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的第1083天,而乌军攻入库尔斯克的第187天。随着冲突的持续,战局出现了复杂的局势。根据乌克兰总参谋部发布的最新战报,在过去24小时内,前线发生了92次战斗,其中波克罗夫斯克方向的冲突最为激烈,占据了其中31次。
与此同时,俄罗斯军队进行了58次空袭,投掷了86枚滑翔炸弹,并通过炮击进行了4427次攻击。尽管这些数据显示俄罗斯持续施压,但前线的态势似乎趋于冻结,双方在宽约1公里的接触线上没有实质性进展,且彼此未能推进超过500米。
根据乌克兰方面的统计,俄军在过去几天的战斗中损失了1170名士兵,而俄军的总伤亡人数已经突破85万人。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俄罗斯损失的军事装备同样巨大:超过10,000辆坦克、20,813辆装甲车以及24,623门火炮。此外,前线传来消息,俄罗斯第1近卫坦克军第3坦克旅旅长安德烈.比列茨基在哈尔科夫阵亡,这对俄军来说又是一个沉重打击。
面对这一情况,俄罗斯空天军对乌克兰的空袭力量迅速提升,根据乌克兰方面的战报,俄罗斯空天军对乌克兰多个城市发动大规模空袭,这次空袭行动集结了大量战略打击力量,包括图-95MS战略轰炸机编队、图-22M3超音速轰炸机群,以及多支导弹发射平台,强度远超去年同期,火力投射的密度达到了近半年的新高。
俄军的导弹群从别尔哥罗德州起飞,直指乌克兰西部的战略要地,表明其作战目的不仅仅是针对前线,而是瞄准乌克兰整体的战略纵深。重点打击目标包括哈尔科夫州的军民两用机场、军火库、指挥所和多个军事训练基地等。
这些目标的选取突显出俄罗斯在情报侦察能力方面的提升,其精准度与作战效率明显高于以往。同时,俄军通过电子战手段瘫痪乌方的雷达系统,消除了乌军防空体系的预警能力,为后续的导弹攻击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过去的一天里,超过25个军事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军队的打击不仅涉及战略军事目标,还包括乌克兰电力系统的攻击,导致15个州进入了战时应急断电防护状态。这一系列的战略目标选择反映出俄军的打击策略不仅限于削弱前线作战能力,还试图通过攻击乌克兰的基础设施,削弱其整体战争动员能力。
俄军的空中打击节奏紧密,先使用电子战设备摧毁乌军的预警雷达,接着通过精确制导武器进行后续攻击。乌克兰方面的防空反应显得较为迟缓,这与乌军长期作战所带来的装备损耗有直接关系。据悉,乌克兰现役防空导弹库存已降至警戒线以下,而西方援助的防空系统补给也面临后勤瓶颈,这无疑为俄罗斯的空袭提供了较大的突破口。
值得一提的是,俄军此次作战中首次使用了某国提供的KN-23火星战术弹道导弹,这标志着俄罗斯在武器供应方面的多元化策略。为了规避西方制裁,俄军已从多个国家获得了价值超过50亿美元的各类导弹和巡航导弹。这种武器来源的多样性,使得俄罗斯能够不依赖西方技术和资源,从而减少制裁带来的军事压力。
此次空袭行动中,俄罗斯空天军通过海空联合的方式,展现出空中与海上打击力量的有机配合。俄罗斯黑海舰队从亚速海方向发起协同打击,基洛级潜艇和导弹艇编队发射了28枚舰载型口径巡航导弹,与空军的战略轰炸机形成了立体化的打击网络。这种海空联动的作战模式,显著提高了俄军突防能力,尤其是在打击乌克兰分层防空系统方面的成功率,提升了约35%。
从技术层面来看,俄军的新型电子对抗设备在此次空袭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压制乌克兰防空体系的反应能力,俄军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突破乌克兰的防空阵地,为随后的导弹攻击提供保障。这种打击手段不仅更加精准,还更加高效,表明俄军在信息战和电子战领域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接下来,俄罗斯可能会加大空中打击力度,进一步削弱乌克兰的防空体系和战略后方。在此情况下,乌克兰急需寻找新的防空系统来源,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空中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