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国殇:浴血抗日十四年(101)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7)

奉命救援仁安羌英缅军的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根据既定的19日拂晓进行的初步打算,发布命令。陆军新38师命令:

奉命救援仁安羌英缅军的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根据既定的19日拂晓进行的初步打算,发布命令。

陆军新38师命令:

(4月18日16时30分于拼墙河北岸无名村指挥所):

一、当面敌人已退至拼墙河南岸高地一带阵地防守中。

二、第113团暂停攻击,本晚就已占领各据点彻夜固守,但已渡河之刘营应多派小部队向当面之敌不断施行扰乱攻击。

三、英炮队在原阵地对拼墙河南岸白塔附近高地之敌阵地及仁安羌村落区域不断施行扰乱射击。

四、英战车队撤至师指挥所附近待命。

五、余在距拼墙河北岸约1600公尺之公路附近无名村指挥所。

当时,孙立人与斯利姆将军慎重研究明日拂晓攻击部署,以战术着眼,发现日军以主力位置我方的左翼(即501高地东侧),即重点指向敌之右侧,可是,右翼地形暴露又全部是石山,侧背为临河背水阵地,攻击顿挫时危险很大。

斯利姆将军考虑到,被围的英军在仁安羌东侧附近地区,倘第113团由该方面进攻,则被围英军难免不受己方炮火之损害,其解围后撤退亦颇困难。

故坚请将主攻改由我方的右翼(即501高地西侧)施行。因此,乃变更主攻方向改由右翼。

18日午后6时,孙立人重新下达明日拂晓攻击令。

陆军新38师命令:

(4月18日19时于拼墙河北岸1600公尺之公路附近指挥所):

一、当面敌情无变化,仍坚守拼墙河南岸高地一带阵地。英军第一师仍在燕南羌东南地区被敌包围,已粮弹绝源危急万分。

二、以击溃当面敌人救出英军之目的,于明(19)日拂晓5时30分继续攻击。

三、该团于明(19)日拂晓5时30分即向油田区之敌攻击,重点指向敌左翼。

四、英炮兵队(三门)以一部火力协助该团左第一线攻击其南岸之敌,以主火(力)支援右第一线我主力进攻。

五、英战车队以全力沿公路进攻,协同我步兵之攻击。

六、余现在拼墙河1600公尺公路附近随战斗进展推进至拼墙河岸。

图片来自网络

当夜,日军也在调整部署,集结全部兵力在仁安羌东北角的推岗村与501高地。

其第9中队重新部署在平墙河一线,第8中队南下至推岗村,三叉路口前进阵地的中井部队部分(步兵第10中队、山炮第8、通信中队等)后退。

此外,从伊洛瓦底将赶来的中井支队也成功的到达并解除支队编组,部署如下:

高延大队被部署在联队高地的东侧,杉浦大队仍然在西侧,中井炮兵大队在崖上联队本部周围,刚刚到达的生力军德重大队则于佛晓出发,迂回仁安羌城突袭英军后方。

与此同时,当夜英军也在集中部队,缅甸第1师师部向北移动,担任后卫和掩护运输队任务的缅甸第 1旅也向前推进,他们在推岗村以南约一英里处建立了一个后来被称为“箱子”的全面防御阵地。

这个阵地直径约800码,里面一切能找到地方挤着车辆、火炮和骡子,同时,第13旅占领了日军放弃的三叉路前进阵地。

夜晚相对平静地过去了,除了师指挥部似乎出现了轻微的恐慌和对西部不必要的射击。

凌晨4时30分,第113团全团均已准备齐全渡河。第一营为左翼营,第二营为右翼营从渡口两边进攻。

19日,仁安羌北线战场示意图 图片来自网络

拂晓时,他们已迫近日军平墙河南岸阵地,遂利用当时天色犹暗,即开始向日军大举猛攻,至拂晓以后,第113团右翼部队将日军第一线阵地完全占领,并开始逐步进入山地(即501高地的后方)。

面对第113团对第9中队的压迫,日军派出第6中队向北前往增援,他们在平墙河一线与中国军队交战一小时后,我军守住了南岸阵地,但是陷入苦战。

面对日军的增援部队的猛烈反攻,第113团既得之阵地屡得屡失,屡失屡攻反复而据其,争夺甚为激烈。

第3营在营长张琦的率领下,超越第2营成为整团的右翼,第7、第8连和机枪连越过马路向501高地东翼的敌军进攻,最右翼的第9连至公路集结后为营预备队。

第7连一个班附重机枪一挺利用小干沟跑步前进至日军右侧,依预定记号以密集火力向日军阵地射击,诱使日军误将火力集中在该班阵地附近。

随后,营长张琦率领第7、8两连趁此进置敌前冲锋位置,在冲入敌阵时不幸被日军的火力击倒,中弹牺牲,防守此处的日军第8中队遭到了英印军和中国军夹击。

11时50分,随着渡口的日军被肃清,英军皇家坦克团2营B中队的坦克跨过平墙河向南进攻,中国军队和英军坦克很快就要攻击到联队本部,军旗也岌岌可危。

但是,联队长作间乔宜拼命坚持,继续战斗,并做好了军旗奉烧准备,同时调动东侧第12中队的一个小队赶到联队本部支援。

此刻,南下的中国军队和北上的英军之间的距离仅有1500米,眼看英缅第1师的通路就要打开。

4月19日拂晓,印度第13步兵旅控制的三叉路口原日军前进阵地遭到了推岗村方向的攻击。

接着,有人目睹一群日本“骑兵”在501高地的山脊周围射程以外的区域活动,这是日军主力在掩护出发迂回的德重大队。

结果,这下子对缅甸步枪队的产生了不良影响,其中一些部队处于紧张状态,并有一定程度的恐慌,军队有相当多的无用的射击。

7时,日军的步兵炮和迫击炮再次向第13旅阵地开火,从仁安羌到推岗村主要道路上的大批机动车辆成为他们最受欢迎的目标。

该旅用迫击炮和机枪进行了反击,上午期间,周边地区发生了若干伤亡事件。

很快,亚历山大将军告诉英缅军指挥官,缅甸第1师必须杀出一条血路,如果有必要,他们必须放弃轮式运输车。

于是,英缅第1师再做强行穿过推岗村打通道路的最后一次尝试,第13旅接到任务,清除山脊以北几码远的路障。

4月19日7时许,英国皇家因尼斯基尔燧发枪1营和加尔瓦尔步枪1营的B连被派出。后者,在遇到轻微抵抗或占领了推岗村的北部边缘,但不可能取得多大进展。

9时许,根据旅部的命令,B连放火焚烧了村里的日军储备。7时30分,旁遮普第1团第5营奉命沿道路两侧前进向山脊移动,并对该街区进行正面攻击。但是,这个命令在最后一刻被取消。

10时,旅指挥官命令该营清除路障,这次是沿着道路东侧前进,不知为何,这些命令很快也被取消。

大约在11时45分,英缅军三个疲惫不堪的营(旁遮普第1团第5营、第18皇家加尔瓦尔步枪队第1营和皇家因尼斯基尔燧发枪团第2营)准备通过小路向北转移到平墙河。

与此同时,位于501高地南侧的缅甸第1旅,国王属约克郡轻步兵团 2营和拉吉普特第7营第2营接到了进攻并打破路障的命令。

他们要绕道到推岗村以东,集结在平墙河以南,从东北方向进攻推岗村。按计划,他们将在11时45分从平墙河前进,12时对村庄进行15分钟的弹幕攻击。

就在拉吉普特营准备在10时前进时,却遭遇了日军重型迫击炮和机枪的攻击,只有少数人能与国王属约克郡轻步兵团2营取得联系。

而且,计划中的火炮准备从未实现,最终得知进攻被缅甸军取消。这是因为担心缅甸第1师的进攻会与12时30分沿着主干道西侧向南推进的中国军队的进攻发生冲突。

皇家因尼斯基尔燧发枪团1营的其余连也被用于进攻任务。不过,日军一段时间精确的重型火炮和迫击炮射击,导致了缅甸步枪队第12营以及爆破工兵连的溃散。

在很短的时间内,缅甸步枪队第5营也失去了控制,但后来该营填补了爆破工兵离开的防区。烈日炎炎,缺水和口粮匮乏,有些人因疲惫而死,这些条件可能会导致一些人开小差。

在仁安羌作战的日军官兵 图片来自网络

大约就在这个时候,迂回的日军德重大队开始在英军侧后发动了猛烈的反击,担任前锋的第1中队甚至冲入敌阵开始白刃战。

12时,缅甸第1旅指挥官向布鲁斯·斯科特少将报告说,他的部队不能再继续抵抗了。

不过,他接到命令坚持到14时,然后撤退。

13时,印度第13步兵旅的坦克指挥官收到了类似的报告。但是,官兵仍向平墙河撤去。

这时,他们发现,有一条通往东部的岔道,如果有真正有决心的司机操纵,车辆可能会离开。于是,报告给第13旅旅长。

很明显,这是拯救这批运输车辆的最后也是唯一的机会。因此,运输队被排成一队,前面是大炮,后面是运输伤员的卡车。

可是,许多车辆的司机已经找不到了。因此,只得下令销毁所有非必要车辆。但是,由于整个部队已精疲力尽,又缺乏训练有素的人员来执行这项工作,这些命令只能部分执行。

14时已到,布鲁斯·斯科特少将确认了撤退的命令。当第23山炮连的骡子闻到水的味道后,它们变得无法控制,疯狂地向那里飞奔,他们的驮手追赶着他们,有四门炮成功逃出。

印度第13步兵旅和缅甸第1旅负责火炮的移动和运输。汽车运输开始了,然后停了下来,因为没有找到那个岔路口。

随后,两辆坦克充当向导,在师长的带领下,运输车在迫击炮和炮火下撤离。

在支道上,一辆坦克被一枚日军迫击炮弹击中,还有其他一些车辆被击毁,最后,路上松软的沙子让整个车队停了下来,运输工具不得不被放弃。

然而,车辆已经行驶了足够远的距离,可以让坦克疏散许多伤员。运在卡车上的第5山炮连的火炮也被摧毁,印度第3轻型防空连B排的两门炮也被丢弃。

就这样,英军彻底放弃了南北对进打通退路的计划,从东侧的小路和浅滩绕开日军路障逃走,担任追击的日军德重大队果断追击,大批掉队的英军投降。

事后统计英军共丢失两门博福斯炮,四门3.7榴弹炮,四门25磅炮,大部分迫击炮,几乎所有的机械化运输工具都被留下了;还有四辆坦克被摧毁。该师大约有1000人的伤亡,占全师的20%,其中有300人被俘。

也正是此时,目睹了501高地上目睹了英军败退的日军作间部队主力已经没有了坚守的必要,亦没有协助德重大队进攻,而是开始撤退。

午后2时,第113团将501高地占领,而后逐步进展,将油田区全部克复。并在3时解救出被关押在501高地的200多名英军战俘。

此时,第113团发现有少数日军占据坚固建筑物顽强抵抗,于是一面肃清残敌,一面固守要点,掩护英军撤退。

傍晚,日军到达了被烧毁的印度兵营,而傍晚英军由113团左翼向拼墙河北岸安全退出,英日双方脱离接触。

在仁安羌作战的日军官兵 图片来自网络

逃出日军包围的英军溃不成军、狼狈不堪,当其渡过北岸时,见我官兵,均竖拇指示意,并高呼中国万岁蒋委员长万岁,与我官兵互相拥抱,其情形至为动人。

英军的官方战史还是斯利姆的回忆录为自己不光彩的逃跑找了的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中国军队直至15时才发动进攻。

逃跑的很不光彩的英军在饥疲之余,无再战勇气,并且已转向敏阳集结,不过,皇家装甲团2营C中队和414骑炮连仍留在仁安羌配合中国军队的行动。

日军荒木部队(213联队,工兵33联队,山炮33联队)于23时在良拉停驻,原田部队(215联队)当夜04:00在良拉登陆,在仁安羌战斗期间没有任何行动的记录。

作间部队的动向则没有任何记载,根据《伊洛瓦底战记》推断应该在仁安羌城。

孙立人师长为防日军侦知目前新38师只有一个团,乃以种种方法设置疑兵,虚张声势,并令第113团以小部队施行突击,使敌莫由判断。

同时,除以第114团(欠一营)及直属部队之一部仍留瓦城防守积极构筑工事外,师司令部及直属部队之大部均限令于20日晨开抵拼墙河北岸,第112团亦于是时由纳特莫克开赴该地以期增强兵力扫荡该方面之敌。

其中,第112团一营已与19日前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