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考古队打开皇室古墓,发现一件“不该出现”的东西,结果遍地都是宝贝

古有“事死如事生”之说,意思大抵是:(古)人生前是什么样的生活,死后也要享受同样的待遇;特别是古代富贵人家,厚葬之风尤为

古有“事死如事生”之说,意思大抵是:(古)人生前是什么样的生活,死后也要享受同样的待遇;特别是古代富贵人家,厚葬之风尤为盛行,“帝王家”刚好符合该要求。历代帝王作为最富贵的“人家”,不但劳师动众为自己修建豪华陵墓,墓内还要放置各种奇珍异宝。帝王陵墓把这些宝贝埋入地下,这些死去的人能不能享用不得而知,但能引来土夫子是确定无疑的。

话说2000年2月7日,农历正月初三,中华儿女正沉浸在春节的喜庆之中;每到夜晚来临,人们总能看到烟花升起,而后一声脆响,照亮夜空,当然还伴随着不绝于耳的鞭炮声。湖北钟祥长滩镇大洪村村民却从鞭炮声中感觉出一丝异样:鞭炮声似乎太大了,竟能感觉到地面在震动,房梁上的尘土也嗖嗖的往下掉;有人联想到了不远、传说中的“古代王爷墓”,难道有人盯上了这里?

经过难熬的一夜,有人趁着微亮的天光赶到镇上报案,公安机关在案发现场发现了一处疑似盗洞的爆炸点,随后将案件转交给了文物部门;一个省级考古工作队来到了大洪村,勘测后确定这里是明代“梁庄王”朱瞻垍的陵墓,因为古墓或已被土夫子盯上了,考古队决定对梁庄王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史载,“梁庄王”朱瞻垍,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九个儿子,在1424年被分封为梁王,封地就在今天的湖北省钟祥市;朱瞻垍死后谥号为“庄”,因此又被称为梁庄王。

其实“梁庄王墓”在圈内早已不是秘密,《钟祥县志》记载“梁庄王墓在兴都城南四十五里,城南村瑜灵山”,因为“不主动挖掘古代陵墓”的政策,梁庄王墓一直未被发掘,因此才保留至今。简单来说,发掘梁庄王墓,一开始就笼罩不祥的气氛:从盗洞来看,土夫子已炸穿了墓顶,或许已经得手了,如果真是这样,这座古墓的发掘价值就大打折扣;在挖开泥土,漏出墓门后,墓门内开始往外漏水,考古队调来三台大功率抽水机,这一抽就是十二天。

等没有明显的水流出后,考古队开始拆卸墓门,接下来的一幕更让人深受打击,一条红色的纺织品顺着水流漂了出来,看上去颜色鲜艳且保存完好,起初让考古队着实高兴了一把,理论上说,古代纺织品非常具有研究价值;但等到看清后,这件纺织品居然是一条毛巾,且毛巾上还印有“一九九九年制”,这再次证明梁庄王墓或许已被盗掘。

尽管如此,发掘工作还得继续。等拆开全部两道墓门,场景再次震惊了众人:原本该有两扇的石门,如今只剩下一扇,门后上千斤的“自来石”也不翼而飞,难道梁庄王墓早已遭受了大规模盗掘?随着发掘的继续,考古队在墓前室找到一些散落器物,大家多以为这是土夫子遗落的;实事求是地说,考古队对“出土珍贵文物”已经没了信心。等发掘至主墓室,大家再次被看到的景象惊呆了:在探照灯的照射下,泥浆中反射出别样的光芒,仅用肉眼都能分辨清楚,这是黄金、白银、宝石折射所发出的光。

经整理,梁庄王墓共出土文物5100件,包括金、银、玉、瓷、陶、铜、漆等器物;其中仅金银器就有800多件,玉器700多件,各类珠宝3400多件,总价值难以估计。根据统计,出土文物中含金量超过了16公斤,白银量过13公斤,各类名贵宝玉(宝石)超过了14公斤;不夸张地说,“梁庄墓”出土文物,暂且不说其历史价值,仅本身价值就足以称得上“价值连城”;当然梁庄王墓出土文物的历史研究价值,更是难以估量。

梁庄王墓可谓遍地是宝,这里举几个例子,梁庄王墓出土“郑和金锭”,是目前唯一可证明“郑和下西洋”的出土文物;“郑和金锭”有两块,上面分别铭刻“永乐十七年四月□日西洋等处买到,八成色金壹锭伍拾两重”的字样。据《明实录》记载,郑和在近三十年间七次“下西洋”,其中第五次“下西洋”是在永乐十五年五月至永乐十七年七月;“郑和金锭”上铭刻的“永乐十七年四月……西洋等处买到”,显然是郑和购买的黄金熔造地,后来被封赏给朱瞻垍,又被作为陪葬埋入梁庄王墓。

除了“郑和金锭”,尤为引人注目还有金镶宝石帽,冒顶上镶嵌一颗200克拉无色蓝宝石,这也是目前发现最大一颗蓝宝石;除此外,墓中还出土了金镶宝石带带銙、云形金累丝镶宝石簪、金累丝镶宝石青玉镂空双鸾鸟牡丹簪、金镶宝石绦等瑰宝,每一件都堪称国宝级文物。说到这或有朋友还没忘“墓室内漂出的红毛巾”,对此专家也给出了相应解释;这条“毛巾”应该是土夫子在爆破时用来堵炮眼的,巨大冲击力将其推入墓内,而后又随着抽水机的运作,这才以“墓室内漂出”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眼前。

或有朋友又问了“既然已经炸穿了墓顶,土夫子为什么没动那些珍贵文物呢?”其实很容易理解,前面说了,墓室内充满积水,数台抽水机连续抽了“十二天”,足见其水深;土夫子虽然炸开了墓顶,但想从如此水深的墓室中取出宝贝,其难度比炸开墓顶更高,这才给了考古队“抢救性发掘”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