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九旬老太独坐江边等丈夫77年,哭瞎一只眼,终于了结遗憾

成倚贤 2024-11-22 14:14:16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章仕仁

前 言

2014年,在重庆的朝天门码头经常有人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独眼”老太太,她叫张淑英,在等一个叫钟崇鑫的军人,77年的时间甚至还哭瞎了一只眼睛。

然而从16岁到93岁,她都没有等到丈夫归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咱们得从三十年代的重庆聊起。

乱世红颜

那个时代,我国内外交困、国土沦丧,百姓生活艰难,国家陷入动荡,日本人又来侵犯,大家生活苦不堪言,国家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

在这个不太平的时代,我们的日子被战争的阴云笼罩着,出生于重庆的张淑英家境殷实,自幼接受良好教育,是典型的大家闺秀。

14岁那年通过媒婆的介绍,她邂逅了钟崇鑫,一个正值年轻、前途无量的革命军人。

彼时的张淑英,对相亲这种传统的婚恋方式并不认同,内心充满抗拒,觉得老土,跟不上时代,考虑到媒人的情面,她最终还是答应跟钟崇鑫见面了,谁能料到,这次碰面竟然完全改写了她的生活方向。

钟崇鑫长得又高又帅,走起路来很有军人范儿,稳稳当当、不慌不忙,年纪轻轻就担任了参谋主任,成了不少女生心目中的梦中情人。

张淑英原以为军人都会很严肃,不太爱笑,但钟崇鑫却很温柔,和她交流时总是柔声细语,这让她对钟崇鑫的好感直线上升,张淑英那温柔贤淑的气质,斯文有礼的风范,让钟崇鑫对她情有独钟。

他在部队里跟一帮糙老爷们儿混日子,心里头急着找个对象,两人初次见面就互相倾心,感情迅速升温,就像天生一对。

钟崇鑫谈恋爱时对张淑英特别细心,又温柔又照顾人,他休假的时候会陪张淑英逛街,给她挑了几双深色的鞋子,包括高跟鞋和洋布鞋。

他设法弄到了一条白色的长头纱,那个年代婚纱可是个稀罕玩意儿,特别珍贵,这些举动让张淑英感受到浓浓的爱意,也让周围的人羡慕不已,都说张淑英找到了一个好归宿。

1935年5月19日,张淑英与钟崇鑫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举行了婚礼。

钟崇鑫的婚礼挺热闹,好多战友都来帮忙,看来以后张淑英的日子会挺美,张淑英嫁给钟崇鑫后,一起搬到了江阴,住进了一套面积达200平米的宽敞房子。

新婚小夫妻,感情好得跟蜜里调油似的,一刻都不想分开,钟崇鑫对张淑英更加上心了,每次他从部队休假回来,都给她带来各种小吃,还有不少稀奇古怪的洋货。

张淑英在屋内,听到丈夫那沉甸甸的马靴声,她的脸上总是露出一抹抑制不住的笑意。

在钟崇鑫那,她敢撒点小娇,有时钟崇鑫教她写字,她还会假装累得不想写,钟崇鑫对张淑英特别疼爱,在军营里是个严厉的带兵人,但回到家对张淑英从没发过火。

他不让张淑英做累活,连军装都不让她洗,担心厚重的衣服会把她的手磨伤,张淑英那会儿心里特别开心,傻乎乎地以为日子会这样一直美下去。

可好景不长,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战争的阴云笼罩着整个中国,也打破了张淑英和钟崇鑫平静的生活。

战火纷飞

钟崇鑫回老家的频率变低,每次回家脸上总挂着抹不去的忧愁,张淑英敏感地发现老公有些不对劲,心里不由得有点慌。

为了让张淑英放心,钟崇鑫特意把她妈和弟弟接来了,让她俩陪陪她,似乎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张淑英的内心忐忑不安。

1937年农历的七夕那天,钟崇鑫一脸沉重地回到家,跟张淑英说他得去上海执行任务,都没来得及收拾东西。

张淑英心中充满了担忧和恐惧,她预感到即将发生什么大事,却不敢多问,在临别的车站,钟崇鑫只留下一句:“在家照顾好爸妈,等我回来!”

这句话是他给张淑英许下的最后一个诺言,也是她接下来七十七年执着守候的唯一信念。

淞沪会战开打了,这是抗战初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斗,场面惨烈,中国无数军人前仆后继,誓死保卫上海,保卫国家,尽管战斗最终失利,但还是打破了日本“三个月内征服中国”的嚣张构想。

钟崇鑫作为国民革命军的一名参谋长,深知此去凶多吉少,但他毫不迟疑,奔赴前线。

他深知当兵人的使命,那就是守护国家,就算要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他心里明白,既然已经决定为国家奉献,那么就很难再承诺对妻子的承诺了,这可能是他对妻子最后的告别。

钟崇鑫一到上海就投入了紧张的战斗中,他所在的部队是抗战的主力部队之一,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之后,他又随部队转移到武汉,继续与日军作战,这期间大小战斗不断,钟崇鑫始终战斗在最前线。

而远在后方的张淑英对此毫不知情,她一遍遍地给丈夫写信,却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直到1937年12月,一个噩梦般的消息传来:钟崇鑫可能阵亡了。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张淑英如晴天霹雳,但她仍然心存一丝侥幸,觉得在战乱中消息传递很容易出错,也许丈夫还活着,为了寻找丈夫,她毅然决然地前往了钟崇鑫的老家,希望在那里能够等到他平安归来,这一等,就是七年。

在这七年里,张淑英经历了怎样的煎熬,我们无从得知,但她从未放弃寻找丈夫的希望。

1944年,张淑英终于弄清楚了一个事实:钟崇鑫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他和日军在城外苦战三日,率领直属部队官兵全体殉国。

这迟来的消息彻底击碎了张淑英心中最后一丝希望,她心情非常难过,但仍然想找到丈夫的遗体,好让他能安息。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要想找到一位牺牲战士的遗体,那可真是件难事,不幸的是张淑英的婆婆也因思念过度,没过多久就离世了,接连的打击让张淑英身心俱疲。

改嫁与尘封的回忆

在父母的劝说下,张淑英最终改嫁给了李自清,并育有两儿一女,虽然开始了新生活,但钟崇鑫的印象总是挥之不去。

她经常会独自一人去码头坐着,望着滚滚江水,默默地思念着远方的丈夫,她知道自己心中始终有一个未了的心愿:找到钟崇鑫的安葬之处,祭奠亡魂。

与李自清的结合,对张淑英来说更像是一种生活的妥协,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一位女性独自过活,生活自然颇为不易。

再婚既是为了找个安心的家,也是为了让老家的父母放心,李自清这人很厚道,对张淑英还有那些孩子都挺不错的,结婚后他们的日子过得平静而幸福。

张淑英努力做好妻子和母亲的职责,把家务打理得有条不紊,张淑英在新的家庭里,始终没有忘记过钟崇鑫。

她对钟崇鑫的思念深埋心底,从没和家人说过,她知道,过去的就让它过去,生活还要继续,她将这份沉甸甸的爱和思念,默默地埋藏在心底深处,独自承受着这份无人理解的悲伤。

岁月如梭,孩子们已经长大成人,张淑英也渐渐步入暮年。

1988年李自清因病去世,这让张淑英再次陷入深深的孤独之中,她开始频繁地想起钟崇鑫,想起他们短暂却美好的爱情,她心里一直放不下,想要找到钟崇鑫埋葬的地方。

这个心愿在张淑英的心里埋藏了几十年,如今,她终于决定将它告诉自己的孩子们。

妈妈给孩子讲了她和钟崇鑫的故事,孩子们听后都挺感动的,对妈妈那份执着的爱感到挺震撼的,为了帮母亲完成心愿,他们决定开始寻找钟崇鑫的下落。

那时候通讯不便,战争时期的资料也残破不全,要找到钟崇鑫的消息,简直就像在茫茫大海里捞针一样难。

张淑英的儿子李长贵急着去南京打探钟崇鑫的线索,结果走了不少弯路,还是一无所获,时间来到了2014年,互联网的普及为寻找钟崇鑫带来了新的希望。

李长贵得知重庆有个团队照顾抗战老兵,便联系他们想帮母亲实现心愿,志愿者们被张淑英的爱情故事深深感动,决定尽全力帮助她。

经过一番努力,他们最终弄到了钟崇鑫的线索。

原来,钟崇鑫牺牲后,他的名字被镌刻在了台北忠烈祠的牌位上,以纪念他在抗日战争中做出的贡献。

张淑英听到这个消息,激动不已,她不顾年迈体弱,毅然决定前往台湾,亲眼看看丈夫的牌位,张淑英得到了深圳一家慈善基金会的支持,开启了去台湾的旅行。

在台北忠烈祠,张淑英终于见到了钟崇鑫的牌位和一张一寸的军装照,以及当年黄埔军校的军人名单。

照片上的钟崇鑫身着军装,英姿飒爽,仿佛还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军官,七十七年,漫长的等待和思念终于有了结果。

她在牌位前静静地站着,泪流满面,仿佛在与钟崇鑫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崇鑫啊,”她哽咽着说道,“我来看你了,你走的时候,怎么连句话都不说……”

这句话里包含了一个妻子对丈夫的爱和怨,也包含了她77年的等待和思念。

结 语

张淑英和钟崇鑫的爱情故事是战争年代无数爱情悲剧的一个缩影,在那个混乱的时候,爱情特别宝贵,让人有了坚持生活的力量和期待。

张淑英的77年等待是对爱情的坚守,也是对承诺的信守,她的经历触动人心,让我们对和平有了新的认识。

战争不仅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也拆散了无数对恋人,让多少家庭支离破碎,我们享受的和平生活,是前人用血汗和生命换来的,得之不易,咱们要好好珍惜。

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珍惜身边的人,让爱与和平一直延续下去,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信息源:

1.共产党员网:2022年7月25日,致敬军嫂的“三句话”

2.北京卫视《档案》:77年的找寻 一生的承诺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