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客死异邦的爱国大使,拖着病体勇抗沙俄,用生命保住东北三省

文史砖家 2024-10-23 16:22:00

文|格瓦拉同志

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的肆意入侵,清朝丧失了大片国土和难以计数的利权,此时中国的外交,只能用“屈辱”两个字来形容。虽则如此,在外交战线上,依然有个别积极成果足以振奋国人精神,使中国稍微挽回一丝尊严。其中的典型,便是杨儒通过谈判,为中国保住东北三省权益的事件。

尼古拉二世

甲午战争结束后,沙俄利用中国强烈的仇日情绪,不断地拉拢满清政府,打着“缔结盟约、共抗日本”的旗号,对东北三省加紧实施渗透,意在将其侵吞为殖民地。为此,沙俄利用李鸿章在1896年初赴圣彼得堡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礼的机会,通过威逼利诱的方式,迫使后者代表清廷签署《御敌相互援助条约》(又称“中俄密约”)。

根据该密约,沙俄以帮助清朝抵御日本的侵略为借口,不仅获得在黑龙江、吉林两省修筑铁路(中东铁路)及驻军的权利,而且其军舰可自由驶进中国的任何港口。与此同时,沙俄还获得在东北境内建立教堂、开办学校、组织学会、发行报刊的权利,以方便其推行文化侵略政策。由此,东北三省成为沙俄的“势力范围”。

沙俄侵占东北三省形势图

然而,沙俄并不满足于现状,将东北三省直接并入版图才是它的终极目标。为此,沙俄在1898年3月强行租借旅顺、大连,并在2年后利用“义和团事件”向中国发难,派军10余万侵占整个东北。1900年10月,沙俄强迫盛京将军增祺签署《奉天交地暂且章程》,在“交还”奉天的名义下,将东北三省变成其实际上的殖民地,消息传出后举国为之哗然。

由于东北三省乃是满清的“命根子”,无论如何都不能舍弃,加之国内舆论沸腾,要求处死增祺、拒绝签约的呼声高涨,迫使慈禧太后做出拒绝承认《奉天交地暂且章程》的决定,并将增祺革职查问。事后,清廷派员赶赴圣彼得堡,就更改章程以及收复被占领土等问题与沙俄进行谈判。1901年1月4日,谈判正式开始,俄方代表为外交大臣拉姆斯多夫,而中方代表则是清朝驻俄公使杨儒。

杨儒旧照

杨儒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官,字子通,盛京铁岭人,隶属于汉军正红旗,同治六年(1867)考取举人。从光绪十四年(1888年)开始,杨儒相继担任江苏镇海道道员、浙江温处道、安徽池太道等职务,光绪十八年(1892年)开启外交生涯,起初担任驻美公使兼斯尼巴亚(西班牙)和秘鲁公使,4年后又调任出使俄、奥、荷三国公使,外交经验非常丰富。

杨儒担任驻俄公使多年,对该国寡廉鲜耻、贪得无厌的本性颇有体会,深知若想在谈判桌上达成较为合理的结果,一定要在谈判开始时就要顶住俄方的威胁、讹诈,摆明本方的坚定立场。因此,杨儒在谈判首日便甩出一句硬话,称《奉天交地暂且章程》“干预内政,侵我主权,断难接受,须重修约稿。”

杨儒跟俄使据理力争,成功地保住东北主权

沙俄当然不会被杨儒的硬话吓倒,先是由拉姆斯多夫口头提出13项条款,意在由沙俄实际控制东北三省,并声称必须以此为基础进行谈判。在杨儒提出异议后,沙俄财政大臣维特“掺和”起来,正式提出议款12条,虽然比先前减少1条,但索要的权益却更多,不但要求驻军东北三省,而且还要求清廷给与沙俄在新疆和内蒙古的特殊权益,但同样遭到杨儒的拒绝。

就在谈判期间,沙俄政府不断地向清廷施压,而李鸿章鉴于中国刚刚经历完一场大战乱,根本无力对抗沙俄的勒索,竟与军机处电告杨儒“全权定计”,并声称“朝廷不予遥制”,意在劝说杨儒接受沙俄的要求。然而,杨儒深知一旦自己立场松动,势必会造成谈判桌上的不利局面,自己身败名裂事小,将大片国土拱手让人则事极大。

李鸿章

正因如此,杨儒对李鸿章和军机处的电文置之不理,依然采取“拖”字诀来对付沙俄的各种威逼,希望能以时间换空间,争取转圜的机会。整个谈判期间,杨儒与拉姆斯多夫激烈交锋13次,每一次均由陆征祥担任翻译和记录,经整理后电告给清廷。陆徵祥事后回忆谈判过程时,不无悲愤地说道:“这些记录反映了我国历史上最悲惨、最耻辱的时代。”

杨儒的努力没有白费,由于沙俄在东北的行动触犯英、美、日等国的利益,引起它们的关切和干预,在这种情况下,清廷决定采取强硬立场。3月26日,中国拒绝签约的电文送抵圣彼得堡,沙俄迫于各方的压力,终于同意废弃《奉天交地暂且章程》,改而与清朝签订签订《交收东三省条约》,并答应分阶段撤军。由此,中国成功地保住东北三省的主权,而首功之臣非杨儒莫属。

慈禧太后

可惜的是,漫长而痛苦的谈判过程,耗尽了杨儒的全部精力,导致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终至于卧病不起。就在谈判结束后不久,杨儒便被紧急送往德国治疗,同年7月又返回圣彼得堡,但情况却并不乐观。在此期间,杨儒听闻清政府颁布“新政”上谕的消息后,遂抱病向朝廷上《变法条议》,可见他是怎样的忧心国事。1902年2月17日,杨儒因病重不治,在圣彼得堡去世,终年63岁。

史料来源:《杨儒庚辛存稿》、《清史稿》、《清德宗实录》等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