暂团聚在中秋佳节这个万家团圆的时刻,消防员吴小华坚守在岗位上,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他的妻子和孩子深知他工作的特殊性,决定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给他一个惊喜。妻子精心准备了月饼,带着孩子来到消防队门口。孩子不时趴在门口向里面张望,眼神中充满了期待。过了一会儿,大门打开,吴小华走了出来。看到妻子和孩子的那一刻,他的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三人相聚在一起,孩子迫不及待地拿出月饼递给爸爸,吴小华接过月饼,心中满是感动。他们吃着月饼,说着贴心的话,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的团聚时间,但这一刻却充满了温暖和幸福。50 秒后,三人挥手告别,吴小华带着家人的爱和牵挂,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乡镇干部夫妻的思念有这样一对乡镇干部夫妻,他们分别在不同的地方工作,平日里聚少离多。中秋佳节,又轮到他们值班,不能见面团聚。他们只能通过明月带去彼此的思念。丈夫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为了乡村的发展和百姓的幸福而努力工作。妻子也在另一个地方,走访帮扶的贫困户,给他们送上节日的问候。他们虽然不能在一起,但他们的心却紧紧相连。他们知道,自己的坚守是为了更多人的团圆。他们在电话里互相倾诉着思念之情,约定在节后再相聚。他们的故事,是无数坚守岗位的乡镇干部的缩影,他们用自己的奉献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四、中秋意义,永恒传承中秋节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传承,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首先,中秋节作为团圆的象征,承载着人们内心深处对家庭温暖的渴望。远古时代,人们历经洪水、瘟疫等磨难,到八月十五能够重新团聚,便赋予了这个节日特殊的意义。如今,无论人们身处何方,在中秋节都会尽力赶回家中,与亲人相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话家常,这种温馨的画面是对团圆最好的诠释。它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回归家庭,感受亲情的力量。
其次,中秋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古往今来,人们常用 “月圆、月缺” 来形容 “悲欢离合”,以月来寄托深情。在这个节日里,人们祈求团圆,通过各种民俗活动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期盼。从古代的祭月、赏月,到现代的丰富多彩的庆祝方式,中秋节始终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
再者,中秋节体现了人们对亲情、爱情、责任的坚守。就像消防员吴小华在中秋佳节坚守岗位,与妻子和孩子短暂团聚后又毅然回到工作岗位,他用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乡镇干部夫妻虽不能见面团聚,但他们为了乡村的发展和百姓的幸福,默默坚守,用思念传递着对彼此的爱。嫦娥奔月的故事也体现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这些都让中秋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