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得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可李家的这本经,念了十几年还是没翻篇。2008年那会儿,老李下岗后开了间修车铺,媳妇王娟在纺织厂三班倒,儿子小磊刚上初中。日子紧巴巴的,但逢周末全家挤在八平方的厨房包饺子,热腾腾的蒸汽能把玻璃窗糊成毛玻璃。谁曾想,后来修车铺拆迁赔了二十万,这笔钱像块烧红的炭,把全家烫得跳脚——老李想换套学区房,王娟要存着养老,小磊吵着要出国。钱还没捂热乎,亲情先凉了半截。这世上最扎心的莫过于,穷的时候心在一块儿,有钱了反倒生出嫌隙。难道真是"可以共患难,不能同富贵"?
拆迁款到账那天,老李特意买了只烤鸭。油纸包刚拆开,小磊就举着手机嚷嚷:"爸!中介说首付就差二十万!"王娟筷子"啪"地拍在桌上:"你当钱是大风刮来的?"老李瞅着儿子亮晶晶的眼睛,想起自己当年为买婚房啃了半年馒头,心一软就要答应,王娟突然红了眼眶:"去年我子宫肌瘤做手术,连三千块镇痛泵都舍不得用..."话没说完,小磊摔门而出,烤鸭的油凝成白霜。
之后半年,家里像埋了地雷区。王娟把存折缝在秋裤夹层,老李半夜总摸去阳台抽烟。直到小磊高考前夜,老李发现儿子躲在操场哭——原来同学炫耀父母给买的限量球鞋,他嘴硬说"我爸妈要送我出国",被戳穿后遭了嘲笑。老李胸口像被千斤顶压着,转头把修车铺的转让合同签了。
搬家那天暴雨如注。王娟抱着褪色的结婚照缩在墙角,突然发现相框夹层露出纸角——竟是2003年老李写的欠条:"今欠王娟彩礼钱八千元,此生当牛做马偿还。"她噗嗤笑出声,笑着笑着泪珠子就砸在欠条上。那边老李正跟小磊较劲,一个非帮着扛冰箱,一个偏不让,父子俩在楼道里你推我搡,活像两只斗气的落汤鸡。
转机出现在小磊大学录取后。老
李喝得满脸通红,突然掏出个铁皮盒:"修车铺卖了十八万,加上利息..."王娟掀开盖子,里头整整齐齐码着三张存单,户名分别写着他们仨的名字。原来这倔老头天天跑银行,就为把拆迁款分成教育金、养老金和家庭应急金。小磊捏着存单的手直发抖,突然蹦出句:"爸,我以后给你买带电梯的房子!"老李揉着儿子刺猬似的短发,心想这傻小子还不知道,他小时候写"我的理想"说要开修车铺帮爸爸,那篇作文至今压在工具箱底层。
李家这场"金钱战争",活脱脱是现代家庭的缩影。钱这东西像面照妖镜,照得出贪婪,也照得见真心。老李一家折腾这一遭才明白,所谓亲情,不就是你惦记着我的秋裤夹层,我偷藏着你的童年作文?就像那锅周末的饺子,馅儿再寒酸,捏紧了皮儿就不露怯。如今小磊真成了汽修工程师,老两口还住在那套没电梯的老房子——用王娟的话说,"踩着嘎吱响的楼梯,才能听见当年谁在楼下喊饿"。要我说啊,世上最贵的从来不是房子车子,是那个愿意跟你分一张存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