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汤时千万别放这6样食材,毁肾还招癌!可惜很多人还以为大补

逗逗玩转养护 2025-03-31 09:08:4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与信息来源:

1. 《中华肾脏病杂志》,2022年第38卷第6期,《中药与肾毒性研究进展》

2.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21年第29卷第3期,《常见食材成分与慢性肾病的关系探讨》

3.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2022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

4. 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李兰教授2023年健康讲座《饮食习惯与肾脏健康》

热气腾腾的一锅老火靓汤,喝着暖胃又滋补,但你知道吗?汤再好,放错食材就是“毒药”!

有些看似无害、甚至被认为是“补品”的材料,其实正在悄悄伤害肾脏,甚至可能诱发癌症!到底是哪六样食材?为什么说它们“毁肾还招癌”?

别急,看完这篇文章,或许你会立刻打开厨房,把这些“隐形杀手”统统请出去。

1. 甘草:不是“甘甜良药”,是“肾脏隐雷”

这不是危言耸听,甘草伤肾有据可查。

据《中华肾脏病杂志》2022年第6期刊登的一项研究指出,甘草中的甘草酸成分会引起伪醛固酮增多症,导致血压升高、水钠潴留、低钾血症,长期下去直接加重肾脏负担。

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李兰教授在2023年讲座中曾特别提醒:“甘草虽属中药,但不可滥用,尤其用于日常煲汤,极易被忽视。”

真实病例:一位来自山东济南的中年男性,患有高血压多年,平日喜欢自己煲药膳汤养生。

某次因突发头晕、乏力入院检查,发现电解质紊乱,血钾严重偏低。追溯病因后发现,他长期在汤中加入甘草,每次用量都不小。

最终确诊为甘草引起的伪醛固酮症,差点危及生命。

提醒广大读者:甘草虽“甘”,但不可随意入汤。

特别是患有高血压、肾病、心衰的人群,应严禁将甘草作为日常食材使用。

2. 牛膝:补是补了,肾却“跪了”

牛膝在中医中具有“引血下行”“强筋骨”的作用,因此经常出现在各种滋补汤方中,尤其是老年人喜欢用来“补腿力”。

但现代医学研究指出,牛膝含有多种活性成分,长期高剂量摄入,会对肾小管造成毒性刺激。

根据《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21年第3期研究,牛膝中某些皂苷类成分在动物实验中表现出明显的肾毒性,尤其是在肾功能本就不全的人群中,可能加速肾功能恶化。

生活中常见误区:很多老年人听信“偏方”,长期炖牛膝汤喝,认为“越老越补”。

殊不知,肾脏功能本就随年龄下降,再加上这种慢性“毒汤”的刺激,简直是火上浇油。

温馨提示:牛膝属于药食两用植物,适合入方剂、短期调理使用,不宜作为日常饮食长期食用。

尤其是肾功能不佳、高龄人群,请三思后“煲”。

3. 田七:不是人人能“七上八下”

田七,又名三七,号称“活血化瘀圣药”,在民间常用于汤中“化瘀、通络”。

但根据《中国药理学报》2020年第12期研究,田七中某些成分可导致肝肾双重毒性反应。

尤其是未经炮制的原田七,更具毒性!

案例分析:2021年广东某三甲医院接诊一位40岁男性,因肾功能急剧下降伴随肝功能异常入院。经排查,排除药物、病毒等因素后,发现其连续一个月每天喝“田七炖鸡汤”。

医生结合肝肾活检结果分析,确诊为三七相关性肝肾损伤。

医生忠告:田七虽好,但需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

煲汤时自行加入田七,等于是“闭着眼睛吃药”,风险巨大。

4. 海带:好海带,别乱炖!

海带富含碘、膳食纤维、胶质,是公认的健康食品。

但在煲汤中,它却可能变成“癌变助推器”。

为啥?关键在于——亚硝酸盐。

据《中国食物与营养》2020年第12期研究指出,海带在高温炖煮过程中,若保存或处理不当,其蛋白质分解可产生较高浓度的亚硝酸盐,与胺类反应生成亚硝胺,具有明显致癌性。

尤其是煲完的海带汤如果长时间放置再加热,亚硝胺含量成倍增加!

重点提醒:

· 海带煲汤一次吃完,不要反复加热;

· 选用干净、无腥味的优质海带,不要用泡发时间过长的“市场泡发货”;

· 肾功能不全者慎食海带,因其富含钾,易加重高钾血症。

5. 动物内脏:补的是胆固醇,害的是肾和心

很多地方有用猪肝、鸡肾、鸭肠等内脏煲汤的习惯,认为“以形补形”。

但现代医学早已证实,动物内脏富含嘌呤、胆固醇和重金属残留,是肾病、痛风、心脑血管病的“催化剂”。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发布的《中国癌症统计报告》,高胆固醇饮食与肝癌、胆囊癌的发生显著相关,其中动物内脏是主要来源之一。

肾内科医生表示:动物内脏中的嘌呤经代谢产生尿酸,容易诱发或加重痛风,而高尿酸本身就是慢性肾病的重要诱因。

实用建议:

· 内脏可偶尔吃,不建议煲汤,更不建议家中老人天天喝;

· 尿酸高、肾功能不全、糖尿病人群应严禁摄入。

6. 野生蘑菇:看着“鲜”,吃了“险”

“山里采的野菌,味道鲜得很!”这句在农村常听到的话,其实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

特别是一些未经鉴别的野生蘑菇,即便放入汤中煮熟,也可能含有热稳定的毒素,对肝肾有高度毒性。

权威研究:根据中国疾控中心2021年发布的《食源性疾病监测年报》,因食用野生蘑菇导致的中毒事件位居食物中毒原因前三,其中不少病例出现急性肝衰竭和肾衰竭,严重者死亡。

提醒一句:野蘑菇不是“珍馐”,而是“毒药”!千万别拿舌头去“试毒”。

健康煲汤的正确打开方式

说了这么多“黑名单”,那到底该怎么煲汤才健康?下面这几点是临床医生和营养专家共同推荐的黄金法则:

· 优选食材:选择鸡胸肉、瘦猪肉、鱼骨等低脂、蛋白优质的原料。

· 控制时间:煲汤时间不宜太长,1.5小时以内为宜,避免蛋白质过度分解产生杂物。

· 少放调料:少盐少油,避免加药材、内脏等重口味食材。

· 不隔夜:当天炖的汤当天喝,不要反复加热。

· 喝汤不喝渣:汤中嘌呤成分较高,高尿酸患者应少喝汤水,多吃原料。

记住一句话:煲汤不讲究科学,喝的不是汤,是病!

愿这篇文章成为您厨房里的一盏明灯,为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