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迁对人类文明的深远影响

亦民评健康 2024-11-14 02:29:02

中国 5000 年来气候历经多次冷暖交替。温暖期如仰韶文化至殷墟时代等,生物分布显示气温较高;寒冷期如殷末周初、东汉至六朝等,动植物及自然现象印证气候寒冷。未来 100 年,全球将持续变暖,中国也不例外,气温上升、降水格局改变、海平面上升且极端事件更频。这对人类文明影响广泛。历史上,温暖期利于文明兴盛,寒冷期常致民族冲突、政权更迭。如今,农业生产受威胁,环境问题加剧,人类健康面临挑战,社会经济也承受冲击。应对气候变化迫在眉睫,需全球携手,从减排、适应、环保多方面行动,以护佑人类文明的未来。

一、5000 年来气候变迁

中国近 5000 年的气候变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温暖期:公元前 3000 年到公元前 1000 年左右(从仰韶文化时代到安阳殷墟时代),这个时期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 2℃左右,最冷月温度约比现在高 3℃-5℃。例如,北京一带泥炭层中发现阔叶树种花粉;辽南、内蒙察右中骑旗发现喜温、喜湿的阔叶树种栎;天津附近发现水蕨(今生长在淮河流域);西安半坡发现獐等动物骨骼(今生存在长江流域);山东历城发现炭化竹节等;河南安阳殷墟发现有亚热带动物如獏、水獐、竹鼠、象、水牛和野猪等。第一个寒冷期:公元前 1000 年前后(殷末周初),喜温的动植物消失,长江、汉水曾出现结冰现象。第二个温暖期:公元前 770 年到公元初年(秦汉时代)。第二个寒冷期:公元初年到公元 600 年(东汉、三国到六朝时代)。第三个温暖期:公元 600 年到 1000 年(隋唐时代),梅树可以生长在长安,唐开元 19 年扬州甚至出现双季稻的记载。第三个寒冷期:公元 1000 到 1200 年(南宋时代),温度比现代要低,如宋朝时王安石的诗中提到初春梅花因不耐寒而被北方人误认成杏花;苏轼诵杏花诗中的 “关中幸无梅,赖汝充鼎和” 也可印证当时气候变冷。第四个温暖期(相对温暖,但不及之前温暖):公元 1450 到 1550 年。出现世界性的海平面升高,赤道雨量丰富。第四个寒冷期:公元 1550 年以后(明、清时代以来),温度比现代要低 1-2℃。例如,山东段黄河 11 月出现冰冻;北京一带的物候期比 20 世纪 70 年代晚 1-2 星期;太湖、洞庭湖和鄱阳湖多次封冻,江南柑橘和福建荔枝历遭冻毁等。

二、今后 100 年气候变化趋势

根据目前的科学研究,未来 100 年全球气候仍将持续变暖,但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国内外科学家对未来 100 年全球气候变化进行预测的结果表明:地球平均地表气温到 2100 年时将比 1990 年上升 1.4 到 5.8 摄氏度,这一增温值将是 20 世纪内增温值的 2 到 10 倍,可能是近 1 万年中增温最显著的速率。21 世纪全球平均降水将会增加,北半球雪盖和海冰范围将进一步缩小。全球平均海平面到 2100 年时将比 1990 年上升 0.09 到 0.88 米。高温天气、强降水、热带气旋等极端事件发生的频率也会增加。

对于中国而言,气候也会继续变暖。到 2020 年-2030 年,全国平均气温将上升 1.7 摄氏度;到 2050 年,全国平均气温将上升 2.2 摄氏度。中国气候变暖的幅度由南向北增加,不少地区降水出现增加趋势,但华北和东北南部等一些地区将出现继续变干的趋势。

三、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影响文明兴衰:温暖期往往建立了强大的中央政权,国土面积广大;寒冷期则汉人政权实力大打折扣,边疆少数民族 “兴盛”,来自外族的压力较大。例如,两河流域古文明和古埃及在公元前 2000 年前后衰落乃至灭亡,研究表明这一时期气候在大范围内变得干旱。而在气候温暖的时期,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均发生在温暖时期。引发民族冲突:在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所处地区环境恶劣,资源匮乏,当气候变冷时,他们的游牧范围会向低纬度、低海拔的温暖地区转移,从而对农耕社会形成侵扰。例如,除第一个寒冷期外,从公元初年到公元 600 年第二个寒冷期(即东汉和魏晋南北朝时代)相对动荡;第三个寒冷期(从公元 1000 年到 1200 年,对应两宋时代),两宋先后与辽、西夏、金、元等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公元 1300 年至 1900 年的第四个寒冷期,来自北方的清朝直接消灭了明朝并取而代之。改变历史进程:一些气候事件曾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历史进程。例如台风阻止了蒙古对日本的入侵,大西洋风暴摧毁了西班牙 “无敌舰队”,拿破仑、希特勒的战争因俄罗斯的寒冷气候而失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的研究发现,我国历史上大多数朝代的垮塌都与树轮重建温度曲线图上的低温区间相对应,如秦朝、三国、唐朝、宋朝(北宋和南宋)、元朝、明朝和清朝的灭亡年代,都是处于过去 2485 年来平均温度以下或极其寒冷的时期。影响农业生产:一年中温度、降水分布是决定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的降水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分布类型。在中纬度地区,平均温度增加 1℃至 3℃,预估农作物生产力会略有提高,而低纬地区即使温度有 1℃至 2℃的小幅增加,农作物生产力也很有可能会降低。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等自然灾害加重,全球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发生变化。加剧环境问题: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森林生态系统退化和海洋生态系统改变,影响全球水资源分布,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巨大危害,引起频繁暴雨和海平面上升,威胁红树林沼泽系统和珊瑚礁,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挑战人类健康:全球变暖可能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如干旱、高温、暴雨、大风、雷暴、厄尔尼诺、洪涝、雪崩、沙尘暴、森林火灾等,直接影响人类健康。较高的温度也有助于某些热带疾病向新的地区传播。影响社会经济: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自然灾害增加,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如破坏基础设施、影响工农业生产等。同时,为应对气候变化而采取的措施,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可再生能源等,也会对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产生影响。另外,气候变暖可能使一些过去比较寒冷的副极地地区变得更适合人类居住,从而引发人口迁移和资源开发等问题。

总之,气候变化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了解气候变化的历史和趋势,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这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适应能力、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采取积极行动。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提高预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0 阅读:31
评论列表
  • 2024-11-16 22:02

    人类命运::地球发生过五次生物大灭绝,平均周期6200万年,上一次是6500万年前(大胆演绎讨论地磁反转与大灭绝)photon energy and photon behavior discussions 光是电磁粒子。危险在于,太阳发射更多负光子将导致其正的静电持续增长(缓慢但不可逆转),地球接受负光子带负电(地球与太阳静电自旋产生磁场),当前太阳地球间电和磁都是引力,地球太阳距离处于低谷,地球高温。太阳静电增长破坏它的稳定,耀斑增多,在某些方向位置强引力源扰动下耀斑大爆发(正电物质)射向地球,热不可当,伴随陨石,生物大灭绝。然后地球由带负电转向正电,地磁反转,地球因电磁力反向远离太阳(靠近月亮),开启漫长冰河期,以及新的板块漂移造山运动。。。第六次灭绝不远了,估计爆发过程时间不长,人类有可能设法躲过灭绝灾难(学习逃过灭绝的动物)。迷信悖论斯坦将导致人类无法逃脱第六次生物大灭绝,这应该是人类最重要的问题!!!当然具体现象必然是复杂的,大小灾变都有。………有趣的是,地磁场有明显的24小时周期变化,显然由太阳光子照射决定。详见论文“新沂台和马陵山台地电场日变化及潮汐响应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