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民警为何要克服机械执法?

晶源阅览趣事 2024-12-30 02:14:50
#律师来帮忙# “机械执法”,即民警在执法过程中,不顾实际情况与立法精神,僵化地按照法条字面意思行事,与严格执法有着本质区别。后者‬强调有效实施与公正执行‬法律,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公安执法应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和谐统一,既要避免工具主义曲解法律,也要纠正机械主义带来的法律僵化。近年来,公安机关法治建设虽取得显著成效,但基层仍存在以“严格执法”为幌子的机械执法现象,这种不顾情理、简单粗暴的执法方式,不仅损害了执法效果,也使公安机关陷入被动境地。如何确保公安执法既严格规范,又能体现人文关怀与“温度”,已成为公安机关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课题。 在接处警、执法办案、法律适用及社会管理等多环节机械执法屡见不鲜。接处警时,缺乏人性化处置,粗暴执法频发,对纠纷类警情简单推诿,求助类警情则态度冷漠,引发警民矛盾。案件办理中,往往偏重收集有罪证据,忽视从轻、减轻情节,证据收集缺乏逻辑,处理手法“一刀切”,且存在违规查扣财物、不听当事人申辩等问题。法律适用上,有时只注重客观结果,忽略主客观统一,案件处理偏离实际,如伤害案件中互殴认定泛化、正当防卫认定限缩,以及“寻衅滋事”口袋化等。社会管理环节,过分依赖强制力,忽视与沟通群众,办理业务时固守陈规,增加群众负担,信息采集时则态度生硬等‬。 机械执法危害深远,不仅直接损害党和政府的法治形象,还可能成为媒体炒作的焦点而‬引发负面舆情。不规范甚至错误的执法行为会摧毁公众信任,即便事后纠正,也难以弥补对执法对象造成的伤害。同时,机械执法侵害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即便是微小的失误,对当事人也是巨大的伤害,且“重管理轻服务”、“重打击轻保护”的做法更加深了其心理和情感创伤。机械执法还影响了法治建设,偏离了法治精神和立法目的,使法律失去应有的温度和意义。民警在执法时,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和严格的办案作风,更要秉持公正严明的法律操守和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避免成为冷冰冰的“执法机器”。 机械执法的客观原因多样且复杂。执法规范化建设存在短板,如‬执法制度不完备、执法行为不规范、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以及执法能力参差不齐,为机械执法提供了可乘之机。法治氛围的营造不足,公安内部法治文化建设表面化,社会面法治意识淡薄,民众对法律信仰缺失,执法权威弱化,导致民警执法倾向于机械化。警力效能发挥不足,基层警力捉襟见肘,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难以发挥最佳工作效能,执法办案时更倾向于走完程序,机械执法在所难免。加之法律规范适用的分歧,法条的原则性和抽象性增加了执行难度,民警在执法时更倾向于简单、直接地适用‬法条,从而引发机械执法。 机械执法的主观原因深刻且多维。部分民警法治观念淡薄,群众观点淡漠,法治理念和宗旨意识践行不到位,执法思维偏差、僵化,形成机械执法。民警‬因害怕被投诉或诬告,以及内部机械执法的压力,使得其‬在执法中只求“依法办事”,忽视了人文关怀。避责心态驱使民警倾向于机械套用法律法规,以规避风险和责任,而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多以惩处、追责为手段,缺乏教育引导,进一步加剧了民警的心理压力。懒政心理使然,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奖惩激励机制不客观等问题,综合‬导致部分领导和民警消极懈怠,落入简单、机械的执法窠臼,忽视了执法的质效。 治理机械执法,需坚持问题、目标、效果导向,多措并举,协同发力,确保执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公安机关需以“四个铁一般”标准淬炼民警,摒弃机械执法思维,展现更大作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改进执法方式,优化内部机制,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并统筹法律规范的模糊与明确。例如,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培训,构建智能化执法监督体系;健全执法制度,强化培训,构建智能化监督体系;改进执法方式,实行宽严相济等政策;优化警务与考核机制,完善队伍管理;加强内外部法治宣传,提升全警法律素养;提高立法技术,完善指导性案例制度。 综上‬,机械执法现象在基层公安机关的多个执法环节中屡见不鲜,既有客观因素如制度不健全、资源有限等制约,也有主观上如部分执法人员法治观念淡薄、执法方式简单粗暴等问题,不仅损害了法律的公正性,也损害‬了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对此‬,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不断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确保每一项执法行为都严格遵循法律程序。改进对外执法方式,提升执法的可接受性。优化内部工作机制,激发民警的执法活力,并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通过统筹法律规范的模糊与明确,切实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到实处,让公安执法既彰显力度又不失温度。
0 阅读:0

晶源阅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