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红的母亲离世上热搜!她曾因介绍母亲的一句话,差点成被告

才高八斗小鱼 2025-04-15 12:47:18

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2025年4月13日22点19分,著名歌手韩红的母亲雍西不幸在北京离世,享年78岁。

雍西是著名的藏族歌唱家,经典歌曲《北京的金山上》就是由她首唱的,她还演唱了《一个妈妈的女儿》《卓玛驾起拖拉机》《雪山顶上》等脍炙人口的歌曲。

韩红的亲生父亲早逝后,母亲带着她再婚。由于与继父关系不睦,韩红被母亲送往北京跟随奶奶生活,这成了韩红心里解不开的结。

韩红与母亲关系冰冻期间,在介绍母亲时,因为一句话差点成为被告,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1997年9月21日,韩红应邀参加央视名牌栏目《半边天》的录制。按照栏目组的要求,韩红抱着吉他自弹自唱《北京的金山上》。

这首歌的首唱是韩红的母亲雍西,1964年她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业余文艺汇演首唱《北京的金山上》,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的高度赞誉。

《北京的金山上》的曲作者名叫马卓,当时是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团长。《北京的金山上》后经才旦卓玛翻唱,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

韩红在《半边天》栏目录制现场演唱完《北京的金山上》后说,这首歌是她母亲雍西写的作品。很多观众不知情,对雍西肃然起敬。

然而,曲作者马倬看了这期节目后非常生气,《北京的金山上》是自己创作的,怎么成了雍西的作品?

马倬1928年出生于陕西绥德,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他在绥德分区文工团、西北文工团当过演奏员。

1960年,马倬参加援藏工作,担任过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团长、西藏自治区文化厅文艺处处长等职务。

1980年,马倬举家迁往西安定居,他担任《群众音乐》(后改名为《音乐天地》)杂志的副主编。

马倬创作了100多首歌曲,主要有《拖拉机到了咱村庄》《采棉姑娘》《锣鼓咚咚响》《北京的金山上》等。

马倬觉得韩红的话是颠倒黑白,剥夺自己的劳动成果,便打电话给《半边天》的导演陈千。

陈千诚恳地向马倬承认了错误,说韩红年轻,说错了话,请他原谅,并愿意赔偿2000元,马倬接受这种解决方法。

但一个星期后,马倬与陈千再在电话里商量这件事时,对方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不仅不认错,还打算蒙混过关,事情变得焦灼起来。

1998年7月3日、10日、17日,《音乐周报》先后三次刊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调频《中国歌曲榜》,清清楚楚地写着《北京金山上》的作者是雍西。

随后,韩红接受了《生活音乐报》的采访,记者在文章里这样写道:雍西因创作、演唱《北京的金山上》而成名。此文被全国多家报纸、杂志转载。

马倬非常气愤,觉得韩红一而再,再而三地侵权,是对自己的巨大伤害。

1998年,马倬接受了《音乐天地》杂志记者阿音的采访,回忆了歌曲《北京的金山上》的创作经过。

据马倬介绍,1960年他进藏工作。1961年常留柱跟着藏族老艺人学唱了一首歌,名叫《北京的金山上》,请马倬再创作。

马倬加了两句前奏音乐,对最后一句音乐做了修改,并重新创作了歌词。

1964年,马倬和常留柱让雍西在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业余文艺汇演时演唱这首歌,雍西一举成名。

当时雍西才18岁,是西藏昌都被服厂的工人,文化程度不高,音乐知识缺乏,根本没有作词作曲的能力。

上世纪六、七十年底,多家媒体在介绍《北京的金山上》这首歌曲时,署名为马倬编词曲,有的署名马倬作词。由此可见《北京的金山上》的版权属于马倬。

在马倬的交涉下,1998年8月12日,韩红所在的北京经纪公司与马倬取得了联系,总经理程进与马倬在电话里沟通,并向马倬道歉。

8月13日,韩红与经纪公司的企宣詹华来到西安处理此事。

韩红及公司愿在报刊上进行更正,并商量赔偿经济损失,但双方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韩红与詹华回到北京后,马倬准备起诉韩红及其经纪公司。他律师都找好了,并写好了起诉书。

但毕竟马倬与韩红的母亲雍西有交情,他不想与韩红将关系闹得太僵,希望双方各退一步,他放弃起诉。

经过多次协商,马倬与韩红达成和解。其实上世纪90年代,韩红因为与母亲的关系很僵,多年不联系。

她差点被马倬推上法庭的事,雍西并不知道,韩红也没向母亲提过半句。

后来事情处理妥当后,雍西才从媒体上了解到前因后果,心里别有滋味。

雍西进入晚年后,韩红终于理解了母亲,母女俩有了正常往来。

2023年,韩红将母亲接到北京,母女俩相处在一个屋檐下。雍西老了,韩红人到中年,母女俩格外疼惜对方。

2025年4月13日,韩红的母亲不幸离世。雍西临走前叮嘱女儿:不设灵堂,不办仪式,一切从简。

韩红至今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一个人生活。母亲走后,韩红非常悲痛,状态不好,亲友协助她一起接待前来吊唁的歌迷、同事、朋友。

0 阅读:123

才高八斗小鱼

简介:才高八斗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