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执意要开除毛泽东的校长张干,临终前交代儿子:给毛主席写封信

豌豆侃法 2024-11-15 10:11:31

前言

1914年,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湖南省第四师范学校。然而在半年后,第四师范学校和第一师范学校合并,第四师范学校的全体师生都要搬去第一师范学校。这一变动让张干成为了毛泽东的新校长,殊不知两人之间的“风波”已经埋下了伏笔。

后来湖南省议会颁布的一项新规定直接让两人“针尖对麦芒”了,当时身为校长的张干执意要开除毛泽东的学籍,两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事出有因

在1915年的时候,湖南省议会规定:从秋期开始,每个学生都必须交10元的书杂费。这一规定让学校里炸开了锅。要知道在当时,10块钱可不是个小数目,这对那些本身就家境不好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学习路上的绊脚石,很有可能他们就要因此被迫放弃学业了。

所以在当时,为了抵制这个新规定。学生们自发组织起游行,拿着“反对”的标语到湖南省教育署门口抗议。这件事传到了当时的校长张干耳朵里,得知自己学校的学生在教育署门口“闹事”时,他非常愤怒,亲自去教育署门口教育自己的学生。

“你们这样成何体统!这种行为简直是无理取闹!赶快回学校去上课!”张干赶到教育署门口用严厉的口吻批评这些拿着标语抗议的学生们。然而学生对张干的行为同样也是很不满,他们认为这么“不合理”的一项规定,张干身为校长不但不阻止而且还不让他们“维护自己的权益”,在他们眼中张干这个校长也让他们感到失望极了。

“恼羞成怒”

经过这一场“闹剧”,更是有人传出这个规定其实就是张干为了“讨好教育署”主动提出的建议,这个传闻越传越远、越来越“真”,于是在第一师范学校掀起了一场“驱逐校长张干”的运动,更是为了这项运动写了一封《驱张宣言》,在这份宣言中写满了张干的“不良作风”,并印发多份传阅。

然而这份《驱张宣言》在当时的毛泽东看来觉得非常“小儿科”,他觉得上面所写的东西并没有太大的“杀伤力”。俗话说:打蛇打七寸。下手就要点到“致命点”,一招制“敌”。于是毛泽东又重新写了一份新的《驱张宣言》,在这份新的《驱张宣言》中,尖锐地抨击了张干的“所作所为”,对上逢迎、办学无方等等。

除了印发新的《驱张宣言》外,他们还向督学抗议说要是“张干一日不下台,他们就一日不上课”,以此来威胁督学,最后督学也不得不答应这个要求。

张干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在知道这个《驱张宣言》是毛泽东所写的时候,立刻就要把以毛泽东为首的17名“闹事者”赶出学校,执意要开除他们的学籍。然而当时的几位教员却联合起来劝阻张干收回这个决定,并表示如果不收回这个决定他们也罢课。

最终,张干收回了这个决定但是对毛泽东处以“记大过”的惩罚,随后他觉得这件事闹得太大让他觉得自己没有颜面继续在这个学校担任校长了,主动递交了辞呈。

苦学成才

其实这件事和张干一点关系也没有,确实是湖南省议会所作出的决定,他作为校长只是按规矩执行了议会所颁布的新规定。然而张干的性格比较刻板,他秉承着按规矩办事的原则却没有考虑到部分有困难学生的难处,这才导致了和学生们之间的误会。

其实张干也是个命苦的人,他在十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而母亲又身体不好经常生病,他的二哥和三姐也接连地夭折离世。他能上学全靠他的大哥卖豆腐和一些亲戚的资助。虽然家境贫穷,但是张干从小就聪慧,在平时放牛砍柴的时候也在心中默默背诵。

经过他的刻苦学习,在1905年的时候他通过了统考进入了湖南省中路师范学堂中学习,随后以优秀的成绩毕业,最后成为了第一师范学校的校长。

“不计前嫌”

在从第一师范辞职后的张干和毛泽东走上了两条不一样的道路,张干在从第一师范学校辞职后,到省立六中继续着他的教育事业,而毛泽东则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两人再无交集。

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以和平的名义邀请毛主席到重庆谈判,张干在报纸上看到了这件事后,他担心毛主席会拒绝谈判,随后给毛主席发去电报,在电报中他劝毛主席“应召赴渝”“幸勿固执”“顾全大局”。

而张干也是在后来了解了国民党的狼子野心后才后知后觉中才觉得自己这番“好心”似乎有“偏袒”蒋介石的意思,但是因为这封电报并没有得到回复,所以他也不清楚毛主席到底有没有看到这封电报。

后来张干在1949年时因为年老辞去了工作,回到老家买了一份田产。正是因为这份田产,所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他被划为了地主,此时的他生活窘迫,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又重返长沙做起了老师,尽管如此他有时甚至还会吃不上饭。

1950年,周世钊到长沙看望自己的老校长张干,两人一番交流后周世钊对张干询问道:“润之写信约我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张校长有什么要我帮您转达吗?”张干听完心里略带苦涩,自己这位昔日的学生如今成为了国家的主席,他自然是有千言万语想要和他说。

然而想到自己曾经要开除毛主席的决定还给他记了大过,早些年又给他发去了电报,他纵然有千言万语想说却也是觉得无颜开口,张张嘴就说了一句话:“你代我向他问个好吧。”

报得三春晖

然而其实毛主席心里对这些小事早就不记得,也不会去计较。他还主动向别人问起张干的状况,在得知他生活不易时,立刻亲自给湖南省政府主席致函,请求对张干伸以援手,还将自己的部分稿费一并寄了过去。

张干便收到了政府寄去的津贴:1200斤大米和50万人民币(旧币)。在张干知道这是毛主席特意为他申请寄来的津贴时,感动得夜不能寐,第二天就给毛主席写信表示自己的感谢。随后毛主席也亲自写了信回信,在1952年国庆前夕,张干收到了毛主席的回信在信中毛主席还邀请张干前去北京游玩观礼。这让张干非常激动,随即收拾行李前去北京。

在张干北京之旅中,两人终于把当初的“前嫌”当面说明白,张干也才知道毛主席根本就没有因为那些事怪过他。在临别之际,毛主席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亲自送别张干,但是他让自己的一个工作人员前去替他送别,工作人员还抱着一个包裹。打开包裹里面是一沓钱和一瓶毛主席为了张干的健康亲自寻来的鹿茸精,那沓钱也是毛主席自己的稿费。

到了1967年的时候,张干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在临终之际他的心里还是挂念着毛主席,交代儿子:“替我给毛主席写封信......这些年来,多谢他的照顾......”

结语

张干作为校长,对于教育的执着和坚守值得我们学习。他面对学生的不满和学潮,始终坚持教育初心,尽职尽责地履行校长的职责。尽管毛主席在当时与张干校长在教育理念上可能存在差异,但毛主席后来仍然尊重并理解教育工作者的不易和付出,愿意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毛主席对张干校长的包容领悟,不仅展现了个人的高尚品质,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教会我们在面对冲突和分歧时要保持冷静、理性和包容的态度。

信息来源:凤凰资讯《毛泽东和他早年的校长张干》

湖南省文史研究馆《记教育家张干:担任一师校长 当过毛泽东的老师》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毛泽东与张干二三事》

央广网《谁是毛泽东“最敬佩的老师”》

湖南日报《张干:被毛泽东轰下台的校长》

文|芷缘

编辑|芷缘

0 阅读:313

豌豆侃法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