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对娃好,实际却耗尽孩子潜力的5种行为,希望你一个也不占

美妈很帅 2024-11-24 17:58:49

孩子跟树一样,放在那里,让他自然成长,就能长得很好。可是有些父母忧心忡忡,老担心树长不起来,不是跑去松土就是施肥:好不容易长起来了,他们觉得不够直,就插上一根杆子想把它“扶正”。

养育孩子,最该顺着孩子的天性扶持成长,但不少父母不相信孩子的能力,剥夺他成长的机会。最典型的就是这5个行为,家长以为对孩子好,实际却耗尽孩子的潜力,希望你一个也不占!

1.包办一切

以为事事为孩子安排妥当,你是在爱他。其实,你是在害他。家长对孩子的个人生活太过上心,是不信任孩子的一种表现。比如一个4岁的小朋友,他想要帮忙扫地,但你觉得他扫不干净,不让他干。

孩子想要自己做事,说明他的自主性开始萌芽。当我们重视孩子“自己做事”的意愿,并根据他的能力把任务的难度减低(如:让他扫玩具区,其他区域你来扫),孩子就能体验到“独立做事”的快乐,深度激活到大脑本能和愉悦系统VTA,从而培育出一个干劲满满的大脑。

当你把孩子当作家人,而非一个时刻要为“斟茶倒水”的客人,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会产生更多“我想自己做”的决心。这样孩子的做事能力不但越来越强,还有利于专注力的养成。

2.命令(或指令)过多

父母越是望子成龙,心态越焦灼,越会急着告诉孩子,“你应该……”、“你必须……”、“不要那么做,要这么做”,“那样做有利,这样做不利”。

过多地干预孩子做事,给太多的指令,孩子确实会变得听话,但是同时也失去了自主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当他习惯依照别人的指示去应对事情时,日后需要他独立面对风雨的时候,会寸步难行。

所以,不要基于方便或者自己的假设去干预孩子,而是在他需要时提供支持和帮助,在遇到问题时引导他进行充分而审慎的思考,调整他的行为。

当你把“我认为你能做到”这样的信息,有力地传递给孩子,他就能持续自主地成长,不断发展出新的能力,解锁新的技能。

3.不让孩子帮你

帮助他人,可以享受许多小成就感,体验到被人需要的价值,能够很好地拓展孩子的技能,培养责任感,从而转化成新的能力。

如果你有留意,小朋友有一个阶段,是特别喜欢帮爸爸妈妈干活的,但是不少人觉得孩子还小,让他干,自己需要干更多的活。

所以都不愿意让他干,结果孩子长大了,不会主动帮爸妈分担家务,就连学习也要催。这不能怪他,因为早自主性刚萌芽的时候,就遭到了破坏。

当孩子表示要帮你的忙,只要没危险,大大方方让他帮,我们只需要结合孩子的当下的能力,降低一下任务的门槛,或者给出清晰明确的指示就好。

比如让孩子帮忙打鸡蛋,可以先示范一个流程,“这样敲一下,再分离,最后用筷子搅拌。”完事了,别忘了肯定他,“豪豪帮了妈妈省下了不少时间,真是帮了个大忙!”

记住,愿意做比做得好更重要。当孩子擦桌子没擦干净的时候,千万别抢过抹布,重复一遍他的工作,这样会打击他的自信。

4.强加想法给孩子

我们对孩子的抱有很高的期望,所以总会想着给他们各种引导。

但是很多父母无法清楚划清自己与孩子之间的界限,总会想着把自己想法、愿望强加给孩子,让他失去独立思考和行动的机会。

日常对话中,只要你觉得不对,就打断孩子的谈话,强行把自己意见与想法塞给孩子。你觉得会跳舞的人自信优雅,尽管孩子不喜欢,你还是坚持让孩子上舞蹈课。

诸如此类的行为,都会禁锢孩子的思维和行为,削弱他的潜力。

想孩子发展成你想成为的那个样子,就该用一颗开放的心,看到他好的地方,并创造机会让他体验各种事物找到他所热爱的东西。因为向着兴趣出发,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才能爆发潜能。

5.让孩子做超出能力的事情

不少家长抱着抢跑的心态,卖力地推着孩子往前走。

孩子才刚刚学会走路,你不会要求孩子跑,因为你知道即使你想,他也做不到。可是,我们有时就会犯这样的错误。

譬如,让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去认字和数数,甚至写字,如果孩子真心喜欢学,倒也没什么。但是在正是玩的年纪,你逼着他去做他能力够不着的事情,只会挫败他的自信心,让他觉得自己很差劲。

孩子只有相信自身有能力的时候,才能获得掌控感,从而为自己赋能。

而帮他树立自信的,往往是产生“我做到了”的时候。所以多让孩子尝试一些挑战,但是踮一踮脚就能做好的事情,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0 阅读:73

美妈很帅

简介:专注分享孕产、育儿与辅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