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冈机场国际候机楼
2025年3月20日,福冈机场第二跑道投入使用。
福冈机场(Fukuoka Airport,IATA代码:FUK,ICAO代码:RJFF),位于日本福冈县福冈市博多区,4E级国际机场。
2023年,福冈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为2493万人次,位于东京羽田、东京成田和大阪关西机场之后,位列日本第四。

年起降18.5万架次,日本第三,比双跑道的关西机场还多。
有一说一,单跑道机场做到这样,并且还有宵禁时段(晚10点至早7点),是有点难度的。
国内单跑道起降架次最高的厦门机场,2024年的数据是19.3万架次。
这座机场最初叫席田机场,日本战败后美军接管了该机场,在此驻扎了空军, 并将名称改为板付基地(Itazuke Airbase),所以也称板付机场(Itazuke Airport)。
1972年,美军撤离,机场改为现名。
大部分资料上说美军早已撤离该机场,福冈机场的军用部分现在是日本航空自卫队在使用,但也有报道讲,美军空军机动后勤司令部仍在该机场。
按照日本国土交通省的数据,自2015年到2024年,美军年平均降落在福冈机场的次数在50架次左右。



原有单跑道架构图
福冈机场是日本距离市区最近的机场,从市区的博多站到机场仅需六七分钟。

一方面,旅客前往机场乘机很方便。
另一方面,机场位于市中心,也意味着后期改扩建会非常麻烦。
因为拆迁的费用太高了。
但作为日本九州地区最大的机场,还有点需求的,因此日本国土交通省于2015年启动了二跑道的建设工程。
2025年3月20日,福冈机场第二跑道投入使用。
二跑道位于一跑道西侧210米处,全长2500米。
原则上用于国际航班的起飞。
一跑道(16L/34R)
长2800米
宽60米
二跑道(16R/34R)
长2500米
宽60米


跑道(滑走路)和滑行道(平行诱导路)在日语中的说法,与中文差别较大
由于两条跑道之间的间隔较窄,只有210米,因此新跑道启用后,小时容量只增加了2架次,达到40架次。
按照日本媒体的报道,二跑道的建设持续了十年,工程总费用大概是1643亿日元。
虽然日本国土交通省说后续福冈机场小时容量可以通过优化进离场航线提升到45架次,年起降干到21万架次以上。

但毕竟只有210米的跑道间距,能使用什么运行模式,怎么运行呢?
运行模式
间距
扩散角
雷达间隔
隔离平行
≥760米
≥30°(离场与复飞)
一起一落
独立离场
≥760米
≥15°(离场之间)
无纵向间隔,按照SID
相关进近
≥915米
≥30°(复飞)
需要
独立进近
≥1035米
≥30°(复飞)
不需要
想来想去,估计双跑道更多是在目视气象条件下用。
毕竟附件14第一卷第3章里有过建议,说:
仅在目视气象(VMC)条件下计划供中型或者重型飞机同时使用平行跑道的情况下,其中心线之间的最短距离应该是210米(690英尺)。
后面看看福冈机场的空管怎么操作吧,蛮感兴趣的。
有了解的朋友可以说一说。
另外,这么窄距的跑道,军民航如何同场运行,也是值得琢磨琢磨的事情。
话说回来,花了这么长时间和这么多钱,就提升了这么点容量,总感觉不值当。
远期来看,还不如异地迁建更为划算。
当然了,福冈地区有没有这么大的需求,也是两说。
题外话,由于福冈机场就在市区,所以飞机起飞、进近时,距离民居和道路空旷地都不算远。
算是一个拍机的好地方。
网上有不少好图。
配个长焦镜头,很容易出大头照。




这条机场旁边的路也很有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