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技术分析:跳出局限与误区,理性把握股市风云

小俞涉 2024-12-27 17:57:02
一、炒股技术分析概述

(一)常用技术分析方法列举

在炒股领域,有不少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它们都各有特点且基于特定的计算原理,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几种。

移动平均线(MA):它是通过计算特定时间段内的平均价格而绘制的曲线,其原理基于统计学中的平均数概念。常见的有 5 日、10 日、20 日等移动平均线。

比如简单移动平均线(SMA),是将特定时间段内的收盘价相加,然后除以该时间段的数量,像计算 20 日的简单移动平均线,就是把过去 20 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总和除以 20。加权移动平均线(WMA)则对不同时间点的数据赋予不同的权重,一般近期的数据权重较大,以体现其对当前价格的更大影响。指数移动平均线(EMA)同样着重关注最近价格变动,它通过将前一日的 EMA 与当日收盘价的差值乘以一个平滑系数,然后加回到前一日的 EMA 来进行计算。移动平均线在应用中,当价格位于移动平均线之上时,通常被视为上涨趋势;反之,当价格位于移动平均线之下时,可能暗示着下跌趋势。而且,短期移动平均线向上穿越长期移动平均线,被称为 “金叉”,往往是买入的信号;相反,短期移动平均线向下穿越长期移动平均线,即 “死叉”,可能是卖出的时机。

相对强弱指标(RSI):这是一种用于衡量股价走势力量和速度的技术指标,由技术分析大师威尔斯・威尔德(Welles Wider)于 1978 年发明并首先使用。

它基于价格变动的大小和速度,通过计算最近一段时间内股价涨跌幅度的平均值,将过去一段时间内的涨跌幅度转化为 0 到 100 之间的数值。具体计算时,先算出每个交易日的价格变动(将当日收盘价减去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接着分别筛选出上涨和下跌日的价格变动并求其绝对值,再分别计算上涨和下跌日的平均变动,之后将上涨平均变动除以下跌平均变动得到相对强度(RS),最后通过公式 RSI = 100 - (100 / (1 + RS)) 算出 RSI 指标。在实战应用方面,一般认为,当 RSI 超过 70 时,表示股票已经超买,可能会出现价格回调的机会;当 RSI 低于 30 时,表示股票已经超卖,可能会出现反弹的机会。此外,RSI 指标的快线和慢线交叉、RSI 值与价格走势出现 “背驰” 等情况也能提供相应的买卖信号。

布林线(BOLL):由约翰・布林发明,它由三条轨道线组成,分别是上轨、中轨和下轨。其计算基于一个时间窗口内的价格数据,通常为 20 天或 20 周,中间线(中轨线)是窗口内价格的平均值,上轨线是中轨线加上窗口内价格的标准差,下轨线是中轨线减去窗口内价格的标准差。

在应用场景上,当价格突破上轨线时,可能表示市场处于上升趋势;当价格跌破下轨线时,可能表示市场处于下降趋势;若价格在中轨线上下波动,则可能是横盘整理阶段。同时,当价格触及上轨线并回落,可能发出超买信号,表示价格上涨过快,可能出现回调;当价格触及下轨线并反弹,可能发出超卖信号,表示价格下跌过深,可能出现反弹。而且布林线的宽度还可以用来衡量市场的波动性,当布林带的宽度扩大,表示市场波动性加大,投资者需要提高警惕;当布林带的宽度缩小,表示市场波动性减小,投资者可以相对乐观。

这些技术分析方法能够从不同角度为投资者提供参考,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股市动态。

(二)技术分析在炒股中的作用

技术分析在炒股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主要通过对历史价格、成交量等数据的深入研究,辅助投资者判断股价走势以及寻找合适的买卖时机。

一方面,技术分析有助于投资者清晰地识别市场趋势。例如移动平均线,凭借其趋势性的特点,能够直观地展现股价是处于上升、下降还是震荡的趋势之中。投资者可以根据不同周期的移动平均线,如短期、中期、长期均线的排列情况以及交叉状态等,判断当前市场的整体走向,进而制定出相应的投资策略,决定是该加仓、减仓还是继续持有等。像在股票市场中,如果短期移动平均线向上穿过长期移动平均线形成 “金叉”,这往往意味着股价可能进入上升阶段,投资者或许可以考虑适时买入;反之出现 “死叉” 时,则可能提示股价要步入下跌趋势,投资者就需要谨慎操作,考虑卖出止损等。

另一方面,技术分析能够帮助投资者确定买卖时机。像相对强弱指标(RSI)可以衡量股价的超买和超卖情况,当 RSI 值进入超买区(一般认为 70 以上)时,说明股价短期内可能上涨过多,市场有回调的需求,投资者这时就可以考虑卖出股票锁定利润;而当 RSI 值进入超卖区(通常 30 以下),意味着股价下跌较深,可能出现反弹机会,投资者便可关注是否适合买入。再如布林线(BOLL),当股价触及布林线上轨时,往往面临一定压力,可能是卖出时机;当股价触及下轨时,可能获得支撑,投资者可结合其他因素判断是否是较好的买入点。

此外,通过技术分析,投资者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投资风险。一旦技术指标发出如趋势反转、超买超卖等警示信号时,投资者可以及时调整仓位,避免因市场的不利变动而遭受过大损失。例如,当移动平均线显示原本的上升趋势开始走平或者拐头向下时,投资者就可以适当降低仓位,规避后续股价下跌带来的风险。

总之,技术分析为投资者在复杂多变的股市中提供了一种较为系统、客观的分析方法,对炒股决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需要注意的是它并非是绝对准确的,只是投资决策中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

二、炒股技术分析的局限性

(一)基于历史数据的滞后性

在炒股过程中,技术分析往往依赖过往的价格、成交量等数据来进行趋势判断和买卖信号提示,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滞后性这一局限性。很多技术指标都是在股价已经走出了一段行情,趋势基本形成之后,才会发出相应的信号。

例如移动平均线,当短期移动平均线向上穿过长期移动平均线形成 “金叉” 时,通常被视为买入信号,可实际上这个时候股价可能已经上涨了一定幅度,投资者若此时才入场,就已经错过了最初的低价买入时机,减少了潜在获利空间;相反,当出现 “死叉” 提示卖出时,股价或许也已经从高位回落了一段,投资者可能错失了最佳的出场点,导致利润回吐甚至出现亏损。

再比如布林线,当股价触及上轨时发出超买信号,可能股价在此之前已经连续多日强势上涨,投资者看到信号后再去操作,很容易就买在了阶段性的高点;而股价触及下轨发出超卖信号时,说不定股价此前已经经历了较大幅度的下跌,投资者这时卖出就会卖在低位。总之,这种基于历史数据的滞后性,常常使得投资者在实际操作中难以精准地把握最佳的入场和出场时机,从而影响投资收益。

(二)受市场不确定性影响

股票市场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其中政策调整、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对股价的影响尤为显著,它们往往能够打破原有的技术分析规律,使得依据技术分析得出的结论失效。

以政策调整为例,假如国家突然出台了对某一行业加强监管的政策,像之前对教培行业的 “双减” 政策落地后,相关的教育类上市公司股价立刻大幅下跌,根本不管此前这些公司的股价在技术分析层面呈现出的是何种趋势,原本可能通过技术指标判断出的上升通道或者震荡整理后即将向上突破等情况,瞬间化为泡影,股价连续跌停,投资者若仅仅依赖技术分析而没有及时关注政策面的重大变化,就会遭受严重损失。

自然灾害同样如此,就拿日本 2011 年发生的地震来说,地震发生后,日经指数震后几日走势出现剧烈波动,3 天超过 20% 的跌幅让人猝不及防。一些原本走势良好、从技术图形上看正处于上升趋势或者平稳震荡等待方向选择的股票,瞬间被市场恐慌情绪笼罩,股价急转直下。而像建筑、建材等相关的股票虽然在震后初期有一定上涨,但后续整个市场的动荡还是让很多股票的走势脱离了之前技术分析所呈现的规律。所以,市场的不确定性会极大地干扰技术分析的有效性,投资者需要时刻关注各类突发因素,不能单纯依赖技术分析去做决策。

(三)易受主力操纵干扰

在股票市场中,主力资金实力雄厚,他们为了达到获利目的,常常会通过操纵股价、成交量等手段来制造虚假的技术信号,进而误导广大投资者做出错误的买卖决策。

常见的主力操纵股价手段有很多,比如拉高出货。主力在一段涨势之后,采用缓步拉升的方式抬高股价,造成价格还将有力上涨的假象,同时配合一定的成交量放大,让散户觉得有大资金在不断流入,是股价继续上涨的信号,吸引散户高位追高建仓。但实际上这时候主力可能已经在悄悄出货了,一旦主力出货完毕,股价失去支撑,就会破位下跌,而那些被虚假技术信号误导追高买入的散户就只能高位套牢。

还有对敲的手法,主力会在其分仓的几个席位上进行内部交易,比如一方挂低价卖出的同时,另一方以市价买进或超高价买入,制造出成交量放大、股价异动的情况,让技术指标呈现出看似要突破或者强势上涨等买入信号,诱导技术分析派的投资者跟风买入,主力则趁机达到吸筹或者出货的目的。另外,像假突破也是常用伎俩,主力通过推高股价使其突破某个重要技术指标或阻力位,引发投资者的买入行为,可一旦投资者入场,主力就会迅速抛售持有的股票,导致股价回落或反转,使得那些依据技术突破信号买入的投资者陷入亏损境地。所以,投资者在运用技术分析时,一定要警惕主力操纵带来的干扰,多结合其他因素综合判断,避免被误导。

三、炒股技术分析的常见误区

(一)过度依赖单一技术指标

在炒股时,不少投资者容易陷入过度依赖单一技术指标的误区。要知道,每一个技术指标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它们只是从某个特定角度去反映股价的情况,若仅仅使用一个技术指标来分析,无疑是片面的。比如,移动平均线能够较好地展现股价的趋势走向,但它存在滞后性的问题,往往股价已经走出了一段行情,移动平均线才发出相应的买卖信号。倘若投资者只看移动平均线,当它出现 “金叉” 时就盲目买入,可能这时股价已经上涨了不少,入场成本较高,后续获利空间被压缩;而出现 “死叉” 时再卖出,或许股价早就从高位回落了一段,导致利润回吐甚至亏损。

再以相对强弱指标(RSI)为例,虽然它可以衡量股票的超买超卖情况,可在单边行情中,RSI 指标很可能会失效。像在持续上涨的牛市中,股票价格不断攀升,按照 RSI 指标超过 70 即超买的常规判断,似乎应该卖出,但实际上股价可能还会继续上涨一段时间,若仅依据这一指标操作,就容易错失后续的盈利机会。所以,只有将多个技术指标结合起来综合判断,相互印证、补充,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股价走势,减少因单一指标误导而得出不准确交易信号的情况,让投资决策更加合理可靠。

(二)忽略基本面分析

很多投资者在炒股过程中,常常会犯只专注于技术分析,而完全忽略基本面分析的错误。基本面分析涵盖了公司的财务状况、行业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宏观经济环境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等众多关键因素,这些因素对于股价的长期走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家公司,如果其财务状况不佳,比如连年亏损、负债过高,即便从技术分析层面来看,股价短期内呈现出上涨趋势,但从长远角度,很可能缺乏持续上涨的动力。

例如,曾经的 ST 康美,一些投资者看到其股价走势在技术图形上似乎还不错,又或者受到某些大 V 推荐,便盲目买入,却没有深入去分析公司的基本面情况。实际上,康美药业存在财务造假等严重问题,公司一边声称现金流充足,一边却又不停发行融资债券、不停借款,这显然不符合常理。买入这样基本面存在重大隐患的股票,最终只能在暴雷后遭受巨大损失,眼睁睁看着股价暴跌,自己的投资大幅缩水。所以,在炒股时,绝不能忽视基本面分析,只有将技术分析与基本面分析有机结合,才能对股价走势有更全面、准确的把握,做出更为明智的投资决策。

(三)误判技术信号有效性

在运用技术分析时,准确辨别技术信号的有效性是一大难点,其中存在不少容易误判的情况。比如真突破和假突破,单从技术分析角度往往很难准确区分。主力资金为了达到出货或者吸筹的目的,常常会制造假突破的假象来误导投资者。他们通过推高股价使其突破某个重要技术指标或阻力位,让技术指标呈现出看似强势上涨等买入信号,引发投资者跟风买入。像有些股票在触及前期高点后,看似突破了阻力位,成交量也有所放大,投资者以为股价即将开启新一轮上涨行情而纷纷入场,可一旦投资者买入后,主力便迅速抛售持有的股票,导致股价回落,那些依据突破信号买入的投资者就陷入了亏损的境地。

还有洗盘和出货的情况,在技术层面也容易混淆。主力在洗盘时,可能会通过打压股价、制造股价波动等手段,让一些技术分析派的投资者误以为是出货迹象,从而被洗出局;而真正出货的时候,又可能营造出股价还会继续上涨的错觉,吸引投资者接盘。例如,主力采用对敲的手法,在其分仓的几个席位上进行内部交易,制造出成交量放大、股价异动的情况,让投资者误判为股价将强势上涨,进而跟风买入,而主力实则趁机出货。误判这些技术信号会给投资者带来极大的投资风险,可能导致资金损失,因此需要投资者结合多方面因素,仔细甄别,提高对技术信号判断的准确性。

(四)盲目追求精准抄底逃顶

很多投资者在炒股时,都希望能够通过技术分析精准地判断出股价的顶部和底部结构,实现抄底逃顶,获取最大利润。然而,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想要凭借常规的技术分析方法去精准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股价的走势受到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很难用固定的技术模式去准确把握顶底位置。

就拿莫高股份来说,其股价在 2024 年 8 月 28 日至 10 月 25 日期间一路上扬,累计涨幅超过 80%,并于 10 月 25 日创下近三年来的股价新高。在这个过程中,想必有不少投资者试图通过各种技术分析手段去判断顶部,进行逃顶操作,但最终股价的走势却很难被精准预测。而且,即便有时候股价走势呈现出看似相似的结构,也不能简单地依据以往经验去判断顶底。比如一些股票在下跌过程中出现了类似之前底部的形态,可后续却继续下跌,并没有迎来反弹。所以,投资者如果盲目地追求精准抄底逃顶,按照自己主观臆断的顶底信号去操作,往往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可能错过合适的买卖时机,造成投资损失。投资者应该认识到技术分析在这方面的局限性,避免过度纠结于抄底逃顶,而是要更注重合理的仓位控制和整体投资策略的制定。

四、如何正确运用炒股技术分析

(一)结合多因素综合判断

在炒股的世界里,单纯依靠炒股技术分析往往是不够的,投资者需要将技术分析与多方面因素相结合,进行全面综合的考量后再做出投资决策,这样才能让我们在复杂多变的股市中更好地把握机会、规避风险。

首先,基本面分析不可或缺。基本面涵盖了公司的财务状况、行业竞争力、市场占有率以及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趋势等众多关键要点。例如一家公司,如果其财务报表显示连年亏损、负债过高,即便从技术分析层面来看,股价短期内呈现出上涨趋势,但从长远角度,很可能缺乏持续上涨的动力。像曾经的 ST 康美,部分投资者只看到股价走势在技术图形上似乎还不错,却未深入探究公司存在财务造假等严重基本面问题,最终在暴雷后只能眼睁睁看着股价暴跌,投资大幅缩水。所以,关注基本面能帮助我们从根源上判断公司的价值以及股价的长期走势。

同时,市场环境因素也至关重要。宏观经济状况如 GDP 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会对整个股市产生重大影响。当经济增长放缓时,企业的盈利可能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股价下跌;反之,经济快速增长则可能推动企业盈利增长,提振股价。而且行业趋势也不容忽视,不同行业的增长速度和盈利能力差异较大,比如科技行业的增长速度通常远高于传统行业,其更易吸引投资者关注和资金流入。另外,行业的竞争格局、技术创新以及监管政策等变化,都会左右股票的表现。例如之前国家对教培行业的 “双减” 政策落地后,相关教育类上市公司股价立刻大幅下跌,全然不顾此前技术分析所呈现的趋势。

再者,市场情绪同样会影响股价波动。投资者的恐慌和贪婪等情绪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股价的异常起伏。比如在牛市中,市场情绪高涨,投资者普遍积极买入,即便有些技术指标显示超买,股价可能仍会继续上涨一段时间;而在熊市里,市场情绪悲观,即便出现超卖信号,股价却还可能继续下跌。

只有把技术分析与这些因素相互印证、综合考量,才能更准确地判断股价走势,避免因单一依赖技术分析而出现决策失误。例如,当一只股票的技术分析显示出买入信号(如上升趋势线和移动平均线的交叉),同时基本面分析也显示出该股票被低估(如较低的市盈率和股息率),且行业趋势向好、市场环境稳定时,投资者买入这只股票成功获利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总之,多因素综合判断是在股市中稳健投资的重要法宝。

(二)合理管理投资仓位

在炒股过程中,依据技术分析的结果,合理地管理投资仓位是控制风险、增加收益的关键环节。仓位管理并非简单随意地操作,而是需要根据股价所处的不同位置以及技术指标呈现的状态,精准地把握加仓、减仓的时机。

比如常见的一种仓位管理策略是 “越跌越买”,这多出自于价值投资者 “摊低成本” 的想法。假设股价 10 元时买入 1000 股,等股价跌到 8 元时再买入 1000 股,那么就可以将买入成本降低到 9 元 / 股(不考虑费用)。后期股价再次上升至 10 元时,交易者卖出 1000 股,就相当于清理掉 10 元 / 股的第一笔买入,只保留 8 元 / 股的第二笔买入,这时买入成本被摊低到 8 元 / 股。不过这种方法对投资者自身投资功底要求颇高,如果对公司研究不深刻,陷入价值陷阱还浑然不知,就很容易越买越亏。而且股市运行规律复杂多变,不一定是单边下跌行情,投资者设定加仓的价格可能永远等不到,还可能错失公司盈利增长推动股价上扬带来的机会。

还有一种是基于趋势判断的仓位管理方式。就像《股票作手回忆录》中描述利弗莫尔在发掘趋势时,会先配置少量仓位,如果后期走势符合他的盘感和预期,说明趋势判断正确,那就顺应趋势的方向加大仓位;要是后期走势出乎意料,判断趋势错误就得不顾一切斩仓,甚至投入更多的仓位反手做空。但这种方法的风险在于,如果离场的时点把握不好,即便前期的预测都正确,只要后期的趋势稍微超出预想,就可能全军覆没。

另外,定投也是一种仓位配置方法,它首先承认了投资者无法准确判断股价的变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和市场保持距离,避免情绪受股价波动影响。每隔一段时间投入一定金额的资金,在时间维度上分散了投资仓位,无论估值高还是低都有投入,时间拉长后,可以熨平股市的估值波动,最终高低抵消后,投资会落在平均的估值水平上,不过定投通常获得的是平均收益率。

再比如有一种股票仓位与债券或其他投资产品仓位的动态平衡方法,同时配置一定比例的股票和债券,当股票价格下跌时,卖出债券买入股票;当股票上升时,卖出股票买入债券,通过动态平衡,将股票和债券的比例始终维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以此平滑两者的收益率。

不同的市场阶段,仓位管理也有相应的策略。牛市中可动用较多资金,比如可动用 100% 的资金,并且用 70% 的资金做长线交易,用 30% 的资金滚动操作;震荡市中则要适当减少资金投入,可动用 50% 的资金,将长线资金减至 20%;熊市中更要谨慎,可动用 30% 的资金,其余资金留作他用,甚至尽量空仓。

总之,合理的仓位管理需要结合技术分析,根据股价走势、市场情况等灵活调整,这样才能在股市投资中更好地控制风险,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0 阅读:1

小俞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