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途多舛的唐寅永不知,同样“神童”加身的他为何会和王守仁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

聚光灯下的剧外人 2024-07-23 22:43:03

唐寅,也就是唐伯虎,自幼聪颖过人,他是苏州才子,早在参加会试之前,便已闻名天下。他十八岁参加乡试,一举夺得解元。若无意外,他会像商辂一样,继而夺得会元、状元,也就是传说中的“连中三元”。事实证明,他也的确有那个能力,因为会试中的一道题,几乎难倒了所有的考生,只有两个人交出了完美的答案,而这两个人中,其中一个便是唐寅。然而,由于下面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彻底改写了唐寅的命运。

乡试中,因为唐寅的文章写得实在太好了,主考官忍不住将他的文章送给了另一个人看——会试主考官程敏政(也就是李贤的女婿)。后来唐寅在上京赶考途中遇到了徐经(交出完美答案的两个人中的另一个人)。当然,此时的两人,还不知道自己命运的走向。徐经出于对偶像的崇拜,提议包吃包住跟偶像唐寅一路同行,唐寅愉快地接受了。

到了京城,两人便分开了。考完之后,两个人轻松地走出了考场(轻松是因为,只有他们两个人完美地解答了那道几乎难倒了所有考生的考题)。事情发展到这里依然没有什么,答出来说明你有本事。然而,当晚的宴会上,唐寅得瑟的老毛病又犯了,就像当初他参加乡试后放出的狂言“今科解元舍我唐寅,更有何人!”,只是这一次,把解元换成了会元,但是他忽视了,他身边的人不再是他的发小好友祝枝山、文徵明之类,而是他同届参考的敌手。

果然,唐寅被告了黑状,他这么笃定自己能拔得会元,这里面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一查就麻烦了,程敏政挑出的两篇有会元之才的佳作中,一篇出自唐寅,另一篇出自徐经。因为主考官程敏政早就看过唐寅之前的文章,对其青睐有加,莫不是想收为门生,而徐经是真的买通了主考官的仆人,事先得到了考题,鉴于唐寅和徐经及程敏政的“特殊关系”,唐寅被“连坐处罚”,贬为小吏,不得为官。

唐寅的仕途之路,就此走到了终点,他本想回乡找点安慰,没想到,之前笑脸相迎的父老乡亲、自己的老婆、书童下人投以他的只有藐视的目光,甚至连家里的看门狗都对他狂吠不止,甚至还追着咬他,面对这残酷的现实,唐寅从此一蹶不振,流连于烟花之地。直到20年后,宁王朱宸濠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唐寅十分高兴,以为自己总算遇到了明主,然而,很快他就发现,宁王是要拉着他一块造反。虽然他之前郁郁不得志,但好歹还留着性命,可是造反可是要掉脑袋的啊,于是风流才子唐伯虎便开始装疯得以“脱险”。经此一事,他彻底认清了自己的命运,从此纵情声色、彻底堕落。

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饮酒作乐摧垮了他的身体,也造就了他的书画艺术,其人物画,被认为三百年中无出其右者。

生在阳间有散场,

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

只当漂流在异乡。

唐寅的生前绝笔,道尽了他一世的心酸和不甘,他永远不会知道,博学多才、天资聪颖的自己,为何和年龄相仿,且同样“神童”加身的王守仁会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说到底是因为他的内心不够强大,他太悲观了,遇到事情,只会逃避。用于丹说文解字的一个字来形容唐寅,便是“急”,意思是心不宽,心量不够,容易着急,给自己的时间不够从容。而反观心学大师王守仁,为了一夕悟道,坚持不懈努力了三十年,即使被贬龙场驿开荒,即使被派江西去剿匪,即使孤身一人,也敢去对抗宁王的千军万马,并且每次都能做到不可能中的可能。“心外无物,心外无事,万古一心,万物一体”,王守仁的人生哲学已经到了如此高度,天下还有何惧?

话虽如此(说了个小插曲),面对眼前财大气粗、实力雄厚、力量悬殊且蠢蠢欲动的宁王,王守仁还是陷入了短暂的彷徨中。

未完待续!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图作者,侵删!参考文献:《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著

0 阅读:4

聚光灯下的剧外人

简介:看好书,评好剧,本号主要分享影视评、书评和名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