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比亚迪、深蓝、华为三家智驾PK,谁略胜一筹?

2月,一连两场大型车企发布会,展示了比亚迪、深蓝和华为三家实现高快NOA的硬软件配置。即使是同样的基础功能,比如高快NO

2月,一连两场大型车企发布会,展示了比亚迪、深蓝和华为三家实现高快NOA的硬软件配置。即使是同样的基础功能,比如高快NOA,AEB,LCC,泊车等,三家宣传的时候各有侧重点。

01.芯片:80~100TOPS,不谋而合

先看芯片配置。

纵观三家采用的芯片及其算力,我们发现,藏在智驾功能背后的是80~130TOPS的芯片。

其中最高的可能要数比亚迪基于地平线J6M的智驾方案。J6M,芯片算力为128TOPS。

为什么说可能?比亚迪此次发布会仅展出了基于英伟达Orin N芯片的智驾域控。对于地平线芯片配套的信息,皆来自各种交流会议。直到地平线官方发布“地平线征程6全球首发落地比亚迪天神之眼C,部分车型率先搭载开启量产交付”,J6芯片配套才板上钉钉。

但具体是J6E还是J6M,算力是80TOPS还是128TOPS,并没确定,甚至有可能两款皆有。毕竟比亚迪智驾负责人杨冬生在发布会最后发了一个彩蛋,比亚迪在年底将OTA城市记忆行车功能。而J6E的定义是“极致体验高速NOA方案的最优解”,J6M是“普惠城区性价比方案的最优解”。

也就是说,若比亚迪的部分车型仅搭载高快NOA功能,在未来也不升级到城市记忆行车,那么J6E就足够了。而若比亚迪在部分车型有升级到城市记忆行车的规划,那么就势必要预埋一颗算力更大的芯片,J6M。

再看深蓝,在长安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深蓝汽车CEO邓承浩说到,深蓝汽车全系将搭载智驾系统,其中基础智驾“深蓝DEEPAL AD Pro”采用地平线征程芯片搭配深蓝自研算法,而中阶和高阶智驾则采用华为乾崑智驾方案。

同样,我们分析后认为,深蓝DEEPAL AD Pro采用的是1颗地平线J6E芯片,算力80TOPS;华为乾崑智驾采用的是MDC510,算力96TOPS,功能同样是高快NOA。

因此,两家车企自研,一家智驾方案供应商,对高快NOA实现的算力配置皆定于80~100TOPS之间。

02.传感器:都是以摄像头为主的视觉融合方案

其次,传感器配置。

比亚迪天神之眼C,全系标配5R12V感知硬件,其中4个环视摄像头用作泊车。

5R12V,是比亚迪天神之眼ABC的基础传感器配置,基于此比亚迪增加1颗、2颗或3颗激光雷达来实现城市NOA。

5R12V,其中配置前视三目,比亚迪称之为“二郎神”,为比亚迪自研。三目中,两宽(探视角度120°)一窄(探视角度30°),皆为800万像素,10倍稠密点云,感知效果堪比激光雷达。同时,毫米波雷达自研。从传感器到算法,比亚迪深度自研,全力降本,便于智驾普及。

深蓝DEEPAL AD Pro,全系标配5R5V行泊一体感知硬件。深蓝强调,结合8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4个高动态环视摄像头、5个高分辨率毫米波雷达和12个高精度超声波雷达,通过软件及算法优化,实现计算资源的分时复用,可在同一SoC芯片上实现行车辅助功能和泊车辅助功能。

华为乾崑ADS SE,3R10V,其中4个环视摄像头用作泊车。华为乾崑智驾ADS SE,即华为ADS 3.0 基础版,配备了10个摄像头、3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能够支持高速智驾领航辅助、智能泊车辅助等功能。10个摄像头包含2个前视,4个环视,4个侧视。

与ADS 3.0相比,SE少了1颗192线激光雷达,1个后视摄像头。而ADS 3.0可实现城市NOA和车位到车位。

综上,三家均配置的是以摄像头为主的视觉融合方案,不带激光雷达,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数量有所差异。

03.比亚迪、深蓝普及,华为增强

最后,功能。

在算力和传感器配置均有差异的情况下,三家主打的哪些功能呢?

也就是,在基础功能之外,三家又在拿着哪些增值项在吸引购买者的目光呢?

比亚迪天神之眼C

天神之眼C标配27项智驾功能,提供AEB等主动安全功能、ICC+ACC+ALC等L2+功能,以及重磅的高快NOA功能,到年底OTA升级上车城市记忆行车功能。泊车功能上,天神之眼C提供自动泊车APA、遥控泊车RPA和代客泊车AVP。

具体来看,AEB功能在100km/h下稳定刹停,未来还会逐步释放120公里和140公里时速的AEB能力,代客泊车成功率高达99%,保证在突发情况下瞬间做出判断以避免事故发生。

针对高速和城市快速道路,高快领航HNOA(也就是高快NOA)可按照导航规划的路径,完成上/下匝道、车道保持、巡航驾驶、自主换道、避开/绕行部分障碍物等驾驶任务。

天神之眼C高快领航功能可实现智驾1000公里以上0接管,另外比亚迪在发布会上还放出了几段视频,show了一把“每隔4秒再次启动变道判断,变道积极效率高;120km/h三角牌避障;120km/h连续锥桶通行”,以及在高快领航路段穿行隧道,不惧暗光、炫光,精准识别大车,避让并加速超车,控速大曲率过弯,并车道居中。

代客泊车AVP,可结合实际泊车习惯和场景实现下车即走、锁车泊入、随时取物、即时享用等功能,将用户从停车、锁车等繁琐流程中彻底“解脱”。实际上,比亚迪的代客泊车更像是离车泊入,需要在自车寻找到车位后由使用者点击“代客泊车”,目前尚无长距离的代客泊车。

记忆领航MNOA(记忆行车功能)适用于上下班通勤等高频出行路线场景,完成红绿灯启停、复杂路口通行、自动超车、全场景绕行礼让、博弈变道等功能。

另外,比亚迪提到,低速紧急制动(MEB)、行车记录仪、哨兵模式、千里眼等软件功能将于后续OTA升级实现。

整体来看,比亚迪的天神之眼C在今年仍是以高快NOA为重心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通过三目摄像头,比亚迪尝试不用激光雷达,也能精准识别低矮物体、隧道环境车况。这是它的独到之处。

在基础功能之上,比亚迪少有做增强版的衍生体,除了AEB。

作为2024年整车销量的NO.1,比亚迪在2025年2月发布隆重的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一口气推出21款智驾改款车型,说明了它的魄力,也增加了许多风险。因此,比亚迪将目标放在了“智驾平权”上。只要做好主动安全、巡航辅助以及高快NOA等基础功能的体验,比亚迪靠着体量自然而然就胜出了一大截。毕竟,大家对它的期待更多是在“普及”。

深蓝DEEPAL AD Pro

深蓝S05、S07和L07均配置了自研的DEEPAL AD Pro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但是三款车的配置表有所不同。

S05和S07相同,传感器配置为5R5V,而L07的传感器为3R5V。

对应的功能也呈现出不同。

S05和S07的深蓝智驾AD PRO版拥有AEB等主动安全功能、ACC+LKA+IACC智能巡航辅助+ALC驾驶员触发换道的L2+级功能、以及高快NOA功能。

L07的智驾功能则集中在主动安全和自适应巡航辅助。

以下均为DEEPAL AD Pro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高配置版。

其中,AEB功能,最高防碰撞速度为85km/h,未来将升级到高速H100km/h。

IACC,我们看到比亚迪和深蓝都谈到了该功能,即集成式自适应巡航辅助,乃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的组合体,可以实现全速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交通拥堵辅助、自动紧急制动等,是L2功能的衍生体。

ALC,深蓝的命名是驾驶员触发换道(UDLC),需要驾驶员来判断换道可能性,拨动换道拨杆。也就是说,深蓝的ALC就是拨杆换道。

高快NOA功能,则具有智能换道辅助,应对前方慢车、汇流及避让大车等场景,智慧决策换道超车。

对于高快NOA和ALC功能,深蓝表示未来将OTA升级而来,并且提醒为了确保驾驶员能充分理解智能驾驶辅助的适用范围、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使用智能驾驶辅助泊车、领航等功能前,驾驶员需先完整观看教学视频并通过考试。

泊车方面,自动泊车、遥控泊车这些基础功能,深蓝DEEPAL AD Pro都拥有。深蓝特意推出循迹倒车功能,自动记忆50米的行驶轨迹,根据驶入的轨迹倒车返回原点。未来深蓝还将开通远程智能泊车RMA功能,远程启动车辆,下达泊车/挪车指令,更类似代客泊车功能。

看完深蓝自研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我有些小失望。因为它是2025年第一家正式发布会提出普及智驾的品牌,实际的情况是,深蓝抢先了宣传的时速,但落后于上车的速度。硬件已预埋,软件待OTA,对于期待深蓝自研智驾的用户来说是一种折磨。更别提,这两年的更新换代速度如此之快,用户被背刺已成家常便饭。就像最近比亚迪的老车主戏称天神之眼为“恶魔之眼”,要求车企给出说法和解决方案。这就要求车企在推陈出新的同时,考虑到OTA时间和老车主的权益。

华为乾崑ADS SE

华为乾崑智驾ADS,智驾体验遥遥领先。SE基础版在去年推出,主打一个高性价比,上车深蓝,更在今年的长安智能化战略发布会站上C位,在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 靳玉志大篇幅讲解下,差点把长安发布会变成华为智驾发布会。

深蓝的S07和L07均搭载了华为乾崑ADS SE,与搭载了自研DEEPAL AD Pro的车型,在同续航同动力下的定价相差1万~1.2万元。

具体功能上,华为提出了全向防碰撞系统,前向AEB生效范围4km/h-130km/h,白天车辆最高刹停时速110km/h,夜晚最高刹停速度100km/h,能够识别静止车辆、行人、非机动车;侧向主动避险生效范围40km/h-130km/h,能够主动识别成排水马,支持绕行避让;后向主动生效范围1km/h-15km/h,能在低速倒车情况下,识别后向横穿机动车、非机动车。

靳玉志介绍,华为乾崑ADS SE的高快NCA(即高快NOA)拥有智能上下匝道、智能变道、智能避障和智能过弯等功能,平均安全原因接管里程超600公里,高速覆盖率超99.2%。

城区巡航功能是华为乾崑ADS SE的亮眼之处,原因是华为在LCC、ACC等基础功能之上依据道路行驶区域做了延伸,推出了城区车道巡航辅助(City LCC)、城区车道巡航辅助(City LCC Plus)、以及城区直行自主变道等增强版功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

LCC,车道巡航辅助,是在自动巡航辅助ACC的基础上保持在当前车道内行驶,支持道内避障、拨杆变道等功能。

这与我们普遍认知的LCC (车道居中辅助)在较大的差异。车道居中辅助的LCC系统可以辅助驾驶员控制方向盘,持续将车辆居中在当前车道内,但没有拨杆变道的功能。

高速车道巡航辅助(Highway LCC),适用于高速公路(不含收费站)和城市快速路。城区车道巡航辅助(City LCC),适用于除城市快速路外的一般城市道路。城区车道巡航辅助增强(City LCC Plus),City LCC 的能力增强,适用道路同 City LCC,与City LCC的区别在于路口通行能力不同,主要是沿着直道行驶的能力,增加了红绿灯识别和读秒,还可识别及避开水马、锥桶等障碍物,相当于City LCC功能基础之上优化、提升了驾驶安全。

在深蓝2月发布会上,华为乾崑ADS SE新增了城区直行自主变道。该功能也是在LCC基础上做了增强。靳玉志解释称,比如车辆在LCC运行的情况下通过了几个路口,有可能因为道路的弯曲要走到不是直行的道路上,这时路口前系统智能判断可直行车道,按照自动变道或拨杆确认选项,完成自动变道,如此车辆可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该功能后续进行OTA升级。

泊车方面,华为乾崑ADS SE新增了离车泊入功能,用户可以在下车后让车辆自行寻找停车位并自动完成泊车。

通过上述功能的描述,我们发现,华为的增强版普遍发生在LCC、AEB、泊车等功能上。这也说明,华为认为,这些功能的增强是痛点,也是使用者最在意的安全和舒适性驾驶需求。

三家的芯片、传感器、功能对比完成后,总结一下,每一项功能都有可能在基础功能上衍生出增强版或Plus版。这可以解决使用者的智驾使用困惑,比如哪些特定场景,怎么使用,才能既省劲又安全。

但是,对使用者,必须看懂说明会,在特定场景下开启、应用相关功能,学习成本不可谓不高。

智驾普及的市场越大,越需要汽车品牌引导使用者学习正确的智驾姿势,更加重视智驾体验和安全性。在普及之初,能把基础功能做好,变得好用,已是一件难事。

对其他车企,弯道超车的机会不就来了吗,做好基础功能,挖掘潜力,将应用场景扩大,将束缚放松,做到更扎实、实用、好用的衍生功能,让使用者更放心、安心。在智驾竞赛中,这既考验车企及其供应商的能力,又挑战着他们对消费市场的观察和用心。

文章来源:NE时代新能源

注:本站转载的文章大部分收集于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中观点仅供分享交流,不代表本站立场以及对其内容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