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从小宝宝出生的那一天开始,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就如影随形,随着年龄的增长,还会与日俱增。你也是这样的家长吗?
说别人家的事情都很有智慧,但是一涉及自己的娃,有的父母比孩子还焦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的确,无论孩子多大年纪,父母的惦记都会一直存在。家长会努力保护孩子,培养,和别人交流沟通,互相学习教育经验。其实,在育儿的道路上,更多的是要给自己的情绪松绑,不焦虑,不内耗。
有句话说得特别好:很多时候,不是事情的本身让你焦虑,而是你自己走不出思维的泥潭。
如果你希望自己是不焦虑、不内耗的父母,只需做好三个方面,就可以了,孩子也跟着开心,一点也不遭罪。
第一个方面,给孩子适度的空间和自由。
张丽出差半个月,儿子离开了她的视线,过得非常好。在父亲的照顾下,娃不只是活着,而且还更独立了。
她说自己在家时,每天早上提前两个小时起床。认真且努力地做早餐,孩子不肯好好吃饭,她会喋喋不休唠叨,甚至发脾气。
老公就不一样了,只能保证餐桌上有煮鸡蛋,有牛奶。实在不行,就给孩子在外面买早餐。
还别说,早上儿子的书包自己收拾了,衣服也穿戴整齐了。晚上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宝爸会坐在旁边处理自己的工作,或者是拿一本书看。
张丽听到娃爹的汇报,还埋怨他不负责任,但过了一段时间,她发现是自己过于紧张,儿子的表现越来越好了。
没有了母亲的唠叨,儿子因疏忽大意忘了带这个带那个,被老师批评之后。他也知道提前准备,第二天要用的文具和书本了。
孩子和爸爸在家,虽然饮食上有些草率,但俩人都非常开心,儿子还能嘱咐老爸多吃青菜,少吃肉。
没有了老母亲的唠叨和催促,孩子学会了独立,考试成绩还有了进步。张丽幡然醒悟,是自己一直活在焦虑当中。没必要的内耗,老母亲每天累得团团转,还惹得孩子叛逆,不听话。
作家甘北曾经说过一段话,让男人按照女人的方式活着,就要生拉硬拽,牛拉犁一样蛮干。
有句话说得好,上升的通道虽然艰难,下降的通道却很顺滑。想让男人达到女人的标准非常困难,但女人要达到男人的标准,就很容易了。
有些妈妈由于过度追求完美,束缚了手脚,在无助中慢慢失控。
还不如像宝爸一样学着躺平,或许还会有意外的惊喜。别每天眼睁睁地盯着孩子看了,给他们自由探索成长的乐趣。
教育家陶行知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让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一部分家长在成为父母之后,没有了自我,一心一意把心思放在了教育孩子上,放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交。
其实,真正的教育,并不是一味地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
父母,只是我们一生当中的角色之一,而不是全部。不能因养育孩子就忽略了自己,只有展现出自信,健康,充满活力的自我时,孩子才会从家长身上学会更好地成长,懂得珍惜感恩,这样也能建立起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
第二个方面,保持耐心,静待花开。
比尔盖茨说,父母唯一该为孩子做的,就是找到他们的热情所在,鼓励孩子全力以赴,尽情绽放。
现在的家长和孩子都很卷,每一位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宝宝很小的时候就把他们送去各种各样的补课班、兴趣班,希望孩子未来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一位朋友说,她和老公是名牌大学毕业,但孩子的学习成绩一般。严格看管之下,孩子的成绩却越来越差,而且有了叛逆的心理和厌学的情绪。
后来,他们两口子想开了,孩子学习好,也不一定什么都好。娃除了成绩不好,特别善良懂事。
每天都主动做家务,自己洗衣服,收拾房间。父母优秀,希望孩子比他们学习更好,却忘记了,每一个人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教育的本质是激发孩子内在的驱动力,让他们学会自觉地学习进步,而不是让娃按照大人的要求去成长,家长要唤醒孩子内在的潜力。
学习成绩自然是很重要,但这并不是孩子的全部。娃可能成绩一般,但是他们的人际关系好,在别的领域里有自己的优秀之处。
所以,家长要发掘孩子的兴趣爱好,静待花开。能让孩子前行的动力不是逼迫,而是他们内心深处的热爱。内在的动力被激发,他们才会更加优秀。
第三方面,耐心倾听,尊重意愿。
传统观念中,家长认为孩子就应该听从大人的安排,时间长了,孩子的想法都会被打压,慢慢地他们会沉默不语,因为娃觉得自己说什么家长都会觉得是不对的。
家长应该耐心倾听,让孩子表达内心的想法,说出他们的见解,尊重娃的选择。换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娃得到了父母的尊重,有自己决定的权利,他们会尊重父母,喜欢和家长倾诉自己内心的想法。
Tips:家长和孩子平等地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才是给孩子最宝贵的支持。
结语:
作为父母,对于孩子的牵挂,无法避免。想通这3点,不内耗。家长激发孩子内心的热爱,鼓励他们点燃努力前行的动力,给娃适度的空间和自由。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样他们才能充满自信地走向未来。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