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江西兴国县的一处烈士陵园,秋日的阳光透过树梢洒在地上。73岁的刘法玉在儿子的搀扶下,缓步走向一座墓碑。那是她阔别已久的丈夫赖来发的墓碑,刻着“红军烈士赖来发”的字样。几十年前,赖来发为革命献身,而刘法玉则一生漂泊。她轻轻抚摸着墓碑,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烽火岁月。
正当她准备起身离开时,旁边的一块墓碑突然吸引了她的注意。那上面竟然刻着“红军烈士刘法玉”几个字——这不是她自己的名字吗?
刘法玉的革命起点
刘法玉出生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父母靠微薄的收入养活七个孩子,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因为实在无力负担那么多孩子的生活,他们不得不将年幼的刘法玉送到赖家,成为一名童养媳。童年时期的刘法玉经历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年纪轻轻就体会到了生活的沉重,过早地学会了坚强。
赖家待她还算厚道,特别是与许多其他童养媳遭遇的刻薄对待相比,刘法玉的生活显得温暖许多。赖家的经济条件虽不富裕,但他们从未苛待过刘法玉,反而把她当成了家庭的一份子。尤其是她的前夫赖来发,对她十分关爱。
随着年龄增长,刘法玉逐渐接触到了一些进步思想。她开始对周围的社会不公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她看到贫苦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地主和富人却过着奢侈的生活,这样的对比让她感到愤愤不平。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到村里有人提起红军,说这是为老百姓争取利益、打倒压迫者的队伍,这让刘法玉的心中燃起了一股热情。
起初,刘法玉对自己参加红军的想法有些犹豫,不知道是否该将这件事告诉赖来发。毕竟,作为一个已婚的童养媳,参军对于当时的社会规范来说并不寻常。终于,她决定把这个想法告诉赖来发,准备迎接他可能会不理解甚至反对的反应。让她没想到的是,赖来发听后没有丝毫犹豫,反而当即表示支持她的决定。他对刘法玉说:“红军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好队伍,我们一起去!”1933年的春天,刘法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长征途中的牺牲与坚持
随着长征的号角声起,刘法玉与赖来发与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一起,开始了他们艰苦卓绝的征途。
穿越湖南时,红军进行了著名的湘江战役。战斗异常激烈,刘法玉和赖来发所在的部队被派去掩护主力部队安全撤离,与追兵展开对抗。部队在撤退到贵州的过程中,面对更为复杂的地形和更加频繁的空袭,指挥部决定利用贵州复杂的山地进行有利防守。
在一次突如其来的空袭中,刘法玉所在的单位被迫分散,以避免遭受更大的伤亡。刘法玉和几名伤员在混乱中被迫退入一个位于半山腰的山洞中暂避。山洞内阴暗潮湿,伤员们的情况令人担忧。尽管自己也身心疲惫,刘法玉还是尽力照顾周围的伤员,帮助他们处理伤口,分发干粮和水。
突然间,一位气喘吁吁的战士冲进山洞,面带悲痛的消息:赖来发在一次掩护战友撤退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刘法玉在战友的帮助下,为赖来发临时筑了一个简单的墓,位于一处隐蔽的山谷中。他们在墓前默哀,然后继续踏上征途。
执行秘密任务
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抵达了四川,队伍虽然经过长途跋涉已经疲惫不堪。刘法玉和钟三秀在此时受到了彭雪枫的召见。彭雪枫是红军中的一位重要领导,他向两人交待了一个紧急任务——前往武汉,接触一位代号“曹医生”的同志,任务是采购一批急需的药品。
进入武汉后,刘法玉和钟三秀通过几位地下党的同志顺利找到了“曹医生”。就在药品采购刚开始进行时,情况突然急转直下。国民党的警察似乎察觉到了某些异常,巡查和搜捕力度逐渐加大。
为了不引起怀疑,刘法玉和钟三秀与“曹医生”分头行事。在一次物资交接的过程中,曹医生被国民党特务盯上了。刘法玉和钟三秀从隐蔽处看到曹医生被包围,眼看无法脱身,他当机立断,将手中的资料藏在身旁的缝隙中,随即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最终,曹医生英勇牺牲。
面对如此突如其来的变故,刘法玉和钟三秀没有时间悲痛,她们迅速离开了现场。然而,敌人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没过几天,两人也在一次转移途中被捕。她们被关押在国民党的监狱中,狱中的环境恶劣,敌人为了逼她们透露红军的情报,采取了各种酷刑和折磨,但刘法玉和钟三秀始终咬紧牙关,没有透露任何秘密。
在监狱中,她们被关了整整六个月。监狱里充满了敌人的严密监视和折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某一天,她们突然被押上了一辆军用卡车,敌人似乎是要将她们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突然,山林中传来了密集的枪声,刘法玉和钟三秀立刻意识到,有同志前来营救了。卡车周围的敌人迅速散开应战,交火声不绝于耳。
就在混乱中,有人在山林中大喊:“同志们,快下车!赶紧跑!”刘法玉和钟三秀没有丝毫犹豫,她们迅速跳下了车,双双滚落到山坡下。山坡陡峭,泥土松软,两人翻滚了好一会儿才停下。借着夜色和山林的掩护,朝着安全的方向拼命奔跑。
战后生活
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刘法玉一直在寻找红军部队的下落。多年漂泊的生活让她对曾经的战友和部队充满了牵挂,但时局的变化和战乱的影响让她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一天,在河南的黑龙集,她遇到了一位木匠,名叫张金玉。这
张金玉一听到刘法玉提到红军的事情,便讲起了几年前的一些记忆。他说,当时一支红军队伍途经他家,虽然只停留了一晚,但给当地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红军纪律严明,吃了百姓的东西都会留下钱,绝不像有些其他的军队那样随意抢夺。刘法玉继续追问张金玉,红军过后是否还留有什么线索。
张金玉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说:“那支部队早就远走他乡了,已经过去好几年,再想找恐怕不容易。”尽管如此,刘法玉并没有放弃,她缠着张金玉,央求他带着自己去寻找那支部队留下的任何线索。张金玉见她如此执着,便答应了她的请求,带她去村里走访可能知道更多消息的老乡。他们一路走访了附近的几户村民,有的村民还能回忆起当时的红军,但大多数人对红军的去向却已经不太清楚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刘法玉寻找红军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她也慢慢地与张金玉相处熟络起来。张金玉是个老实厚道的木匠,平时做些家具、修补农具,日子过得虽不富裕但也算安稳。他见刘法玉四处奔波,心中有些怜惜,便邀请她留在他家暂住。刘法玉答应了。
1948年,刘法玉与张金玉结婚。那时的婚礼简单朴素,没有太多的仪式和热闹的场景,只有几位亲朋好友在一起吃了顿便饭,表示祝贺。
婚后,刘法玉正式成为了黑龙集的一名普通农村妇女。她从前线的战士,变成了一个与村民们一样,早起劳作、料理家务的人。日子虽然平凡,但刘法玉对这种生活并不陌生。她的童年生活就在农村,作为童养媳,她从小干惯了农活,如今她重新回到田间地头,生活反倒显得平静安稳。
惊喜与重逢
1985年,张金玉去世了,伴随着张金玉的去世,家里的日子一下子显得冷清了许多。孩子们也都已经长大,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和家庭。看到母亲渐渐孤单下来,几个孩子商量后,决定带她回江西老家看看。
1986年,已是73岁高龄的刘法玉,终于在家人的陪伴下,踏上了归乡之旅。她的几个孩子忙前忙后,安排火车票,照顾她的一切生活起居。
经过几天的旅程,他们终于抵达了江西兴国县。当地的民政局早就接到消息,工作人员特意前来迎接这位老红军的归来。
走进陵园,刘法玉的步伐变得缓慢了起来。她沿着陵园的小路慢慢前行,最终在一块写有“赖来发”的墓碑前停下脚步。刘法玉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在墓碑前蹲下,伸手抚摸着那熟悉的名字。
就在她沉浸在与赖来发的回忆中时,身边的工作人员突然有些尴尬地告诉她:“刘大娘,您看,旁边这块墓碑……是您的名字。”刘法玉愣了一下,抬头望去,果然看到旁边竖着一块墓碑,上面刻着“红军烈士刘法玉永垂不朽”的字样。
工作人员解释道,当年红军在陕北会师后,刘法玉的战友们因为长期没有她的消息,误以为她已经牺牲。正当大家准备离开烈士陵园时,工作人员突然兴奋地提到:“刘大娘,您还记得钟三秀吗?当年和您一起跳车逃命的那位。”刘法玉当然记得钟三秀,那是她的老战友、老姐妹。工作人员继续说:“钟三秀也还活着,您们两位一直都没联系上,我们可以安排你们见一见!”
1987年,钟三秀踏上了前往河南黑龙集的旅程。多年未见,她一直惦记着那位和她共同经历了生死的老战友刘法玉。门开的一瞬间,两个老人几乎认不出彼此来——战争的痕迹和岁月的流逝已经改变了她们的容貌。
两天时间一晃而过,分别的时刻再度到来。她们站在院子里,久久地不舍得道别。临别前,钟三秀叮嘱刘法玉,一定要保重身体,并承诺下次还会再来探望她。
参考资料:[1]吕巍,马琳.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发展对策研究[J].幸福生活指南,2023(30):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