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笔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
在浙江省杭州市白堤尽头西泠桥畔有一座历史名人墓地,这块墓地绿树成荫,庄严肃穆,墓整体呈方形构造,其材质选用的是花岗岩,高度达1.7米,墓座上端为汉白玉雕全身塑像,塑像一袭大襟唐装,左手按腰,右手按剑,眼望西湖,尽显英姿飒爽之态!

秋瑾墓地
那么这座历史名人墓地到底是谁的呢?我们如果仔细查看墓座背后的墓表便会发现长眠于此的历史名人不是别人,正是近代著名女民主革命家,有着“鉴湖女侠”之称的秋瑾。
秋瑾是为了推翻清廷这个封建王朝献出宝贵生命的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她与吕碧城并称为“女子双侠”,是近代中国女权运动的开创者之一。
秋瑾出生在福建省云霄县城一个官宦世家,祖父秋嘉禾官至厦门海防厅同知,父亲秋寿南曾任郴州知州,母亲单氏则是一位名门闺秀。秋瑾在家中排行老二,在她的上面有一个哥哥,下面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孩童时代的秋瑾聪慧,活泼,颇有悟性,因而被父母亲寄予厚望,而为了将秋瑾培养成才,秋瑾的父母亲安排她与兄长一道在家塾读书,学习。秋瑾则十分争气,在11岁时便可吟诗作对,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小才女。
1890年,秋瑾15岁那年,她的祖父秋嘉禾卸任后,便带着一家人举家迁往浙江生活,到了浙江生活后,秋瑾跟着自己的四表兄习武,练就了一身精湛的武艺。
1891年,秋瑾的父亲秋寿南调任外地做官,秋瑾则跟随在左右,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在这场战争中接连吃下败仗,这让秋瑾悲愤不已,写下诗文,忧愁时局。
1895年,秋瑾20岁了,长成了一个大姑娘,到了适婚出嫁的年龄,作为父亲的秋寿南便托人说媒,将宝贝女儿嫁给了湘乡神冲的青年才俊王廷钧。

同年四月初五,在荷叶神冲老铺子,在双方亲朋好友的见证和祝福下,秋瑾与王廷钧喜结连理,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二人切磋学艺,琴瑟和谐,过着十分融洽的夫妻生活。
婚后不久,作为妻子的秋瑾为王廷钧生育一子,使得这个家庭至此充满了欢声笑语。
1903年,王廷钧靠着捐官,来到京师任职,作为妻子的秋瑾则是带着孩子与王廷钧一同赴任,到了京师后,秋瑾亲眼目睹了外国侵略军的野蛮行径以及清廷的软弱无能,这就让她义愤难已,决心用实际行动来唤醒民众,反抗侵略军。
为此,秋瑾作出了她人生中的一个重大决定,那就是准备东渡日本留学,学习救国之法,然而,秋瑾的丈夫王廷钧极力反对她前去,二人为此发生了激烈的言语冲突,最终,在秋瑾的一再坚持下,她如愿来到了日本留学。
在日留学期间,秋瑾不仅精进了学识,开拓了眼界,还在这里结识了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革命志士,受革命思想的影响,走上了革命之路,并在1905年7月,在黄兴寓所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1906年,因抗议日本政府颁布取缔留学生规则,秋瑾提前结束了她在日本的留学生涯,回到了中国,回到中国后的秋瑾以老师的身份作为掩护,开始与浙江等地的革命党人士进行联系,准备发动起义,但是由于萍浏醴起义的失败,清廷开始派兵疯狂搜捕革命人,使得革命党人不得不将其它的起义之事搁置停顿。
起义之事搁置后,秋瑾创办了《中国女报》,宣传妇女平等,号召妇女解放自强,为当时的妇女平权事业做出了有力贡献。

一年后,秋瑾与浙江、安徽两省的革命党人士商议在1907年7月6日共同发动起义,互相响应,结果,与秋瑾共谋起事的革命党人士徐锡麟发动安庆起义时,行动暴露,导致安庆起义失败,也导致了准备在浙江发动起义之举的秋瑾也被暴露了身份,遭到了清兵的搜谱。
当时,秋瑾身边的革命志士以及好友纷纷劝说她逃离,暂避清兵的追捕,秋瑾却选择了婉拒了他们的好意,选择留守大通学堂,等候清兵前来。
1907年7月13日,清兵大队人马杀到,此时大通学堂里的革命党人再次劝说秋瑾从后门离开,由他们来抵挡前来搜捕的清兵,但这时的秋瑾依然选择留守迎战,随后,清兵杀进大通学堂院内,与秋瑾带领的革命党人士展开了战斗,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双方互有伤亡,清兵人数众多,最终秋瑾等革命党人寡不敌众,纷纷被捕,被清兵关进了监牢之中。
在监牢之中,清廷的审问人员对秋瑾威逼利诱,让她交代其他革命党人士的所在以及消息,秋瑾则坚不吐供,以“秋风秋雨愁煞人”这份绝命书来回击清廷的审问人员。
绍兴知府贵福为此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在绍兴轩亭口刑场,枪决秋瑾,1907年10月29日,在绍兴轩亭口的刑场,一代女杰秋瑾英勇就义,时年仅32岁,为了革命献出了她宝贵的生命。
秋瑾英勇就义后,为人敢前来收尸,她的生前好友吴芝瑛、吕碧城等人很是痛心,便冒着危险,偷偷将她的遗体偷出掩埋,将其安葬在杭州西湖西泠桥畔。

吴芝瑛在秋瑾墓前
但是,后续又由于各种原因,秋瑾的墓和遗骨又多次迁移,直到1965年,才由杭州鸡笼山迁回西泠桥原葬处,才最终得以安稳,
现如今,这块墓地保存完整,绿树成荫,庄严肃穆,墓碑上正面嵌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四个大字“巾帼英雄”,令人回想起秋瑾的生平事迹,令人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