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800遍,孩子还是不听?学会这4招轻松应对!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2024-03-30 22:31:28

养孩子就像是种花,只有选对了浇灌方法,孩子才能真的“听见”你说话。

有妈妈在群里跟我抱怨:

15岁的儿子就像是没长耳朵一样,不管跟他说什么,都好像没听见,该干嘛干嘛,真的快要被他气死:

让他别玩游戏,早点睡觉,一小时后,照玩不误;

让他写作业别拖拉,1个小时的作业量磨蹭到2个小时才能写完;

说好国庆空出一天去看望姥姥,临去前突然耍小脾气,又不想去了……

作为家长的你,是否也有过同样的烦恼和疑惑,为什么很多事情你强调了不止800遍,但孩子还是不听?

01

为什么说800遍孩子还是不听?

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你是孩子,每天被说教800回,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妈妈怎么这么烦,总在唠叨一件事情。

这是大多数孩子都在心里琢磨过的一句话。

在你的需求里,总觉得多说几遍,孩子就会听,这是很多家长的误解和幻想。

而在孩子那里,过多的重复信息,会让他自动屏蔽。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超限效应」,即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这来自于作家马克·吐温的经历:

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

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

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由于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

儿童心理学家德雷克斯把听不见唠叨,提醒,说教的孩子称为-----“妈妈的聋子”;

吉诺特博士也指出,孩子对于大段的唠叨和提醒,能听进去的很少。

如果孩子犯错,父母多次重复说教,会让孩子经历“内疚不安→不耐烦→反感讨厌”这样的心理变化,最后甚至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也就是说,说800遍的效果,不会递加,反而会递减,不仅不听你的,还可能干脆跟你对着干。

02

小时候乖巧听话,怎么现在不听了?

心理学上表明,一个孩子的叛逆期有3个阶段,分别在2-3岁,6-8岁,以及12-16岁。

孩子小时候听话,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家长一直要求的就是听话,按家长的话做。

越小的孩子,越容易把父母的话当做圣旨。

当孩子到了叛逆期,自主意识不断发展,自由的天性,逐渐强大的身体,让孩子一下子就变得不听话了,而父母却不适应角色的转换。

孩子不听话带来的失控感、权威被挑战的挫败感,成为了父母执着的原因。

父母习惯于依赖拿手的“说教”、“指责”路径,指望着孩子还像小时候一样听话。

孩子不听,父母的“逆反心理”也上来了:你越是不听,我越要说。

双方僵持在那里,也就有了说800遍也不听的情况。

03

试试这几招,很有效!

1、少用命令语气,多给出替代方案

默薇老师讲过一个“让孩子一次听话”,简单行之有效——

主动给孩子提供选择,让孩子做选择题。

就像是考试一样,比起问答题大家更喜欢选择题,孩子也不例外。

比起家长给出的命令,他们更乐意有选择。

比如,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我们给出的选择可以是现在上床还是等五分钟后。

对于年龄大的孩子则可以完全让他们自己选择上床时间,因为他们还要对自己第二天早上按时起床去上学负完全责任。

选择权给到孩子,会让他感觉自己被尊重。

如果孩子不想要我们给出的选择,而是自己又说了一个选择,假如这个选择是我们能够接受的,那很好;

如果是不能接受的,我们可以说:"那不是一项选择。”

然后,再重复一遍我们给出的选项以及“你来决定”。

当然,孩子们对很多事情不能有选择,比如要不要做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需要完成,但我们可以让孩子选择他们愿意什么时候做作业,比如放学以后马上做,晚饭前做,或者晚饭后做。

无论怎么选,每一个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

2、让孩子自己承担自然后果

孩子就是不听怎么办?自然用后果来说话。

如果孩子熬夜不睡觉怎么办?让他自己承担第二天迟到被批评的后果;

饭点不吃饭怎么办?妈妈默认你不吃是不饿,那就只能饿肚子了,忍到下一顿了。

需要注意的是,

“自然后果”是孩子做出选择所自然选出的后果。

假如我们说“好好吃饭,不好好吃饭就罚你不许玩手机!”

这样就变成了惩罚。

3、事先约定,温柔而坚定的执行

如果是事先约定好的事情,因为孩子耍赖反悔,父母妥协了,孩子会变本加厉,习惯用耍赖达到目的。

所以当孩子闹情绪时,父母要不急不躁,坚持自己的决定,可以等孩子情绪缓和下来再讲明道理;

当我们不评判孩子的选择,温柔而坚定的表达出观点,时间久了,孩子的心中自然会有一条规矩的界限。

4、适当的“视而不见”

如果孩子通过表现得与众不同来求关注,甚至是故意捣乱的方式;

亦或者处于青春期,和父母处于权利斗争的阶段,总是在争夺某件事上的控制权。

那么这个时候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视而不见。

因为反复的提醒、督促、批评,在孩子眼中都是目的的又一次达成,是一种强化。

比如妈妈说过很多次,洗好的衣服要叠好,吃完饭的碗筷要立刻刷了。

孩子从来不听,在这里,不听,不改,等于胜利。

所以像是叠衣服、刷碗这种小事就由他去吧。

看清楚孩子“问题行为”背后的目的和心理需要,才可能对症下药,进行真正有效的矫正。

一味地重复、唠叨,只会把双方都拉入烦躁、无力的深渊。

与其做一个重复说教孩子的父母,不如做一个有说服力的父母。

孩子在叛逆期,会通过各种行为挑战父母的权威,一旦挑战成功了,父母将权力拱手相让,面对孩子小心翼翼,话说再多遍,也都是耳旁风。

0 阅读:0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