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3岁左右的小女孩眼泪汪汪的哀求道:
“妈妈,我明天可以不去上幼儿园吗?”
小女孩妈妈淡定的打趣反问孩子:你是想听妈妈说实话,还是想妈妈让骗你呢?
小女孩迟疑了一下,坚定带着哭腔说:想听妈妈骗我。妈妈,你骗我,可以吗?
“好,明天不用去上幼儿园,我骗你!”小女孩的妈妈顺势而下地回答道。
虽然 小女孩子知道妈妈的答案是假的,眼里也还挂着满满的眼泪,但依然为了妈妈这个不真实的答案,满意的点点头并停止哭声。
在观看这个视频时,说实在话,心情被一下子被小女孩子对幼儿园抗拒的情绪给牵动了。这和我每年要迎接的九月份入园的新生如出一辙,委屈,抗拒,哭闹,·让人不舍。
也许在大家一向的认知里,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必然会又哭又闹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多年带小班的经验知道,也有挺多孩子在新生入园期间,是不哭不闹,还对幼儿园一脸向往的样子,甚至让初次送娃入园的家长,反而有几分“失落”的情绪。觉得自己孩子“狠心”,有了幼儿园就忘了娘····
或许有人会问新生入园不哭不闹,还一脸向往的孩子不多吧?说实在的,其实也不少的,大约会占班级人数的40%左右。同样是新生入园,别人在哭闹时,这些孩子却总是安安静静玩着手中的玩具,偶尔抬头好奇的看着哭闹不已的孩子这样的情景让我记忆深刻。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同样是新生入园,也同样是3岁左右的孩子。但孩子入园后的适应能力,怎么有这么多的差别呢?
我们先想象一下:没有入园前准备的孩子(称为突发性入园),到了幼儿园后,内心PS 是:这个地方怎么是这样的?怎样办?我怕,我不喜欢这里,我想回家,妈妈怎么留我一个人在这里啊,呜呜·····孩子会慌乱,不安,紧张,消极。
但若有充分入园准备的孩子(有备而来式入园),到了幼儿园后内心PS可能是:哦,这个我知道,那个我也知道。幼儿园真的和妈妈说的一样,有很多小朋友,还有很多好玩的玩具。想玩,有事都可以告老师。睡醒觉妈妈就会早早就来接我的···孩子会有笃定。
既然有入园准备和没入园准备,孩子入园后的反差这么大。那么问题来了,那些新生入园后,可以很快就适应幼儿园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为孩子做对了,哪些入园前的准备呢?
答案是:通过实际行动,提前为孩子储备了对幼儿园具体认知,为了孩子入园做好良好的心理建设。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3件事,可以为孩子入园提前好心里建设。让孩子入园后可以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
引导孩子对入园后身份的向往细心的妈妈们都能发现,孩子在没有真正上幼儿园的时。对幼儿园是充满向往的,在小区楼下看到哥哥姐姐背着书包回家,经常会流露出羡慕向往的小眼神。
在孩子的眼里,哥哥姐姐们背上书,小书包的样子“真帅”。所以在孩子还没有正式上幼儿园之前,我们要有意的引导孩子对幼儿园的向往情愫。
让孩子知道,一旦上了幼儿园就是“长大了”的标志,为自己即将成为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而感到而向往和高兴。
应如何引导孩子对幼儿园有向往的情愫呢?
和孩子一起,开心地提前准备入园物品
在游园前给孩子准备物品,按照孩子的喜好去准备。比如孩子喜欢的卡通人物,小书包,还有孩子喜欢的包装的小蜡笔。这些都可以在孩子入园前给孩子准备,这些孩子喜欢的用品,可增加孩子对上幼儿园的兴趣的。
2.给孩子办一个家庭入园仪式会
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一家人坐在一起,准备点零食,开展一个家庭式的座谈会。以开心的态度,去恭喜孩子长大了,马上要上幼儿园了,让孩子对入园这个身份更加的渴望。
这样的一个小仪式,可以增加孩子在入园后身份上的认知,上幼儿园后就是大哥哥大姐姐了,这是一件证明我长大了,是值得自豪的事情。
让孩子为自己准备上幼儿园,这个身份感到自豪,看起来是一件极其普通的事。但对孩子上幼儿园来说挺重要的,只有孩子对他这个身份感到向往,感到自豪,他才对幼儿园感到有兴趣,更加愿意向往幼儿园。当孩子的心愿意向幼儿园敞开,带着对幼儿园向往探索,这样的一个状态去读幼儿园,更容易接纳幼儿园。
帮助孩子对幼儿园有具体化的认知站在孩子的视角,去上幼儿园就是去上学。但对于去幼儿园会做些什么的呢?孩子极少进行形象的想象的。所以在孩子对入园生活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孩子刚去就会感到紧张和不安。
但如果让孩子对入园的生活有所了解,做到“心里中有数”而入园后也可做到不慌不张。
如何做才帮助到孩子在没入园前就对幼儿园生活有具体的认知呢?
1,通过绘本,帮助孩子建立上幼儿园的代入感
2,通过同伴的分享,增加孩子向往幼儿园的热情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比孩子稍微大一点的同伴会起到榜样,带头的作用。在我们大人引导性的提里问下,让孩子身边已上幼儿园的哥哥姐姐,和孩子分享一下他在上幼儿园发生的趣事。
通过邻居哥哥姐姐的分享,孩子也会容易在哥哥姐姐分享的语言中到想象自己未来进入幼儿园的情景。这也是有效给孩子增加对幼儿园生活的了解,增加孩子对幼儿园向往的热情的一种自然值入方法。
日常生活中,创造机会自然提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在教育话题中,有一个“剧场效应”,一直是人在看戏时,有的人为了让自己能够看清楚些,就从位置中站了起来,而在她的后面的人也不得不也站了起来。最后整个剧场看戏氛围焦虑,因为担心会被前面的人挡住,自己观看的效果,导致大家后来都是一直站着观看了。
举个例子说明:我的侄子准备上幼儿园前的一段时间里,弟媳每一次带侄子出去都喜欢打听和侄子年龄相仿,同样准备上幼儿园孩子,会自己吃饭,上厕所,穿鞋子了没有?
弟媳打听一圈回来后,就像那站着看戏的人一样焦虑,有紧迫感。觉得别人的孩子都具备了入园的生活技能,而侄子却没有。于是弟媳为了孩子入园而严格训练侄子的生活技能。
以致于我在那段时间,每一次去到弟媳家,都能听到弟媳训斥侄子说:
“你不学会自己吃饭,去幼儿园了没人喂你吃了,你就等着饿肚子吧”
“赶紧学会自己穿裤子,鞋子,要不然去到幼儿园就没有人帮你了!
然而事与愿违,弟媳的越是心急训练,侄子就越不愿学。甚至说:我不去幼儿园。所以说如果用入园作为理由去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反而让孩子觉得去幼儿园是一种压力。
那在入园前,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应注意什么呢?
1,遵从孩子学习新技顺序:观察·试错·体验
不要以入园为借口而着急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而是在生活中自然的给孩子创造动手的机会。
要孩子习得新技能,那我们得遵从孩子学习新技能的顺序,先观察,再到动手试错(允许孩子在学习时,制造少许的麻烦),再到有意的创造体验自己动手的机会,让孩子逐渐看到自己的能力而习得新的技能力。
2,孩子不会的原因,是练习的机会不够
在幼儿园工作,常听到有的父母抱怨孩子在家都要喂饭,非常担心孩子来到幼儿园后更不吃。或者说孩子懒,不会自己吃饭,担心孩子在幼儿园不主动吃饭而饿肚子。
事实上,三岁孩子能做的事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只要我们懂得适当放手,不怕搞卫生的麻烦,多给孩子练习的机会,是可以轻松在入园前,就让孩子完全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的。比如在家就多点让孩子自己吃饭,穿鞋子,上厕所的事,早放手,不代办。
但最怕的就是孩子在家里时,一切事物都有家人代办,而去到幼儿园后什么都要靠自己。这样的生活反差是最不利于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的。
所以想要孩子入园后,可以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我们得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机会自然提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孩子形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习惯。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适应幼儿园的助推手。
最后小结一下,孩子入园前我们不要过多的关注“外部”,总想着别人的孩子已有足够能力入园,而自己孩子还什么都不懂而着急。只要做好以上3点入园准备,就等于帮助孩子入园前,已在心态上,认知上,行为上对幼儿园已有很好的基础认知了。这些认知可以帮助孩子与幼儿园有更好的连接,是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内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