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的历史上有这么四个人,被称为是晚清四大名臣,分别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左宗棠,在这四个人里,本不该有他的位置,因为他是唯一个举人出身的臣子,也没有显赫的家世,在当时,举人出身的左宗棠难以做到大僚,本因无法在清廷中获得高位,但是因为这四个人,因为他们的慧眼识金,一路赏识,加之左宗棠自身的努力,终究造就一代名臣左宗棠。
伯乐1:胡林翼七荐左宗棠,助其成就辉煌事业

胡林翼
胡林翼也是晚清中兴名臣之一,其父辈与左宗棠父辈是世交,左宗棠年轻的时候仕途不顺,虽然少有才名,却屡试不中,1833年,左宗棠与时任翰林的胡林翼相识,结为莫逆之交。他看中左宗棠是个人才,就不遗余力的向朝廷推荐左宗棠,从1835年到1860年的25年间7次推荐左宗棠,成就左宗棠一生的辉煌。
道光十五年,胡林翼首次将左宗棠推荐给两江总督陶澍,并称他为奇才。左宗棠在陶澍家当了八年私人教师,而这八年也是左宗棠的积累期,在这八年内,左宗棠读遍了陶澍家的藏书,为日后自己的从政打下了基础。
道光二十八年,胡林翼云贵总督林则徐推荐左宗棠,彼时的左宗棠还隐居乡下,也没有无一官半职,但是胡林翼说他“湘阴左君有异才,品学为湘中士类第一。”虽然后来左宗棠因故未能去云南,但是还是给林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引出了后来的湘江会面,也为日后林则徐向朝廷推荐左宗棠埋下了伏笔。
咸丰二年初,胡林翼又将左宗棠推荐给湖南巡抚程采,称他为“今日楚才第一人”,但是因为后来程采被上调为湖广总督,左宗棠未能应昭。

胡林翼书法
咸丰二年,胡林翼将左宗棠推荐湖南巡抚张亮基。张亮基一开始并看不上左宗棠,于是胡林翼先后四次向湖南巡抚张亮基推荐左宗棠,终于成功说服对方,决定聘用左宗棠做其幕宾,左宗棠成为他的幕僚后,为其出谋划策,并在太平军侵袭长沙时协助他守住长沙,因此深得张亮基的器重,一生功名由此开始。
咸丰六年,胡林翼第一次向咸丰皇帝推荐左宗棠,在奏折中他称左宗棠“才学过人,于参政机要,山川险要,尤所关心”,并荐他为将帅之才,而在此之前,由于林则徐的推荐,咸丰皇帝对于左宗棠已经有了一定的印象,所以就赏了左宗棠四品顶戴。
咸丰十年初,左宗棠遭遇到人生中的一个大危机,1859年,因强行要求永州镇总兵樊燮下跪,得罪了樊燮,两江总督官文知道后向咸丰皇帝参奏:左宗棠为湖南巡抚衙门“恶师劣幕”,把持湖南,骄横跋扈独断专行,欺辱朝廷命官为非作歹。
《清稗类钞》中记载,咸丰帝密谕:“左某如果有不法情事,即行就地正法。”
这其实就是一个诬告事件,但是由于此案来头很大,一时间竟没有一人敢挺身为左宗棠伸冤。胡林翼不顾自身安危,四处找人,联络,并一次又一次的上书咸丰皇帝,最终在郭嵩焘、潘祖荫、肃顺等人的帮忙下,左宗棠逃过一劫。

左宗棠
这一次事件与其说是推荐,倒不如说是救命。也是因为这一次事件,左宗棠真正的引起了咸丰皇帝注意,之后不久,左宗棠就被安排到曾国藩手下做事了。
咸丰十年,胡林翼再一次将左宗棠推荐给咸丰皇帝,而这也是胡林翼最后一次向皇帝推荐左宗棠,建议让他“速募勇六千人,以救江西、浙江、皖西之土”,于之后咸丰帝便命令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后补募六千襄办曾国藩军务。不久,胡林翼逝世。
胡林翼的七次推荐,不但让世人了解了左宗棠,也让左宗棠顺利地走上了清王朝中兴的历史舞台,实现其经世致用的报国思想。不可否认,左宗棠是一位有才之人,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正是因为胡林翼的慧眼识金与极力推荐,才造就了左宗棠的成功。
伯乐2:骆秉章礼贤下士,下放权力

骆秉章
骆秉章任职湖南的时侯,碰上了太平军侵袭,听说左宗棠的事迹后,就诚心邀请左宗棠做他的幕僚。于是从1854年至1860年,左宗棠给骆秉章做了6年的幕僚。骆秉章非常的信任左宗棠,对他可以说是“推诚相与,军事一切,专以相付”。
在给骆秉章做幕僚的时候,左宗棠从撰写奏折到批答地方禀函都是一手包办,而身为巡抚的骆秉章就是“但主画诺”,对左宗棠“行文书不复检验”。可以说,左宗棠虽然只是一节幕僚,但是确实可以把持湘抚衙署的人物,当时湖南即有这样的说法“文武官绅非得左欢心者不能得意,而得左欢心者无不得意” “巡抚专听左宗棠,宗棠以此权重,司、道、州、县承风如不及矣”

骆秉章书法
在樊燮案中,骆秉章也是东奔西走,为替左宗棠翻案不遗余力,这些除了与左宗棠自身的能力有关外,与骆秉章对其的信任与看重也息息相关。
伯乐3:林则徐湘江会面,托以大任

1848年,林则徐的得力助手胡林翼曾向林则徐推荐左宗棠做其幕僚,虽然因故未能成行,但是左宗棠对于经世致用之学的追求还是给其留下了深刻印象,1849年,因病返乡修养的林则徐途经长沙,指名要见在老家读书的左宗棠。左宗棠得知消息后从老家赶至长沙,在湘江边上见到了慕名已久的林则徐。去见林则徐是在夜里,37岁的左宗棠因为心情激动还掉到了水中。
这是两人第一次也是唯一次见面,两人把酒言欢,共谈天下大事,共同的经世抱负使得二人惺惺相惜,虽然是第一次见面,林则徐便认定将来“西定新疆,舍君莫属”,可一说是深具慧眼。林则徐曾在伊犁为官,特地将他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和绘制的地图全部交给左宗棠,

林公云:“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托付。……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遂将在新疆所积地图资料尽付左公。
这些资料对于左宗棠平叛新疆起到了重大作用。林则徐回到福建后不久就病入膏肓,知道自己来日不多,林则徐就让自己的小儿子替他写了一封遗书,向咸丰皇帝一再推荐左宗棠,说他是“绝世奇才”、“非凡之才”。在林则徐的一再推荐下,左宗棠的名字第一次进入朝廷的视线。
林则徐去世后,左公有挽林公联云: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颓。
伯乐4:曾国藩知人善用,一路提拔

曾国藩
曾国藩因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地位显赫,被称为满清的“长城”,由他推荐而受到提拔的人不在少数,咸丰十年,左宗棠被曾国藩任命为幕僚,他深知左宗棠的才能,知道仅仅做一个幕僚是不足以发挥左宗棠的全部才干,因此在满清王国与太平天国战事吃紧之际,
特地向清廷上折推荐左宗棠,在折中曾国藩说:
“(左宗棠)刚明耐苦,晓畅兵机,当此需才孔亟之时,或饬令办理湖南团防,或简用藩、臬等官,予以地方,俾得安心任事,必能感激图报,有裨时局。”
因为曾国藩的大力推荐,左宗棠被清朝任命为四品京堂候补,襄办曾国藩军务,可以说曾国藩的这一次的推荐,让左宗棠真真正正的开始走向了权力中央的舞台。从此以后,左宗棠成为曾国藩不可或缺的一员大将。

曾国藩书法
再后来,清政府曾想把左宗棠调到往四川督办军务,就去征求曾国藩意见,曾国藩认为左宗棠是一个有能力,有果断的人,可以独当一面。但是曾国藩当时正是用人之际,如果贸然调走左宗棠,就等于断了他的左膀右臂,所以曾国藩婉言谢绝了清廷的谕旨,由此可见左宗棠在曾国藩心中的分量。所以说曾国藩就是左宗棠的第四位伯乐。
在曾国藩的推荐下,左宗棠直接从一名跟随曾国藩襄办军务的幕僚,登上了浙江巡抚的位子,在浙江镇压太平军的时候,左宗棠一面干军事,一面恢复农业生产,进行盐务改革,整饬吏治,太平军在他手里屡吃败仗,于是由浙江巡抚又升为闽浙总督,又由闽浙总督追加太子少保衔、赐黄马褂、封二等恪靖伯,后又改任陕甘总督协办大学士,赏加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可以说正是因为曾国藩的赏识,左宗棠才得以真真正正的走到权力中央,实现自己的抱负。

曾国藩收复新疆
结语:
纵观左宗棠一生,由于为人脾气火爆,狂妄自大,所以易与人交恶,起起伏伏,但是还是有慧眼识珠之人,也是因为这些伯乐,左宗棠才可以实现自己的报国抱负,左宗棠一生忠君爱国,致力于祖国统一,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作出不少贡献,尽管为人颇受争议,但是其爱国之心确实日月可鉴:据说左宗棠临死,犹思报国:
“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怀恨平生,不能瞑目”。
参考资料:
《清史稿》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