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给人看笑了!那些汽车领域博主谈“车企高负债”的时候,如果不谈企业规模和营收,那纯粹就是耍流氓……
众所周知,一家车企的负债水平,不仅反映了它们的财务健康状况,跟全球经济的波动也有很大关系。
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那就是海外主流车企的负债规模普遍都高得吓人。
整个2023年,大众集团总负债高达3.2万亿元,丰田总负债为2.6万亿元,福特总负债约1.67万亿元。
这些车企的总负债普遍高于其营业收入,例如大众集团2023年营收为2.5万亿元,总负债却高达3.2万亿元。
不过,这种高负债并非车企财务状况不佳的标志,而是其业务扩张和研发投入的必然结果。
另外,海外车企的有息负债规模也相当庞大,外行人一般是不怎么关注这个数据的。
2023年,丰田有息负债1.7万亿元,占总负债的67%;
大众有息负债1.1万亿元,占比34%;
福特有息负债约1.08万亿元,占比65%。
这种高比例的有息负债,一方面反映了车企对外部融资的依赖,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其强大的融资能力和市场认可度。
与海外车企相比,咱们国内主流车企的负债规模一般就相对较低了。
2023年,上汽集团总负债为6637亿元,比亚迪总负债为5291亿元,吉利控股总负债为4517亿元。
有息负债就更不用提了,就比如比亚迪,2023年仅为303亿元,占总负债的6%,意味着国内车企的债务压力较小,财务状况更为稳健。
开头我们就提到了,谈负债不能忽略企业规模和营收,而应付账款就是规模与合作的体现,直接反映了车企的运营状态和对外采购与合作的规模。
车企规模越大,营业收入越高,其对外采购与合作的体量也越大,应付账款自然也会相应增长。
从数据来看,赛力斯的应付账款占营收比例高达84%,东风集团为57%,长安汽车为50%,长城汽车为40%,上汽集团为36%,而比亚迪最低,仅为33%。
说白了,应付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越低,说明车企相对于其营收规模,未到期支付的供应商货款比例越低,满足供应商的回款需求就更容易。
反正总结起来就一句话,车企的高负债并非洪水猛兽,而是其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车企通过大规模的采购与合作,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价值。
例如,大众和丰田等车企的庞大供应链体系,涵盖了零部件制造、物流、销售等多个领域,对全球经济的贡献不可小觑。
在国内,以比亚迪和上汽为代表的车企,凭借稳健的财务结构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还在全球市场中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这种竞争力不仅体现在产品和技术创新上,更体现在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上。
虽然高负债是汽车行业的常态,但只要负债结构合理,运营模式高效,车企就能够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稳健前行,不用杞人忧天。
2025年了,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理解车企负债背后的逻辑,再听风就是雨,咱真的基本就该告别投资市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