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7年,布拉格之战,73岁元帅施维林阵亡沙场,被炮弹炸碎。腓特烈一度神情沮丧,但以12万的兵力优势,还是击败了奥地利卡尔亲王,惨胜收场。
1756年,腓特烈毅然选择站到英国这边,攻入萨克森,七年战争爆发,腓特烈大帝与特蕾莎女王,再次对决。
特蕾莎以超强的外交手腕,把法国、沙俄、西班牙拉到自己这边,结成同盟,以40万兵力从四面攻打普鲁士。
腓特烈惹恼了欧洲强国,但他并不畏惧,因为英国可以给他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持。再则,腓特烈对自己的军事能力以及普军战斗力很自信,认为可以将联军各个击破。
腓特烈、施维林两路出兵,进攻波西米亚,围攻布拉格,以12万的优势兵力,发誓要拿下城池。一旦拿下布拉格,腓特烈将打通进攻维也纳路线,提前让奥地利退出战场。
特蕾莎女王以卡尔亲王、布劳恩将军为帅,带着6万5千兵马救援布拉格。此外,道恩元帅等也分路出击,赶往布拉格,支援卡尔亲王。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布劳恩战斗经验丰富,火速进军到布拉格,与卡尔亲王汇合。此时,普鲁士两路大军尚未汇合,布劳恩建议主动出击,各个击破。
卡尔亲王不愿意此时决战,他此前连续被腓特烈击败,心有余悸。卡尔亲王的设想是,等道恩元帅以及各路援军抵达后,再进行决战。
布劳恩据理力争,但卡尔亲不同意。布劳恩大怒,说出奥军粮草补给困难,一旦战事拖延,后果不堪设想,却没啥用。
卡尔亲王把居民放出城外,然后部署防御,加固布拉格城外的堡垒,准备打防御战。如此,腓特烈、施维林得以从容调兵,完成对布拉格合围。
施维林的左翼率先进攻,他以40门重型火炮对着奥军防御工事倾泄弹药。布劳恩见状,立刻调集万余士兵,加强塔博尔山防御,与普军对射。
双方相互炮击,持续两个多小时,谁都没有脱离阵地发起冲锋。此时,奥军缺乏弹药的弱点暴露出来,火药消耗过半,经不起持久战。
卡尔亲王下令士兵停止炮击,躲进掩体。施维林察觉到奥军弹药不足,立刻调来温特菲德的步兵,让他在炮火掩护下,从维尔他瓦河的干涸处进攻。
春季作战,连日下雨,干涸处的河床成为一片沼泽地,但普军并不知道。普军士兵刚踏入河床,就陷入了泥地,温特菲德被炮弹击伤,撤出战场。
前锋受伤,又陷入沼泽地,普军乱了阵脚。布劳恩抓住机会,立刻组织炮兵,朝着河床猛烈开火,普军被炸的血肉横飞,左翼到了溃败边缘。
施维林元帅见状,赶紧下来指挥战斗,把普鲁士军旗扛起来,试图阻止溃败,并重新摆好战斗队形。此时,一颗炮弹飞过来,施维林被炸成碎片,年73岁。
元帅阵亡沙场,普军士气低迷。腓特烈无奈,只能亲自赶到左翼指挥,却无济于事。
布劳恩看到普军大乱,便决定杀出阵地,渡河发起进攻,摧毁普鲁士的炮兵阵地。谁知,布劳恩也陷入沼泽地,被炮弹碎片击中,不治身亡。
双方大将都阵亡,谁也占不到便宜。但是,腓特烈却察觉到了新的机会,奥军右翼过于突出,中军缺乏掩护,故而决定从中路突破。
腓特烈把左翼指挥权交给齐腾,让不伦瑞克亲王集中炮兵、步兵主力,猛攻奥军中路,迫使卡尔亲王调兵救援,并投入预备队参战。
卡尔调兵后,右翼薄弱,齐腾的左翼骑兵乘势渡河,利用干草填平沼泽地,然后绕出奥军侧翼对塔博尔山堡垒发起进攻,并夺取要塞。
为了阻止更多普军渡河,卡尔亲王又把军队调到右翼,与普军在河床处交战。如此,双方把精力放到了这片泥藻,战况异常激烈,都死伤惨重。
此时,普鲁士兵力众多的优势体现出来了。腓特烈在战前留下了凯斯的3万大军,让他在双方激战时寻找机会渡河,杀向布拉格,截断奥军退路。
凯斯迂回成功,普鲁士军队出现在布拉格城下。卡尔亲王担心城池陷落,自己成为俘虏,只能放弃布劳恩军团,逃回城里固守,普军赢得会战胜利。
此战,普鲁士阵亡一万五千余人,奥军阵亡八千多,但另有一万多被俘虏。双方军官损失,都是四百多人,许多优秀指挥员殒命沙场。
腓特烈赢得会战胜利,却是惨胜,他不但失去了施维林这位能独当一面的元帅,普军骑兵、战马损失更大。
卡尔败退入城,腓特烈开始攻坚作战。此时,道恩元帅来了,他带着奥地利的二流部队,以及沿途收集溃逃士兵,组建一支数万人马的救援军团。
科林之战,道恩把腓特烈打得抱头鼠窜,普鲁士速战速决计划破产。此后,道恩元帅接替卡尔亲王,节制各路兵马,腓特烈迎来了人生的劲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