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1地1个姓,畲客一体,过节、平时表现不一样

影像中国 2025-04-08 19:45:16

福建永安市青水乡一直很有名气。

以前的时候有名,是因为这里是纯客乡,如今有名,是因为这里变成了畲族乡。

1985年,经永安市相关部门批准,这里的钟姓恢复畲族成份,而在两年后的1987年,青水乡改设成了青水畲族乡。

客家,汉族民系的一支,是一个文化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种族的概念。

畲族,单一的少数民族,畲,意为刀耕火种。

在我国学术界,畲族研究与客家研究的时间起点基本上是一致。

关于客家研究,罗香林先生是拓荒者,他的《客家研究导论》在1933 年出版,随之而来的,就是

第一次客家研究高潮。

关于畲族研究,最早的著作是在魏兰先生在 1906 年发表的《畲客风俗》,由此引发了大量的争论。这其中:1934年林惠祥《中国民族史》中认为“畲族是瑶族的一支”;董作宾在1924年发表《说畲》,认为畲族是汉族,后来才逐渐演化为其他民族。

这种争论一直持续到1953年,以施联朱为组长的畲民识别调查小组到浙江、福建的畲村进行实地调研,最后得出了结论:畲民是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之后在1956 年,得到了国家正式的确认。

走进如今的青水乡,会发现这里姓氏很多,包括了林、郑、黄、陈、钟、蓝等等,其中畲族姓氏主要有钟姓和蓝姓,占全乡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以钟姓的人口最多。

钟姓,得姓始祖伯益,远古东夷族首领。

西周时候,周武王姬发将伯益的后人封在钟离邑,大约为今山东南部一带,建立诸侯国钟离国,国君称钟离子。

春秋中期,钟离国被楚国灭,后人以国名为氏,复姓钟离,后来演化为钟姓。

如今,在安徽省凤阳县临淮镇附近,保存有钟离城遗址。

钟姓大量南迁,始于西晋末年的衣冠南渡。重要的一支是晋末恭帝时的钟圣、钟善、钟贤。圣公移上元(今江苏江宁);善公移会稽(今浙江绍兴);贤公移虔州(今江西赣州)。

这其中,发展最好的为贤公。他的妻子马氏,生一子朝公。他们入赣后,不久迁到闽宁化石壁村,继而迁于鄞江白虎村(今长汀县城区内)。

贤公的妻子马氏,去世后葬在九龙岗,民间称为马氏大婆墓,为后世广泛流传于闽赣粤钟氏之间的宝地。

在青水乡的钟氏祠堂中,保存有1943 年的《颍川钟氏族谱》,上面很清晰地记载着:明景泰三年(1452 年),钟姓一脉从赣州市兴国县迁至永安青水盖竹洋,发展至今560多年。

1985 年的时候,青水钟姓人家申请恢复了畲族民族身份,获得批准。

而畲客一体的畲族钟姓,也成就了青水的特色为文化现象。聊天中我们发现,他们认为自己是客家人,畲族就是客家。

既是畲族又是客家,生活中,他们也毫无违和感。

平时的祭祖、舞龙灯、迎财神、婚丧嫁娶等以客家文化特征较多,而在大的节庆活动,如重阳节、马氏真仙迎神庙会等,畲族文化则表现的较为明显。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