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技术领先全球?欧阳明高:固态电池落后五年

新车新技术 2021-12-08 11:20:16

在2021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一位自主车企高管公开表示:“当前,仅从技术上看,中国品牌已实现了全面超越。不管是造型技术,还是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以及智能网联、智能座舱等智能化技术,已经超越了合资品牌的技术水平,引领全球新能源车的发展。”

事实真是如此吗?前不久,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10月期间,全球80个国家/地区注册的电动汽车电池使用总量达到216.2GWh。在前十名供应商中,宁德时代以67.5GWh、31.2%的市占率位居第一,其次是LG和松下。紧随其后的是比亚迪、SK On、三星SDI、中航锂电、国轩高科,AESC远景动力,蜂巢能源。在TOP10中,中国企业的数量高达6席,遥遥领先其他市场。

从电池装机量来看,中国电池企业的装机量遥遥领先全球。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对此并不以为意:“在如今的汽车动力电池供应链中,我国处于绝对的榜一地位,欧美和日本、韩国的汽车动力电池企业则是在下一代固态电池技术的自主研发领先我们5年。”

换言之,市场规模和技术领先性并不能挂钩,傲视全球的装机量只能说明我们在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两大成熟电池方案有一流的量产能力和市场规模。但在前沿电池技术方面,中国企业就难言领先了。这就像中国一直是智能手机销量第一的大国,但高端手机、高端屏幕、高性能芯片一直都被苹果、三星、高通掌握一样。

欧阳明高为什么认为如此看重固态电池?目前,业内普遍认为,传统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逼近极限,很难再有大的突破。要想进一步提升能量密度,就需要提升电池中镍的比重。但高镍配方的热稳定性很差,会带来更高的自燃风险。去年,NCM811高镍电池就发生了多次自燃事故,随后,广汽、蔚来、小鹏等多家车企纷纷放弃了811路线。

而固态电池本质上虽然仍是三元锂电池,但采用了不可燃、无腐蚀、不挥发、不漏液、高温下表现良好的固态电解液,具有安全性更高的优势。同时,在能量密度和充放电性能上,固态电池可以达到500-600Wh/kg,充放电速率可达5C以上,核心参数比目前的三元锂电池高一倍,甚至更多。

相比遥不可及的石墨烯电池,固态电池这种仅需更换电解液形态,就能显著提升综合性能的方案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这也吸引了诸多海外车企在固态电池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今天2月,丰田与松下成立了合资公司,专注开发固态电池,预计在2025年量产。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丰田有望在明年推出固态电池原型车。

今年3月,大众汽车在“Power Day”上也宣布将在2025年量产固态电池。次月,大众汽车对固态电池企业QuantumScape追加1亿美元的投资。

11月29日,日产汽车在2030电气化战略中明确表示,将在2024年在日本试生产固态电池,并在2028年量产装车。此外,宝马、奔驰、Stellantis、现代起亚、LG新能源、三星SDI均表示将在未来5-10年量产固态电池。业内也普遍认为,全固态电池完全实现大规模量产需要约10年的时间。

一时间,主流的海外车企几乎都在押宝固态电池。不过,国内企业也并没有忽视这一新兴技术,几大电池企业均在该领域有相关布局。

今年年初,宁德时代公开了两项固态电池相关专利。并在5月份表示,目前已经可以做出固态电池的样品,但大规模量产预计要到2030年。

国轩高科在今年9月宣布将在2025年后量产固态电池。蜂巢能源则在今年4月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工程研究所共同成立了固态电池技术研究中心,并计划在2025年在量产装车。

从国内电池企业的节点来看,量产时间与海外车企相差不大,均在2025-2030年之间。那欧阳明高为何还会说出中国落后海外5年呢?原因出在新材料研发上。

在动力电池材料方面,海外、尤其是日本企业一直在引领全球发展。现在市场主流的三元材料、硅碳复合、硅材料都是日本企业最先做出来,随后才是韩国、中国开始跟进。

欧阳明高介绍说: “由于日本企业的体制特征,它们的研发方向分得很细,比如做材料的,我就专门做这个,我一辈子都做这个。因此,日本那些材料企业都很厉害,比如说信越(日本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就专门做硅材料,全球的半导体用的硅都是从它那里买的,它玩硅玩得出神入化。”

欧洲专利局(EPO)与国际能源署(IEA)共同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日本是近几年电池技术相关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国家。2018年,全球电池技术专利申请数量超过7000件,其中日本的申请数量为2339件,占全球的三分之一,高居榜首,其次是韩国、欧洲专利缔约国,第四才是中国。而在申请数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中,有7家是日本公司。来到今年1-8月,全球锂电池行业专利申请数量TOP10中,日本企业依然有6家之多。

一位国轩高科内部人士在接受我们采访时也明确了这种差距:“固态电池的难点就在于复合型电解质、电极材料、纳米级包覆工艺的研发上,这属于基础科学范畴,中国在这方面一直比较薄弱。而且这不是一家电池企业就能解决的,需要全产业链的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固态电池虽然优势明显,前景一片大好。但目前尚存在循环寿命短、成本高等劣势。只有攻克这些难题,它才有可能取代现存的电池方案。这个阶段将成为中国企业追赶的窗口期。

对此,欧阳明高表示:“做材料这种事不可操之过急,需要的是静下心来长期积累,有了夯实的基础才能做到厚积薄发。中国全固态电池技术的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做,况且技术研发不是一个恒定的值,在“你争我赶”的过程中,我们有望颠覆。”

0 阅读:66

新车新技术

简介:专业、逼格 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