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和赛龙舟,
古代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和赛龙舟,还有这些活动
#端午节#又叫“五毒节”。中国古代对“五”这个数字情有独钟,有、“五色”(青红黄白黑)、“五味”(酸、甘、苦、辛、咸)、“五声”(宫商角羽徵)、“五方”(东南西北中)等等,这当然都是脱胎于“五行”(木火土金水),所有无论五味、五色都一一对应。当然,还有五毒(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
端午节处在夏天正中——中国古人以寅卯辰三月为春,巳午未三月为夏,申酉戌三月为秋,亥子丑三月为冬——端午所处的午月,正是夏中,各种毒虫猛兽出没,所以古代先民认为午月是“毒月”,而端午是头一个“第五日”,又犯“五”,可能五毒俱全,所以要避毒。
所以这一天要吃五毒饼,毒虫猛兽出没的月份,邪气自然泛滥。重五相见的日子自然五毒俱全,所以端午节又叫“躲午节”,古人认为这一天邪气泛滥,邪恶盈门,所以小孩子自然要辟邪——所以在这一天很多小孩子被送到外婆家“辟邪”。
小孩子辟邪,那大人怎么办?古人认为菖蒲、艾草有辟邪作用,端午阳气旺,且艾、菖长势茂盛,所以大人们要取下艾草菖蒲放在门口,以达驱邪的作用,所以端午节又叫“菖蒲节”、“艾节”。
仲夏时分,天气炎热,由于邪气出没,容易皮肤得病。在邪气最盛的端午这一天沐浴是不错的选择。所以很多人在这一天采集草药沐浴洗澡,所以这一天又叫“浴兰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