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公司一位高管猝死在岗位上。大家在“同学群”和“朋友圈”里难受了三天,健康、心态、放下、舍得等词汇刷满手机屏幕。几天之后,朋友圈和同学群又恢复了常态,充满了房价、股市、金钱、鸡娃、自由等“焦虑”文章。半年后,高管夫人又结婚了。大家又开始唏嘘不已,感叹人生最大的悲催是:人没了,钱还在,老婆孩子都成别人的了。
有句古语:人到中年万事休。其实,不完全正确。现在的生活如此美好,人到中年夕阳正艳。仓央嘉措写过:人世间的事,除了生死,其他的都是闲事。健康是1,房子、票子、车子、位子、妻子、孩子都是后面的0,只要健康活着,后面的零才有意义。人到中年,保持健康的关键,并不在于运动,而在于心态。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中年,保持身心健康,关键要保持这5种心态,真正厉害的人,多半都是安静的,善于独处的,其中最为核心的是,内心要强大。
【1】要给别人亮明底线。林副主任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副职,年过五十四岁,面临退居二线,马上就没有利用价值了,有些同事和下属就开始有点不尊重他了。有一次,办公室主任在正职的默许下,损害了林副主任的利益,林副主任借机发飙,收拾了办公室主任,敲打了正职,同时亮明底线:我虽然老实,但人并不傻,谁敢欺负老实人,我就让谁吃不了兜着走。从此,没人敢欺负林副主任了。
目前的职场,宁欺白头翁,莫惹少年强。很多职场中年人,船到码头车到站,逐渐变得忍让和退缩,别人正好“专门拣软柿子捏”。人到中年,误以为“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现实中却是“退一步,让人得寸进尺;忍一时,让人变本加厉”。从心态上看,忍一时卵巢囊肿,退一步乳腺增生。所以,人到中年,真正厉害的人,往往是亮明底线的人,别越过我的红线,否则,兔子急了还咬人。人到中年,要让你的老实带点尖刺;让你的善良带点锋芒。
有一句现代“金句”:人到中年,要把自己调成“静音模式”。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人到中年,要学会享受孤独。泰戈尔写道: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孤独,不是孤僻,不是自我封闭,而是一种门槛很高的人生态度。善于独处,都是一种自我选择,而不是被动接受。
单位老张步入中年后,越来越焦虑,生怕别人不重视他了,到处抱怨时代对他的不公平,好像自己马上就要被淘汰出局了。开始好为人师,经常跟年轻人逼逼叨叨,惹人厌烦。有位年轻人当面怼他:你这么能敦敦教导,自己怎么没能混成功呢?同样作为中年人,老周完全相反,每天安安静静坐在办公室,干完自己的本职工作,就默默地看书、学习,享受独处时光,内心强大,头脑充实,反而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有些人步入中年后,就开始变得絮絮叨叨,见到人就开始竹筒倒豆子,认识没几天,就能把家里窗帘的颜色告诉别人。人到中年,要学会沉默寡言,保持神秘感,就会让别人产生敬畏之心。三年学会说话,三十年才学会闭嘴。自己的底牌说得越少,人越安静,静水流深,别人就越害怕你。
有些人在骨子里就是欺软怕硬的,他们看出你的软肋后更会有恃无恐。人的骨子里还有一种基因,就是天生害怕陌生的事物。比如,你见到肥猪,敢于踢一脚;你见到蜘蛛,就远远躲开。因为你不知道蜘蛛有没有毒,这就是神秘感带来的威慑力。人到中年,要保持内心的强大,保持安静的心态,保持一定的神秘感,不要让别人知道底牌,他们才会敬畏你。
少言为贵,贵人语迟。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人不言自能,水不言自流。单位里,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喜欢安静的人,都是沉默寡言的人。真正的智者,从来不夸夸其谈;高谈阔论者,往往是肚里空空之人。沉默寡言,不是因为肚子里没货、无话可说,更是胆小怕事、不敢说话,而是看透不说破,揣着明白装糊涂,留出大量时间钻研自己的事情。
沉默寡言,是一种经历风霜、阅尽世态炎凉之后的淡定。人到中年,就要看透单位里的运行潜规则,开大会研究小事,开小会研究大事,不开会研究人事。领导想干的事情,不会征求你的意见;征求意见的时候,也许就是走过场。人家不把你当回事儿,你又何必把他当回事儿。沉默寡言,不是装傻,而是亮明自己的态度,透出一种“此地无声胜有声”的力量。
罗胖子曾说过一句名言: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此话蛮有哲理:解释多了,显得你心虚;解释多了,显得你缺乏自信。年轻的时候,大家都爱解释,那是因为生怕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职场上的年轻人,被领导批评几句,就睡不着觉,非要找领导解释一下,其目的还是害怕领导误解自己,耽误了自己的美好前程。
人到中年,哪怕自己的人生不够剽悍,也没有必要再去解释了,自己活得自信点,走自己路,管别人怎么看你!人到中年,如果没有原则性的误解,无需向别人解释。懂你的人,无需解释;不懂你的人,解释了也没用,甚至越解释越乱。人到中年,自尊心就不要那么强了,学懂仓央嘉措的诗句:人世间,除了生死,其他的都是闲事,何必浪费口舌去解释。内心强大的人,深藏不露、低调自守、潜居抱道、明珠暗藏,活得通透,活得痛快。除了生死,其他都是浮云,自己才是自己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