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都置顶了毒鸡汤
作者:毒哥&玉成
来源:毒鸡汤
01
人在网上冲浪多了,真的就是什么新闻都能看到,相信在座不少观众家里都有娃,我也想做个简单的调查:如果幼儿园的老师给孩子们举办“集体婚礼”,让你的孩子向其他孩子求婚(或者被人求婚),互喊老公老婆,你会作何感想?
这还真不是我胡编乱造,而是真实发生在了吉林长春的一家幼儿园里面。
最近有网友发布视频,记录下某幼儿园给孩子们举办的“结婚仪式”,老师们将整个教室都布置成了婚礼现场的样子,点缀着大红的气球和囍字的装饰,还有1314和“I love you"的字眼。
小男孩小女孩们全都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身穿婚纱和礼服样式的衣服,小男孩举着花,向小女孩跪地“求婚”,小女孩按流程答应之后,还有“新郎伴郎”迎亲、“新娘伴娘”拦门讨红包的环节,最后所有孩子一起吃席,婚礼就算结束了。
我不知道大家看完是什么感受,但就我自己而言,我虽然明白孩子们肯定玩得很高兴,在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下也没有过分的举动,但过于成人化的场景,和孩子们稚嫩的模样结合在一起,还是让人产生了严重的违和和不适。
3到6岁的幼儿园孩子,正是对一切产生好奇,认知又很懵懂的时候,很多人小时候都会模仿着电视剧里的场景,和小伙伴们玩拜堂游戏,这些都很正常,孩子们笑笑也就过去了。
但如果是幼儿园和老师们堂而皇之地,以活动的形式来给孩子举办“婚礼”,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孩子的世界就那么小,也没有辩证思维,大人灌输的东西就代表着绝对正确。所以这样一场“婚礼”,会不会让孩子们原本纯真的感情变味?“老公老婆”看似玩笑的称呼,又会在他们心中植下怎样的一颗种子?
所以这个活动怎么看都不太对劲,更让人难以理解幼儿园的动机,所以幼儿园那边是怎么样解释的呢?
面对记者的采访,园长的回答很范,称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度过“婚姻敏感期”,引导孩子在择偶、社会交往等方面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局也为幼儿园背书,强调活动是自愿参加。
婚姻敏感期这个词,印象中我还是第一次听,所以也引发了我的好奇心,所以这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概念呢?和幼儿园办集体婚礼又有什么关系?
我上网查了一下,发现婚姻敏感期这个概念还真的存在,也有媒体讨论过,本质其实一点都不复杂。
婚姻敏感期大致出现在孩子读幼儿园的时候,其实就是因为孩子的社交圈子广了,心智也开始成长,对外界释放爱与被爱的需求。
比如孩子会突然交上一个特别好的朋友,去到哪里都要一起,玩游戏的拜堂对象肯定是对方,还说长大后就和对方结婚。
其实他们肯定不理解婚姻的真正含义,只是单纯地觉得这是一种表达喜欢的方式,也因此产生一种好奇心,比如会追问父母结婚时的场景。
婚姻敏感期大致就是这个意思,家长只要不随意指责,孩子就不会出问题,大概率没过几年就当年玩得特别好的小伙伴给忘了,如果家长能意识到孩子的需求,多给点关爱,那就更好。
但我看不出幼儿园办集体婚礼,和帮助孩子度过婚姻敏感期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这更像是一种偷换概念。
因为幼儿园的孩子和大人眼中的“婚姻”,完全就不是一回事,孩子只有一个相当模糊的概念,只觉得结婚就是喜欢,然后婚礼衣服很好看,人多很热闹,他们根本就不会往“择偶”方面去想,更没有所谓的择偶价值观。
然而幼儿园一下子就上升到“引导孩子在择偶、社会交往等方面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上面去了,跟四五岁的孩子聊择偶?退一万步来说,办一场婚礼,又能树立怎么样的价值观呢?难不成是结婚很好玩,看到“喜欢”的人就能结婚?
所以这样的一场婚礼,只让我看到成人的自以为是和恶趣味,在儿童教育方面也不是完全不懂,但就那么半桶水还瞎显摆,还不如一开始就什么都别做。
如果幼儿园真的是想帮助孩子度过婚姻敏感期,其实有很多更合适的办法,之前我们已经说过婚姻敏感的本质是爱的需求的体现,爱的形式是很宽广的,不一定是爱情,只是孩子懵懂地将之理解成爱情和结婚。
那么幼儿园可以给孩子们举办一次典礼,只不过不是结对结婚,更不要弄乱七八糟的1314、I love you等装饰,人家才四五岁,哪里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一辈子。
老师们可以在典礼上把爱往友谊的方向去引导,教导他们多互相关心,鼓励用积极的方式去表达对别人的爱,在爱中长大的孩子,价值观肯定歪不了哪里去。
如果老师们用这种方式去举办教育孩子,我才相信这个“婚礼”是有意义的,然而至少在网上流传的资料里,我没看到这些内容,整个活动就像是一个加强版的过家家,大家哄笑完就算了。
如此,可能不会产生有些网友担心的孩子早熟的问题,但也肯定不会有积极作用,园长口中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更像是一块遮羞布,经不起推敲,反而更让人觉得如今的幼儿园真的是太闲了。
03
我以往对幼儿教育方面的内容关注得比较少,但这次的“集体婚礼”翻车事件过后,我在社交媒体上搜索了相关资料,发现全国各地类似的“婚礼”还真不少。
有的比较含蓄,以动物婚礼的形式呈现,让孩子们给兔子或者乌龟举办婚礼,重点就是玩玩小动物,然后吃吃喝喝。
还有的就是幼儿园老师结婚,在幼儿园里面举办简单的婚礼仪式,让孩子们当花童凑个热闹。这两种方式我觉得还算正常,既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能规避孩子早熟的风险。
也有一些幼儿园,是让孩子们自己“结婚”,但好歹形式上没那么成人化,淡化了一些敏感内容,“接亲”方式也从婚闹变成了套圈圈,大体上也算得宜。
像上文的长春某幼儿园那样,完全按照成人婚礼的标准来给孩子们办“婚礼”的,我目前还真的没看到第二个,说明这种方式本身肯定有它的不足之处,当地幼儿园和教育局与其舌灿莲花找补,还不如好好反省自身。
说起来,东北的人口总数和出生率在近年来不断下降,加上官方催婚已成为主流,在这个节骨眼上,幼儿园给孩子们举办这样的“婚礼”,不由得让人觉得是官方催婚从娃娃抓起,为了提高结婚率而不择手段了。
但愿是我想太多了,说起来,这届的孩子长大之后还有多少人会结婚,如今还是未知之数,就希望老师和家长们少瞎操心,让孩子们过一个正常的童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