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提出海洋“新规”,美英着急上火,如今成国际惯例

斋小晗评文化 2024-08-30 13:42:42

1958年的夏天,海峡两岸的气氛紧张,像是一触即发的火药桶。

自从1949年,退守台湾后。

蒋介石一直心心念念要“重返大陆”。

这些年来,他没少从美国那里买来新式武器。

那天,福建沿海的渔民们正在海边忙活,突然听到远处传来阵阵炮声。

原来,蒋介石又开始挑衅了。

炮弹在海面上,溅起一朵朵水花,吓得渔民们赶紧往岸上跑。

大陆这边,可不是吃素的。

上级一声令下,我方的炮兵,立即展开反击。

只见炮口喷出橘红色的火光,轰隆隆的炮声震得人耳朵发麻。

这一轮猛烈的炮击,直接打穿了对方一艘舰艇,还击毙了三名中将副司令。

消息传到台北,蒋介石气得直跺脚。

他立马派人,去找美国人求援。

美国人向来喜欢插手这种事,二话不说就派来了第七舰队。

不久后,福建沿海的百姓就看到了令人不安的一幕:

美国的军舰,大摇大摆地驶入我国海域,在离岸边只有3海里的地方停了下来。

甲板上的水兵们,警惕地注视着中国的海岸线。

舰上的大炮,也虎视眈眈地对准了陆地。

海面上,中美两国的军舰对峙着,气氛紧张得仿佛随时可能擦枪走火。

一道紧箍咒

3海里,不到6公里。

这个距离,近得让人心惊。

这个3海里的规矩,是个让中国人吃尽苦头的老规矩。

3海里领海范围,这个规则的由来,要追溯到大航海时代。

当时,英国称霸海洋,他们的战舰纵横四海。

为了方便自己的舰队靠近他国海岸,英国人就定下了这个3海里的规矩。

这个距离,正好是当时炮弹能打到的最远距离。

这个规则看似公平,实则暗藏玄机。

对于英国这样的海上强国来说,3海里的范围根本不够看。

他们的大炮射程远,船只性能好。

随时可以逼近他国海岸。

但是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3海里就显得太窄了。

回想甲午战争时,北洋水师就吃过这个亏。

现在,美国的军舰,又来到我们家门口耀武扬威。

他们的舰队就停在3海里外,炮口对准我们的海岸,却又不算侵犯领海。

这种感觉,就像是有人拿着刀站在你家门口,却说自己没进你家。

它来自西方国家,说是国际惯例。

可这惯例对中国来说,就像是一道紧箍咒。

新中国成立后,蒋介石时不时就和美国人勾结在一起,在这3海里的边缘晃来晃去。

在北京,毛主席站在中南海的窗前,眉头紧锁。

他回想起,近百年来中国在海上的苦难历史。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再到现在美国军舰的挑衅。

这哪里是什么国际惯例?

分明就是,强国欺负弱国的把戏。

毛主席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是时候改变这个不公平的规矩了。

我们要划出一片更大的海域,让那些想欺负我们的人离得远一点。

主席召见了我们这些军事将领。

他目光如炬,问:“我军大炮射程多远?”

回:“十二海里。”

主席沉吟片刻,他缓缓说道:“那就十二海里吧。”

就这样,十二海里的领海范围被确定下来。

国际社会炸开了锅

1958年9月4日,北京发出了一份震惊世界的声明。

毛主席宣布,中国将把领海宽度从3海里,扩展到12海里。

这个范围不仅包括大陆沿海,还涵盖了台湾和南海群岛。

声明还强调,任何外国军舰若擅自进入这12海里范围,中国将有权采取军事行动。

这个消息像一颗炸弹,在国际社会炸开了锅。

美国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他们迅速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大肆批评中国。

不仅是外国人,就连毛主席身边的一些人,也被这个决定吓了一跳。

有人小声劝说:

“主席,这3海里的规矩已经用了上百年了,咱们这么做,会不会太冒险了。”

但毛主席的态度很坚决。

他对大家说:

“3海里的规矩是帝国主义时代的产物,哪里适合现在的中国?我们新中国已经站起来了,就该有保护自己的权利。”

国土这么大,海岸线这么长,3海里能保护什么?

我们必须要有更大的海域来保卫国家安全,发展海洋经济。

主席的决定,不仅是为了应对眼前的危机,更是着眼于中国的长远利益。

新中国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任人欺负。

要建立适合自己国情的规则,这才是真正的国际公平。

两次试探底线

但,面对新中国的一纸申明。

美英显然不死心,还想试一试水深浅。

1958年9月8日,福建沿海的天空阴沉沉的。

远处的海平面上,几个黑点慢慢变大。

那是美国第七舰队的战舰和蒋介石的补给舰。

他们像是习惯了这样的行动,熟门熟路地朝金门岛驶来。

沿海的解放军战士们,紧盯着这一幕。

他们知道,这些军舰已经闯入了新划定的12海里领海范围。

空气中漫着紧张的气氛,每个人都在等待着上级的命令。

在北京,毛主席接到了前线的报告。

他眉头紧锁,很清楚,这是一个关键时刻。

如果不采取行动,那么前不久发表的声明就会成为一纸空文,中国在国际上的信誉将受到严重打击。

毛主席深吸一口气,下达了反击的命令。

但他特别强调,只打蒋介石的军队,不主动攻击美军。

这个决定,既显示了中国捍卫领海的决心。

又避免了,与美国直接冲突的风险。

前线的指挥官接到命令后,立即行动起来。

数百门大炮瞄准了海面上的目标。

随着一声令下,炮火齐发,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回荡在整个海湾。

海面上顿时炮火连天,硝烟漫天。

蒋介石的军舰很快中弹,船体上腾起了熊熊烈火。

美军看到这个场景,似乎有些措手不及。

他们显然没有想到,中国会真的开火。

美军舰队迅速做出了反应。

他们没有选择还击,而是迅速调转船头,朝着远离12海里界限的方向驶去。

只留下蒋介石的舰队,在炮火中挣扎。

这一幕,让所有人都意识到,中国捍卫新领海范围的决心。

美国人可能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这个刚刚站起来的东方大国,已经不再是任人欺凌的对象了。

任何国家的军舰,如果想要进入这个范围,就必须要掂量一下后果了。

一次痛击后,美国还不死心。

1958年10月,金门岛附近的海域再次剑拔弩张。

国民党军队在美国的支持下,试图打破大陆方面的封锁,向金门运送补给。

这是继“八二三炮战”之后,又一次紧张局势的升级。

当国民党军舰,在美国军事顾问的指导下驶近金门岛时。

解放军岸防炮兵,严阵以待。

他们早已将炮口对准了海面,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挑衅。

当敌方船只进入射程之内,岸防炮兵立即开火。

炮弹呼着划过天际,在船只周围激起阵阵水柱。

这次精准的火力打击,让国民党军舰和美国顾问措手不及。

他们原本以为,可以故伎重演,但解放军的迅速反应打乱了他们的计划。

在密集的炮火之下。

敌方船只不得不调转船头,仓皇退去。

这次成功的防御行动,不仅挫败了敌人的企图,更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

中国有能力,也有决心保卫自己的领海。

从此以后,美国的军舰和战斗机,再也不敢轻易靠近中国大陆12海里的范围。

毛主席的远见

毛主席的远见卓识,并非孤例。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开始响应这一主张。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直到1982年,在新中国确立12海里领海范围24年后。

这一规定,终于正式写入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成为国际海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首往事,我们不禁感叹毛主席的远见。

他的目光,总是能够穿透时代的迷雾,看到常人难以预见的未来。

0 阅读:10

斋小晗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