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块钱的生日饭,道出了多少人原生家庭的痛

广而告之公益 2023-05-12 19:41:00

“那天我只敢花了45块钱”

女孩和朋友五年未见,计划朋友生日时,大家好好聚聚。

到了那天,女孩早早起床,精心收拾了一番,期待着和多年不见的朋友度过美美的一天。

见面后,她们去逛了免费的景区,喝了价格实惠的奶茶,最后玩累了,商量找地儿吃顿饭。

因为经济还不独立,所以她们去了一家性价比超高的小餐馆。

女孩点了朋友爱吃的菜,一份豆芽、一份青椒炒扇贝及一份啤酒鸭。

考虑到生日需要点氛围,就额外点了几瓶啤酒。

开饭后,虽然菜品不够丰盛,但女孩们依旧吃得无比开心,为了记录下这段愉快时光,女孩便录制了段小视频并分享到朋友圈。

 

大约一个钟头后,女孩收到爸爸发来的短信,短信内容不是和朋友好好玩,也不是回家注意安全之类,而是带着怒气地指责:

“你这是在哪里吃饭啊,看起来很丰富啊,你这样吃是你自己花钱吗?如果是的话,那你就是在吃你老爸的血!”

 

女孩的好心情被泼了盆凉水,无奈之下,回复道:

“都跟你说了,这是朋友在过生日;而且你每次都要这样说,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可屏幕那头的爸爸并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依旧气势汹汹地埋怨女孩不懂得省钱,是败家、白眼狼。

可这一天,她们什么都选便宜的来;

可这顿饭,就如女孩所说“我只敢花45块钱”。

从女孩简短的话中可以看出这种事情显然不是一次两次了,她没有作太多的争论,可能原生家庭的窒息感已让她疲惫不堪。

这事搁以前,我会疑惑不解:

四十多块钱,可以让孩子顺利给朋友庆祝生日,可以让孩子收获一天的好心情,父母看到孩子开心,自己也会跟着开心,这种物超所值的事,又怎会上升到“吸血”“败家”的程度。

但现在,逐渐发现,其实无论有钱没钱,很多中国父母都习惯这种“苦难教育”。

比如习惯从“你要懂事”出发,在这里“懂事”是要明白父母的不容易,是要勤俭节约能省则省,是要认同小时候多受苦长大了才能有出息的道理。

孩子要是哪点没做到,那就是不懂事,“养这么大都不体恤父母,简直就是没心肝”......

在这种情绪的带动下,父母只会越发觉得自己委屈,继而暴躁加倍,别说四十多块钱吃顿饭,就连偶尔十几块钱吃顿饭都无法接受。

还记得那个因为点了一份素菜被妈妈拉黑的女孩吗?

那会女孩高考结束在家呆着,因为爸妈忙于餐馆生意白天很少在家,所以早午餐需要自己解决。

虽然厨艺不好,但女孩还是坚持吃了好几天自己做的“黑暗料理”。

有天,她实在不想吃这些了,于是用买早餐剩下的钱点了一份十几块钱的素菜。

谁料,当得知女孩花钱点了这份茄子煲仔饭后,妈妈的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

“有钱了是吧?我是真服了你了,我们天天都在省,难道这些不是钱吗?”

见情况不妙,女孩赶紧解释自己是用早餐剩下的钱买的。

可妈妈仍不依不饶,叫苦连篇道:

“你中午点一份,晚上点一份,一天下来又花了多少钱了。你也知道父母赚钱不容易,那为啥还要乱花钱呢?”

甚至放出狠话:

“我算是彻底看清你了,害得老子一直在滴血!”

 

女孩和上个事件的主人公一样,也没再过多辩解,直接回复是自己错了。

可这时,妈妈已经把她拉黑了。

有人说或许女孩家确实条件不好,有难处急需存钱,但事实是女孩家中市区房产三套,车子四十余万,父母餐饮生意也做得有声有色。

父母这辈人大多是从清贫中成长起来,他们迫切希望孩子明白自己这些年有多苦多难,也希望孩子自己一样“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于是他们用自己起早贪黑任劳任怨的辛酸经历,一次又一次道德绑架起自己的孩子。

殊不知,苦难并非是成长的良药,有些苦父母说多了、孩子吃多了,对未来美好的期许也就少多了。

社交平台上,与两个女孩有类似经历的人很多很多,他们时常在深夜发问“我明明已经很懂事了,为什么他们还觉得我不体谅他们”。

这个困惑,多希望那些父母可以看到,哪怕只有一点点反思也好。

父母抱怨孩子不理解自己之前,不妨先搞清楚这份苦的来源及吃下这份苦的目的。

首先苦难不是孩子所带来,他是为人父母的责任使然;其次说一个几乎所有中国父母都认同的理儿——自己做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做啥都心甘情愿。

既然心甘情愿为了孩子好,又何必天天念“感恩经”,让孩子重走自己的苦路。

其实话说回来,父母为了家庭的奔忙、为了生活的劳作,不用人说,孩子心里都清楚。

他们会感恩爸妈的付出,经济不独立时绝不花钱大手大脚,他们会力所能及分担家务,自己多干一点爸妈就能多休息一会儿,他们也会不断努力进步,去成为爸妈的骄傲。

从一开始,他们就知道走进大人的世界,小心翼翼地揣摩心思,但有些父母呢,这么些年又是否走进过孩子的世界。

只有走进了,才会知道45元的生日餐、10几块的素午餐,其实已经是孩子懂事且体恤你最卑微的证明了。

也只有到那时,才会明白教育不是责骂拉黑,而是双方健康地沟通,对于孩子而言,物质不过锦上添花,他想要的从来不是多么深厚的物质支持,而是父母温暖善良的陪伴。

可惜,太多的父母并不理解,仍坚信自己的那套教育完美无缺。

在一系列错误的教育下,不仅有花钱吃顿饭被责骂的女孩,还有留遗书跳楼的14岁女孩、自杀未果高位截瘫的高中男生、抑郁缠身的青春期少年......

纵使悲剧的例子多次发生,无动于衷依旧是部分父母的常态。

可更多的人还是想为此做点什么。

因为,无论是花十几、四十几吃饭的女孩,还是跳楼自杀、精神抑郁的少年,他们都是错误教育下的“牺牲品”。

如果继续沉默,那受伤的孩子又何止千个万个。

文章转载于公益中国网:http://www.pubchn.com/livelihood/show.php?itemid=3851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