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寒露的渊源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 10 月 8 日或 9 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 195°,标志着秋季的深入。这一时期,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心宿二)已西沉,夜晚星空呈现换季的特征。据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
寒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公羊传》中的描述,用以形容天气变冷且出现露水的现象。在农历中,寒露通常标志着秋季的深入,此时气温下降,露水增多且更加寒冷,故名“寒露”。“寒露” 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此时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淮南子·时则训》中有记载:“秋分后十五日,斗指戌,则寒露。”这表明寒露节气是古人根据天文观测而设定的一个时间点,反映了季节变化的特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这形象地描述了寒露时节的气候特点。
寒露的出现与太阳的运行轨迹以及地球的气候变迁密切相关。随着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北半球的气温逐渐下降,空气也变得更加干燥。寒露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秋季,北方地区甚至开始感受到初冬的寒意。寒露期间,北方冷空气逐渐增强,昼夜温差加大,标志着冬季即将到来。
二、寒露的文化习俗
赏菊寒露时节,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菊花因其高洁的品质和美丽的花朵,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寒露期间,很多地方都会举办菊花展,人们纷纷前往观赏。赏菊不仅是一种审美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登高远眺
寒露时节,秋高气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时机。登高可以让人们欣赏到秋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同时,登高也有祈求健康、平安的寓意。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在登高的过程中采摘茱萸,插在头上或佩戴在身上,以辟邪驱灾。吃芝麻
在寒露时节,很多地方有吃芝麻的习俗。芝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吃芝麻可以滋补身体,增强体质。此外,芝麻还有润肠通便、美容养颜等功效。
喝寒露茶
寒露茶是指在寒露前后采摘的茶叶。此时的茶叶经过夏季的生长和秋季的沉淀,口感醇厚,香气浓郁。喝寒露茶不仅可以解渴提神,还具有养生保健的作用。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在喝茶的过程中举行茶艺表演,展示茶文化的魅力。
秋钓边
寒露时节,气温适宜,鱼儿活跃,是钓鱼的好时机。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在河边、湖边等地进行秋钓。秋钓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在钓鱼的过程中,人们可以享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忘却生活中的烦恼和压力。民俗活动:
插茱萸、喝菊花酒
茱萸是一种被认为可以避邪的植物,在寒露时节插茱萸,是为了驱除病魔,保平安。同时,喝菊花酒也是寒露期间的传统习俗之一,菊花被认为是长寿的象征,喝菊花酒有延年益寿之意。
吃梨
由于寒露时节天气干燥,人们容易感到口干舌燥,中医认为梨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因此吃梨成为寒露期间的一种食疗习俗。此外,梨还有“离别”的谐音,吃梨也有不舍离别的寓意。
吃螃蟹:
在江南地区,寒露时节还有吃螃蟹的习俗。螃蟹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秋季的美味佳肴。
斗蟋蟀
老北京地区有在寒露时节斗蟋蟀的传统,这一习俗源于唐朝,盛行于明清时期。
观红叶
寒露以后,枫叶渐红,是赏枫的好时节。在北京等地,到香山赏红叶已成为市民的传统习惯,金秋的香山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
寒露的养生建议
饮食: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起居:进入寒露后,就不能再“秋冻”了,夜晚温度将会降得更低,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暖。
总之,寒露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习俗。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顺应,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