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在许多孩子心目中都是最重要的存在,听着孩子那么有热乎劲地叫“妈妈”,大多数宝妈都会心满意足的。
但孩子渐渐长大,对你的称呼可能会发生变化!
你的孩子现在是叫你“妈妈”,还是叫你“妈”呢?虽然这中间只差一个字,但区别却是非常大的,需要我们仔细去揣摩,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健康地长大。
(一)
朋友因为儿子改口叫“妈”而难过
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带娃去农场里玩,两家人玩得很开心。看到可爱的小鸭子们,几个小朋友纷纷停下了脚步。
我12岁的儿子想要套圈,赢取一个小鸭子回家,所以央求我:“妈妈,我要玩,我就套10个圈,行不行?”
我朋友用稀奇的眼神看着我,悄悄对我说:“你儿子还在叫你妈妈呀,真亲切!我家娃早就不叫我妈妈了。”
“那叫啥?”我很疑惑。
朋友回答:“叫我妈啊,而不是妈妈!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当听到我儿子第一次叫我妈的时候,我心里很难受!我后面问儿子怎么回事,他说班上的同学都改口叫妈了,他觉得自己也长大了,要跟上别人的步伐,不然会很丢人!”
看着朋友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有些担忧,我感觉她应该是担心孩子长大后,不会再跟她亲了。
确实他儿子现在很独立,与她也保持了一定的距离,没那么亲昵,不会像我儿子一样黏父母,也不会撒娇了。
我朋友继续说:“我特别怀念以前我儿子叫我妈妈的时候,他经常跟我一起出去玩,还要牵着我的手,奶声奶气地叫我妈妈,这多好呀,有被需要的感觉!”
我安慰朋友:“能理解你的感受,但孩子总要长大,我们要适应这个变化了!”
我也不知道我家两个娃,啥时候会改口叫“妈”,但我想我也会有点难受吧。
(二)
孩子由“妈妈”改口叫“妈”,有啥区别?
第一,可能是孩子心理成熟的标志
涂磊曾说:“语言是行为的道具,一个人说的话其实是他认知的表现。”这话用在孩子对妈妈的称呼上,再贴切不过了。
当孩子从“妈妈”改口为“妈”时,意味着他们正在经历从依赖走向独立的心理过程,这一变化可能伴随着孩子对自我认同的加强,以及对个人空间的更多需求。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那个需要妈妈时刻保护的小不点了,而是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小大人。
这个阶段的孩子,就像是一只只即将展翅高飞的小鹰,他们渴望独立,渴望探索未知的世界。他们会在一些事情上要自己做主,甚至会和妈妈顶嘴,因为他们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第二,在孩子心中,同伴开始比妈妈更重要!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越来越追求同伴的认可,特别是青春期同伴说一两句话,比妈妈说一大堆话,要管用得多。
特别是在社交场合中,为了融入集体或展现自己的成熟,孩子可能会模仿同龄人的语言习惯,将“妈妈”简化为“妈”,就像我朋友的儿子一样。
这也是孩子长大后必须面对的,因为以后要他独立去面对这个社会,“别人的认可”将是完善孩子自我价值的一个必要的过程。
孩子们长大了,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小世界,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时刻黏在妈妈身边了。
他们通常6岁后会开始改口叫“妈”,有的孩子可能会稍微晚一些,但一般会在18岁前完成改口。
这种变化,让妈妈们既感到欣慰,又有些许心酸。毕竟,很多妈妈很喜欢“被需要”的感觉。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孩子由“妈妈”,改口叫“妈”呢?
(三)
母爱是放手也是成全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写道:“母爱的本质,是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与自己分离。”
妈妈们的爱,不仅仅是给予孩子温暖和庇护,更是在适当的时候,学会放手,让孩子去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当孩子从“妈妈”变为“妈”时,妈妈们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接受这种变化。要知道,孩子的成长是必然的,孩子独立是对妈妈最好的回报。
虽然那份亲昵的感觉可能会有所减少,但母爱并不会因此而减弱。相反,它会以更加成熟和深沉的方式,继续陪伴在孩子身边。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独立呢?
1、鼓励孩子多去尝试。
即使失败了也没关系,重要的是,孩子能学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勇敢地站起来。
2、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这样,他们就能逐渐明白,成长意味着不仅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家庭和社会负责。
3、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
不要将咱们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让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翱翔,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4、关爱和陪伴、沟通不能少。
虽然孩子长大了,但依然要多关注孩子的变化,定期和孩子进行深入的对话,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扰,做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5、为孩子树立积极的榜样。
妈妈自身的行为和态度,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向孩子展示什么是积极面对生活,什么是坚持不懈,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灯塔。我就是这样做的,希望屏幕前的你也可以这样做。
孩子长大是必然,我想妈妈如果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就不会因为孩子的长大而黯然神伤啦,相反会很高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