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HIV感染者/AIDS患者人群慢性病高发,需注意什么

天同防艾 2024-11-22 11:27:32

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广泛应用,HIV 感染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但与此同时,HIV 感染者中慢性病的高发率也逐渐凸显,带来了一系列复杂的健康挑战与社会影响。

HIV 感染人体后,主要攻击免疫系统中的 CD4+T 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逐渐受损。在未接受有效治疗的情况下,免疫系统的持续破坏使感染者极易遭受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侵袭,严重威胁生命。

而在 ART 治疗时代,虽然病毒复制得到有效抑制,免疫功能得以部分恢复,但由于 HIV 本身的致病机制以及长期抗病毒治疗的影响,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却显著增加。

心血管疾病是 HIV 感染者中较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

研究表明,HIV 感染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出数倍。HIV 感染引发的慢性炎症状态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炎症反应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此外,部分抗病毒药物可能会引起血脂异常,如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升高,进一步加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HIV 感染者还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等代谢紊乱情况,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增加了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几率。

例如,一项针对大量 HIV 感染者的长期随访研究发现,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较普通人群更为提前。

糖尿病在 HIV 感染者中的发病率也不容忽视。

HIV 感染可干扰机体的糖代谢过程,一方面,病毒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可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与作用;另一方面,某些抗病毒药物,如蛋白酶抑制剂,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

长期的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紊乱最终可能发展为糖尿病。而且,一旦 HIV 感染者合并糖尿病,由于其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的发生风险也会明显升高,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健康负担,降低了生活质量。

骨骼疾病在 HIV 感染者群体中也较为高发

HIV 感染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骨代谢。一方面,病毒及其引发的免疫反应可能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破骨细胞的生成,导致骨量丢失增加;另一方面,一些抗病毒药物,如替诺福韦,可能影响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引起低磷血症,进而影响骨骼的矿化。

长期的骨量减少和骨结构破坏可导致骨质疏松症、骨折等骨骼疾病的发生。HIV 感染者发生骨折后的愈合时间可能延长,且再次骨折的风险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肝脏疾病同样是 HIV 感染者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

HIV 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等具有共同的传播途径,因此 HIV 感染者合并 HBV 或 HCV 感染的情况较为常见。

这些病毒的双重或多重感染会相互作用,加速肝脏疾病的进展,增加肝硬化、肝癌等终末期肝病的发生风险。即使在单纯 HIV 感染的情况下,长期的抗病毒治疗也可能对肝脏造成一定的毒性作用,引起药物性肝损伤。

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肝脏疾病的发生不仅影响 HIV 感染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还可能限制抗病毒治疗的选择和疗效。

HIV 感染者慢性病高发的现状给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一方面,需要加强对 HIV 感染者慢性病的筛查与监测,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例如,定期进行心血管疾病相关指标的检测,如血脂、血压、心电图等;筛查糖尿病相关指标,如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评估骨骼健康状况,包括骨密度检测等;监测肝脏功能及病毒载量(对于合并 HBV 或 HCV 感染的患者)。

另一方面,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包括感染科医生、心血管医生、内分泌医生、骨科医生、肝病医生等,共同为 HIV 感染者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在抗病毒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尽量选择对代谢影响较小的药物,同时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与管理。

从社会层面来看,应加强对 HIV 感染者慢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

鼓励 HIV 感染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降低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此外,还应消除对 HIV 感染者的歧视,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医疗保健服务和社会支持,促进他们积极参与慢性病的防治工作。

总之,HIV 感染者中慢性病高发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涉及到病毒感染、免疫功能、抗病毒治疗、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

只有通过加强筛查监测、多学科协作治疗、患者教育与社会支持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应对这一挑战,提高 HIV 感染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减轻慢性病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0 阅读: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