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ADAS发布2024年全球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前一百名的机场。
正好看到ACI(国际机场协会)也发了相关数据,对比着看一下吧。
亚特兰大机场以1.08亿人次的旅客吞吐量继续蝉联。
不得不说,亚特兰大机场的客运确实厉害,从1998年开始,除了2020年因为疫情原因,广州白云机场成功登顶一次,其他年份亚特兰大无一失手。

2020年全球机场旅客吞吐量TOP10
当然,相比较2019年1.1亿人次的巅峰数据,亚特兰大2024年还是要差一点。

亚特兰大机场2019年旅客吞吐量
前十名中,美国有4家机场,中国1家,国内数据最好的上海浦东机场排名刚好第10,2024年,浦东几行同比上涨41%,国际排名上涨11位,非常生猛。

上海浦东机场2024年旅客吞吐量
这10座机场,全部都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
前50强中,除了中美两国上榜机场较多之外。
印度有两家,排名第9的德里机场和排名30的孟买机场;
西班牙有两家,排名18的马德里机场和排名28的巴塞罗那机场。
其他国家都是单机场上榜。
就地区而言,亚洲24个机场进入前50名,其中东亚有14个(2023年12个),东南亚有5个(2023年间为6个),西亚有3个(与2024年相同)、南亚有2个(与2023年相同)。
其次是北美,有17个机场进入前50名(2023年为18个);
欧洲有8个(与2023年相同),南美有1个(与2022年相同)。
去年全球100强机场的旅客吞吐量门槛为2600多万人次,100名守门员是日本的福冈机场。
(正好前几天写到福冈机场,链接:0408 | 福冈机场二跑道投入运营 咋个整法)
百强名单中,中国一共21家机场上榜,美国有24家上榜,并且美国在前50强的机场数量更多,排名也更靠前一些。
前50名,中国有12家机场(美国15家),分别为:
10 上海浦东 7678万
12 广州白云 7636万
16 北京首都 6736万
22 深圳宝安 6147万
29 成都天府 5490万
32 香港赤鱲角 5306万
38 北京大兴 4944万
42 重庆江北 4867万
44 杭州萧山 4805万
45 上海虹桥 4794万
46 昆明长水 4717万
47 西安咸阳 4703万
顺利的话,2025年,上海浦东和广州白云都能排名前十,尤其是广州今年下半年五跑道投运,如果真能发挥出五跑道的作用,增量还是很可观的。
当然,前提是空域、航路航线优化,地面跑滑安排这些基础和配套资源要跟上。
成都天府和香港赤鱲角今年应该也还会比较明显的提升,重庆江北和西安咸阳改扩建工程去年底和今年初陆续投运、启用,应该也有一些量的提升。
前51-100名,中国有9家机场(美国9家),分别为:
51 台北桃园 4492万
73 成都双流 3243万
76 武汉天河 3140万
77 长沙黄花 3121万
78 南京禄口 3118万
92 郑州新郑 2851万
94 厦门高崎 2790万
96 乌鲁木齐天山 2776万
98 海口美兰 2689万
这里面有不少机场也在进行新改扩建工程,但我最期待的其实是厦门新机场和乌鲁木齐机场扩建,不知道到这两家从单跑道变为多跑道之后,能有什么样的表现。
最近几年,国内大中型机场的新改扩建工程很多,除了跑道和航站楼之外,配套的空域调整和航路航线优化工作也很多,再加上不少机场新建跑道后,原有跑道需要大修,或者联络道要重新规划。
所以正常来说,这一波国内大中型机场的建设效果,至少要到2026年以后才能完全看出来。
当然,排名这玩意,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
执着于某一年某一个数据,其实没有太多意思。
但如果把视线拉长一点,把年代放久远一点,有些数据就值得琢磨琢磨了。
比如再回头看看2000年的全球机场旅客吞吐量TOP 30排名,除了香港机场之外,其他都不在榜单里面,你就会发现,今非昔比。
时代的浪花在平日里或许都是一点一滴,毫不起眼,但数十年累积下来,那就是滔天巨浪,滚滚向前。

2000年全球机场客运TOP30
最后说句题外话,以前并不怎么提起城市机场总量排名的,最近十年来,随着多机场城市的增加,这个排名也多了起来。
比如2023年全球最繁忙机场所在城市排名(2024年的数据还没看到),伦敦因为6座机场,总旅客吞吐量1.68亿人次遥遥领先。
我不负责任地怀疑,这个排名开始流行,是英国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附:2024年客运百强具体排名

图片来自:民航资源网,数据源于:CAD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