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造像,该怎么看?

探文化古今 2024-04-13 19:29:10

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略称,意思是“觉有情”,也就是指具有觉悟能力的生命体。今天要讲的是四大菩萨(地藏王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以及观音菩萨)之一的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慈航普度的观音大士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占有着绝对的地位,但是你知道观音大士并不止一面吗?

水月观音 现当代(国博“中国白——德化白瓷展”热展中)

01

什么是观音?

观音菩萨,梵文Avalokiteśvara。把它拆解开来,其中的Ava意为“向下”;lok意为“看、凝视 ”;loka意为“空间、字宙、世界”;svama意为最高统治者、主人”。整个名字的意思就是“以怜悯、慈悲之心俯视众生、朗照一切的救世主”。

也译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

观音坐像

清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

南宋 西方三圣

重庆大足石刻宝顶山18号窟观无量寿佛经变相(部分)

观音菩萨本来应当是观世音菩萨,《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就曾记载:

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后来演变为观音菩萨,是在唐时为了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

北齐 彩绘石雕观音菩萨像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02

观音造像知多少?

我国佛教的经藏中,与观世音有关的显、密经典近百部,根据经典内容,将观音图像分为显教观音、密教观音、中国化观音三类。

显教观音

首先是所谓的“显教观音”,这种观音造像是指在众多显教大乘经典中所出现的观音形象。

隋 石雕观音菩萨立像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这一部分的观音图像基本以经变图为主,表现的是观音下凡渡化世人。比如印度五世纪阿旃陀石窟第四窟入口侧面的浮雕,就表现了观音菩萨救象难、野兽难、罗刹难、火难等的画面。

观音救苦救难 五世纪 印度阿旃陀石窟 第四窟入口侧面

敦煌壁画莫高窟隋代303窟人字披顶上的壁画为一铺观音经变,不但表现了观音救难的画面,还表现了观音菩萨化为三十三种不同的样貌,说法度众的画面。

隋 观音经变 敦煌壁画莫高窟303窟人字披顶(临摹)

这是西夏十三世纪的来迎图,宝冠有化佛的观音菩萨和宝冠有宝瓶的大势至菩萨合持一个金色大莲台来迎接往生者,往生西方净土。

西方三圣来迎图,侧身者为观音

十三世纪 俄罗斯冬宫博物馆藏

值得注意的是,观音的宝冠中应该有一化佛,是阿弥陀佛。按《观无量寿经》记载:

观世音菩萨以毗楞伽摩尼宝,以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位化佛,高二十五由旬。

这是因为观音菩萨在人间修行的时候曾经受过阿弥陀佛的教导,观音菩萨感念自己的恩师,所以才将其放在自己的宝冠中。

北齐响堂山观音坐像

弗利尔美术馆藏

密教观音

而密教观音,是指密教类经典所描述的观音,或指密教徒修法时所观想的观音本尊。像十一面观音、千手观音、白衣观音、如意轮观音等都是密教观音。

唐 宝庆寺石雕十一面观音造像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像天龙山石窟第九窟的唐代十一面观音,文殊、普贤呈骑士状分列在观音像两边。

观音是站姿,并装饰了华丽的璎珞,还将服饰设计成了出水状的罗纱衣,用写实的刀法完美地表现了造像的形体美,有可能是受到了印度笈多王朝艺术风格的影响。

唐 山西天龙山石窟第九窟十一面观音

十一面观音头部细节

天津蓟县独乐寺里有一尊辽代的十一面观音,这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大室内塑像。是辽代彩塑却有唐代遗风,衣着华丽,纹饰复杂,浓厚的宗教色彩中彰显出皇家大气。

辽 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十一面观音

在北周翻译的《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中,十一面分别是:前三面慈相,见善众生,大慈与乐;左三面嗔相,见恶众生,而生大悲(威猛降服);右三面菩萨面狗牙上出,净业行人,劝进佛道;最后一面,暴大笑面,见善恶杂秽众生,而生怪笑;顶上一面作佛面。其十一面各戴花冠,花冠中各有阿弥陀佛。

十一面观音头部细节

还有大足石刻宝顶山八号龛的宋代千手观音,这龛千手观音造像开凿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公元1174-1252),这是我国最大的集雕刻、彩绘、贴金于一体的摩崖石刻造像。

南宋 大足石刻宝顶山八号龛千手观音

目前整尊造像被覆盖在大悲阁内进行保护,在面积八十八平方米的岩石上,以主尊观音造像为中心,顺着整面山崖呈辐射状在岩面上雕凿千只手,有资料说这尊千手观音像足足有有1007只姿态各异的手,光彩夺目,蔚为壮观。

真·千手

整龛造像布局严谨,气势恢弘,宛如孔雀开屏,是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发展的高峰和极致,也是全国同类型造像题材中艺术成就最高的龛窟之一。

唐 大足石刻北山九号龛千手观音

还有大足石刻北山九号龛的千手观音,坐于金刚座上,头戴宝冠。胸前有璎珞装饰,帔帛从两端垂到座前。脚下踏着莲花,身体两侧浮雕出“千手”,看上去十分威严,这也是密教观音的典型特点之一。

中国化观音

中国化观音,也就是民间信仰的各式各样的观音。这个范围就宽泛得多了,像水月观音、数珠手观音、莲花手观音、净瓶观音等等,都可以算在作这个范围内。

这是安岳毗卢洞中的紫竹观音,也是水月观音。她是全国罕见的宋代石刻精品,有“东方维纳斯”的美名。

宋 四川安岳石刻毗卢洞水月观音(紫竹观音)

整座石刻线条流畅,观音的脸庞、身体柔美中又有一些英气之相,象征着观音不同的法相。细腻圆润的雕刻技法主要突出的是柔美的特点,这就很好地代表了安岳石刻在宋代精致优雅文人风格和世俗化的倾向。

左看是女相,右看是男相

据说这尊观音脸上有众生之相,左看是女相,右看是男相。在《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记载观音曾化现为三十三种不同的形貌下凡救苦救难,水月观音就是其中之一。

辽 木雕水月观音像

纳尔逊阿特金森博物馆藏

中国绘画史称水月观音图的绘制起源于唐代人物画家周昉。他的佛教画曾成为长期流行的标准,被称为“周家样”。

这尊是安岳石刻圆觉洞的净瓶观音,她的主体部分为圆雕塑成,菩萨面相方圆,面容慈祥,仿若生人。眼梢上挑,双眼半睁呈半俯视状,高挺的鼻梁和圆润的嘴唇都带有明显的蜀地人的特征。

北宋 安岳石刻圆觉洞净瓶观音

菩萨头顶后方有圆形项光,背后也有火焰形背光。头顶戴有镂空宝冠,宝冠雕琢的十分细致、纹饰也非常华丽。

这尊是圆觉洞的莲花手观音,她面容姣好、法相庄严,上戴一顶宝冠、身着宽袖大袍,另配有福裙和缨珞。整尊观音像开凿于石壁之上,却毫不凝滞,反而飘逸非常。

北宋 安岳石刻圆觉洞莲花手观音

大足的北山石刻中,也有许多此种民间观音造像。北山佛湾125号龛中的媚态观音,又名数珠手观音。这尊观音赤足站在莲花台上面,身体微斜在石壁上,就像一位少女。

南宋 大足石刻北山125号龛 数珠手观音

头戴精美的花冠,目光却充满了慈祥善意,嘴角微微上翘,美而不淫。身着长裙,衣袂飘飘,含蓄却又不拘谨。

南宋 大足北山113号龛 水月观音

这是北山113号的水月观音,她头戴华冠,上身着短衫下身着短裙,长发飘飘垂于肩部,缨络装饰于胸前,裙带宛若迎风上下飘动。主要突出的是一种飘逸的美感。

南宋 大足北山133号龛 水月观音

北山133号也是一尊水月观音,观音坐于莲花之上,一腿踏于莲朵之上,另一腿垂于水面,作戏水状;左手撑于莲花台之上,右手则轻轻捏起衣裙的一角,神情自然,颇具风韵。

明 北京法海寺水月观音图

北京法海寺里也有一幅明代水月观音图,观音的透明肩纱垂到膝盖上,纱上布满花瓣,每一片花瓣都由许多条金线勾成,十分精细,令人叹为观止。壁画中对金犼、鹦鹉等鸟兽的描绘细致而又写实,与明代宫廷画家的作品画风一致。

03

观音造像风格变迁知多少?

佛教造像的发源地在印度,观音像也不例外。在几个风格鲜明的时期,例如贵霜王朝时期(犍陀罗、秣菟罗),笈多王朝时期和波罗王朝时期都有自己的特色,传到中国之后又慢慢由男变女,使得观音的形象更加多变。相关阅读:犍陀罗,秣菟罗,佛像该怎么看?

元 观音菩萨坐像

北京房山张坊中山寺遗址

印度观音像变迁史?

观音菩萨这个概念在公元二世纪就已经出现了,这个时期观音在印度就普遍受到人们的信仰。在印度佛教观念中,观音代表着大乘佛教最高的精神。

思惟菩萨半跏像(秣菟罗)

二至三世纪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贵霜王朝时期,佛教造像艺术几乎是同时在犍陀罗和秣菟罗兴起了,那是佛教造像艺术的形成与确立时期。

受秣菟罗风格影响的贴金彩绘观音像

北周 西安博物院藏

在秣菟罗的造像中,观音身着厚重的长袍,衣褶较多,线条粗简,身上还有一些装饰物。观音的形象一般戴有发髻天冠,手势基本上都是右手作无畏印,左手下垂握一细小净瓶。

小净瓶细节

犍陀罗最早的观音像右手举起作无畏印,左手有时握着有褶皱的衣角,有时放在臀部。最为普遍的犍陀罗式观音造像是右手举起施无畏印,左手握小花环后来由莲花代替。

观音菩萨像(犍陀罗),虽然已经残毁,不过能看到观音右手本来是握着东西的

四至五世纪 白沙瓦博物馆藏

笈多王朝是佛教及其艺术兴盛发达的时代,也是观音造像发展过程中一个有意义的转折点。在表现手法上 笈多艺术融合了阿马拉瓦提艺术典丽绝伦及秣菟罗肉感丰美的传统艺术。

受笈多风格影响的铜观音菩萨坐像

8世纪 尼泊尔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在笈多早期的雕塑中,观音发髻天冠的装饰比较朴素简单,到了笈多艺术发展鼎盛时期,就变成了用宝石或者其他精美发饰来点缀。这种造型精美、独特的发型作为观音的一个明显特征贯穿于随后的整个印度艺术中。

受笈多风格影响的铜观音菩萨坐像

9世纪 尼泊尔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到了波罗王朝,佛菩萨像大多体态挺然直立、坚硬有力变得更为形式化和规范化。中世纪以后的印度佛教美术、尼泊尔、中国唐代密教雕刻上可看到其影响。

波罗王朝菩萨像

10世纪 比哈尔邦巴特那博物馆藏

特别是宋元以后西藏佛教造像受其影响很大,至今不衰。七世纪以后随着密教在印度北方的兴起、发展壮大,对菩萨超然神通力的表现也开始了。

提篮观音像

7-9世纪 西北印度(喀什米尔)

尽管后笈多时期的艺术中已经开始有了对观音超然神力的表现形式。但是到波罗王朝的时候,这种表现形式得到了最充分、最丰富、最完善的发展。

金嵌珠石四臂观音像(藏传佛教)

清乾隆 清宫旧藏

后笈多晚期观音的超然能力首先以四臂观音表达出来之后有十一面观音的造型出现。这种多面多臂的观音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后来更加发展至千手千眼的观音形象。这类观音在七世纪也传到了中亚和中国,尤其在西藏密宗更加流行。

四臂成锁观音(藏传佛教)

清 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观音,由男变女?

观音信仰传入中国后,其造像方式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那就是由男变女。

西晋竺法护的《正法华经》译完后,其中的第十卷第二三品《光世音普门品》得到单独传播,观音信仰开始在内地流行起来。

北宋刻本 妙法莲华经

苏州博物馆藏

观音菩萨初来中国时本为男身,在敦煌壁画的观音菩萨的嘴唇上还有两撮小胡子。可是。在观音的众多神职中最具感召力、最具信服力的当数观音送子功能,只有如此才更令万千妇女神往,才更符合中国的实情。

唐 敦煌莫高窟第十四窟十一面观音,有小胡子

从北朝后期至中唐,这是观音女性化发展的酝酿时期。其主要的表现就是从外观表象上向女性的靠近和发展。北齐和北周艺术风格的重大转变是这一变化的起端。从考古发掘的佛教造像以及石窟造像来看,观音女性化的体貌有所显现。

明 “筍江山人”款观音,可见明显女相

德化县陶瓷博物馆藏

“安史之乱”以后,社会背景发生了重大转变,“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再加上唐武宗的灭佛运动,观音菩萨必须能普度众生、救苦救难、超脱世人。这样造福众生、仁慈可亲的理想观音菩萨形象就应当是母亲、女性,观音菩萨就以“女神”的化身出现了。

“何朝宗印”款观音

明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五代的观音造像几乎全呈女相;宋、元时期,观音的女形造像遍及全国各地,出现了各不相同的观音名号。年轻的母亲比年老者当然更美、更可亲、更可爱、更理想,所以才有后来的这些柔美女子形象。

2 阅读:166
评论列表
  • 2024-05-23 14:29

    阿弥陀佛[祈祷]

  • 2024-06-21 15:43

    观音能分辨善恶么?她凭什么渡你。你是腰缠万贯,还是印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