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得知关羽死讯,声泪俱下,为何闻听张飞死讯,只说了四个字?

云卷云舒旅人 2025-01-11 17:11:13

在汉末的历史进程中,存在一段令人颇感蹊跷之事,即关羽于襄樊战场深感压力沉重时,向驻扎在上庸的刘封请求援助,然而刘封却选择了作壁上观,并未及时发兵解救关羽。

01

刘封为何不救关羽?

从地理层面来讲,刘封所据守的上庸三郡与关二爷所主导的襄樊战场之间距离较远,与襄樊战场的直线距离大约为500里,它使得两地之间的军事支援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风险。

从军事视角来看,刘封拒绝增援关羽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当时,刘封刚刚占据上庸不久,该地区的内部局势尚不稳定,人心惶惶,各方势力还处于整合与磨合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刘封贸然出兵增援关羽,那么上庸极有可能会遭受曹魏集团的侵袭。一旦上庸失守,蜀汉在该地区的战略布局将被打乱,此前的努力也将付诸东流,甚至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对蜀汉的整体局势产生不利影响。

就私人情感层面而言,刘封拒绝出兵也有其原因。据悉,刘备未曾立刘封为继承人,其中一个重要缘由在于关二爷曾表示不予支持。这一态度无疑让刘封心中产生了不满和怨恨。

因此,当关羽面临困境需要支援时,刘封出于个人情感因素拒绝出兵,在情感方面似乎也合乎情理。

然而,能否增援关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属于技术问题,即是否具备出兵的客观条件;而是否出兵则是一个态度问题,体现了刘封对蜀汉集团以及对关羽的忠诚度。

如果关羽未败走麦城,或许刘备对此并不会太过在意,至多在事后对刘封稍加责罚。但关羽被杀,荆州也基本丢失,这对于蜀汉集团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打击。在这种严峻的情形下,刘备需要寻找一个替罪之人来承担部分责任,而拒绝出兵的刘封便成了最佳的甩锅对象。

恰在此时,刘封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反而自认为拿下上庸功劳甚伟,应当获得更大的奖赏。他沉浸在自己的功绩之中,对即将到来的危机浑然不觉,这种心态进一步加剧了他与刘备之间的矛盾。

祸不单行的是,关羽死后不久,与刘封一同镇守上庸三郡的孟达与他产生了矛盾。刘封自恃功高,对孟达颇为轻视,甚至做出了抢夺其乐队的不当行为。

这一举动严重伤害了孟达的自尊心,也破坏了两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加之曹魏集团趁机拉拢孟达,孟达遂生反叛之心,不久便联合曹魏军队,占据了上庸三郡,使得蜀汉在该地区的势力遭受重创。

至于刘封,虽然收到了曹魏的劝降书,但他念及自己是刘备的养子,出于对刘备的忠诚和对蜀汉的归属感,坚决不应投奔曹魏。最终,刘封被赶出上庸,无奈之下只好退回成都。

此时刘备筹备称帝,刘封因不增援关羽致刘备感情淡薄,其存在又威胁刘禅地位。关键时刻,诸葛亮指出刘封勇猛有威望,若接班会威胁刘禅,扰乱蜀汉稳定。

当时刘备为益州派崛起忧虑,刘封在世,他们可能借其旗号造反谋利,此风险刘备不敢承担。不久,刘备令刘封自尽,刘封临死感慨悔恨,刘备虽哭泣不止,但在赐死一事上不厚道,父子情未能善终,令人叹息。

赐死刘封后,刘备的称帝程序基本完成。

公元221年,刘备于成都武担山正式称帝,改元章武,同时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建立了蜀汉政权的核心领导架构。

一月后,刘备正式立吴氏为皇后,刘禅为太子,刘永和刘理各封王,进一步完善了蜀汉政权的内部秩序,蜀汉政权由此正式建立。

02

刘备得知张飞死讯

刘备刚登基、准备出兵与东吴决战之际,张飞被杀的噩耗传来。

刘备登基前,张飞驻守阆中,负责镇守蜀汉的重要军事据点。出兵时,他率部向重庆方向靠拢,欲与刘备会合后为关羽报仇。

不料,张飞即将出兵时,麾下的范疆、张达突然反叛,谋杀了张飞,并带着他的首级投奔东吴。

《三国演义》中对张飞之死有详细描写,称张飞常鞭挞下属,导致其下属心怀不满。开战前,张飞令范疆、张达三日造10万件白袍,二人因无法完成任务而求情,却遭张飞暴打,于是当晚便杀了张飞投奔东吴。

但正史中并无造白袍之记载,且从关羽被杀至刘备出兵时隔一年多,即便张飞造了10万白袍亦无用处,可见《三国演义》中的这一情节多为虚构。

《三国演义》中刘备为此次出征出动75万大军,然正史中刘备并无如此多兵力。若真有75万精锐且能供养,刘备足以抗衡孙权与曹操联军,可见这一数字存在夸张之嫌。

后世有史学家猜测,范疆、张达之刺杀或非偶然,背后可能是东吴暗中指使,否则难以解释二人杀张飞后如何能够顺利抵达东吴势力范围。

当然,对于刘备而言,原因或许并不重要,据史书记载,得知张飞死讯后,刘备仅言“噫!飞死矣”,人在极度悲伤时往往无言以对。

对刘备而言,关羽、张飞等不仅是下属,更是相伴数十年的兄弟挚友,他们之间的情谊深厚无比。

张飞之死使刘备对东吴的仇恨进一步加剧,其死被刘备归咎于东吴。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