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黄埔毕业生在抗日战场阵亡九成?黄埔确实敢战,但没有牺牲这么多

八年抗战期间,黄埔军校出来的那些将士,算是蒋介石起家的老本了,他们真的是损失惨重。中央军的军官里,大多数都是黄埔出身。就

八年抗战期间,黄埔军校出来的那些将士,算是蒋介石起家的老本了,他们真的是损失惨重。中央军的军官里,大多数都是黄埔出身。就像淞沪会战那会儿,牺牲了好多黄埔毕业生,蒋介石心里头别提多难受了。

黄埔军校的战士们到底有多少人上了战场打鬼子?又有多少人没回来呢?这几年网上老有一些不靠谱的说法,说黄埔军校毕业去抗战的有22万人,最后活下来的就1万多,意思是牺牲了绝大部分,快95%了。

高达九成的伤亡比例,这个数字一出来,立马震惊了不少人,黄埔军校的学生们真是勇猛无畏,敢于拼命。但仔细琢磨琢磨,这种说法其实漏洞不少。

黄埔军校出来的学员们,在当时算是挺有头脑和信仰的新一代军官。他们跟以前的军阀队伍比起来,打仗确实更有勇气。但如果说他们牺牲了95%,那简直就是瞎扯。

【01】

黄埔军校在1924年成立了,但要聊起正宗的黄埔学生或者黄埔毕业生,其实通常来说,只有广州本校头七届的那些毕业生,才配得上“黄埔生”这个称号。

说得直白点,前五期的黄埔生那才算是正宗的黄埔出身。从黄埔六期起,因为北伐战争打得火热,国民政府也挪窝到了南京,这时候的学生啊,就有了黄埔本校和南京本校两种说法了。

蒋介石在黄埔军校办到第七期时,就下令广州的黄埔军校停止运作,这意味着广州黄埔军校的历史走到了尽头。打那以后,黄埔军校主要就搬到了南京,并且换了新名字,叫做“中央军校毕业生”。

后来,在抗日战争那会儿,国民党中央军校,就是大家知道的黄埔军校,挪到了成都。那时候,战争闹得凶,每期招的学生人数都忽高忽低,有时能招到上千人,有时就只有几百号人。

咱们先不提前七届黄埔军校加起来毕业生才一万三千多人这事儿,就说国民党在大陆那会儿,把黄埔军校以及后来的中央军校办的23期学员都算作黄埔出身,总数也就四万一千三百八十六人。

从广州黄埔出发,一路走到南京的中央军校,后来又转到成都的中央军校,这二十三期黄埔出来的毕业生,拢共也就大约四万人。这四万人,基本上能算是蒋介石中央军里头的亲信骨干军官了。

那时候,蒋介石为了掌控地方军阀,不光是直接把他们收编进来,还有个挺关键的招儿,那就是往地方军队里安插自己的人,特别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军官。

今儿个添几个黄埔出身的军官,明儿个又增几个黄埔背景的部队,表面上看,军队的一把手似乎还是地方大佬的人马,但实际上,底下多半都已经被老蒋的那些黄埔系军官给把持住了。

那二十二万黄埔学生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02】

直白地说,黄埔军校正儿八经毕业的学员确实就那四万人。不过,黄埔军校和国民政府之间发生了好多事儿,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就有了不少分校。

举例来说,在“宁汉分裂”那会儿,汪精卫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搞了个武汉分校,这个分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足足有3万2千多人。

那这二十二万人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呢?其实啊,是把各个战区办的那些中央军校分校的毕业生也算进去了。

比如说,全面抗战一开始,武汉分校就搬到了湖南武冈,后来变成了中央军校的第二分校。还有啊,1926年的时候,南宁也办了个分校,但实际上,这所学校是被桂系军阀给把控着的。

比如说,黄埔校本部搬到南京之后,广州那边可没闲着,立马也搞了个广州分校。但这时候广州分校出来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粤军的子弟兵了。

到了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后,黄埔军校的各个分校就正式开始用“中央军校”后面加上数字来称呼了。这些分校加起来一共有九所,它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总数,好歹也凑够了22万这个数字。

这么说,那二十万的黄埔军校,包括本校和分校的毕业生,如果都算上,他们战死沙场的比例真的快接近九成了吗?

仔细琢磨一下就能明白,这基本上是没戏的事儿。黄埔军校出来的学员,个个都是军界的精英,就算是最基层的班长,那也是部队里的顶梁柱,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大的损失呢。

【03】

抗战一打完,国民政府立马动手算起账来,看看抗日战争那会儿咱们中国到底损失了多少。这个数字啊,后来还改过几回。最开始,说是有1,759,715人受了伤,1,319,358人没了命,还有116,593人不知所踪,加一块儿,大概就是3,195,666人。

得知道,这三百四十万是抗日战场上总的伤亡数字。里头真正战死的,也就一百三十二万多一点儿。官兵之间,伤亡比例大概是二十九比一,换句话说,军官一共伤了、死了十万七千人左右,当中战死的,大约是四万四千人。

这是中国抗日战争那会儿,所有军官的牺牲人数统计。里头不光有黄埔军校出来的,还有来自东北军、西北军、云南军、四川军、广西军、广东军的军官,当然,也包括了八路军的军官们。

在中央军里头,不光有黄埔出来的军官,还有好多是从最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的。特别是那些班、排、连的小头目,他们牺牲得最多,其实这些基层军官大多就是平平常常的老百姓。

黄埔军校确切的牺牲人数其实并不清楚,1944年6月,国民政府那边,何应钦经过一番调查和统计后,公布过一个数字,说是一万多人。

到了1944年那会儿,抗日战争还在拖着没结束。要说这场仗打到最后,牺牲的人数,一万多到快两万这个数,应该是比较靠谱的了。

说起黄埔军校在抗日战争中的巨大贡献,那真的是没得说。他们一共失去了四万多军官,这里面,差不多有一万多到两万,都是黄埔军校本部以及它各个分校培养出来的优秀学子。

不过,要是说牺牲了九成,黄埔军校出来的学生死了19万,那简直就是瞎扯。要是抗战那会儿,咱们中国的军队真的一下子没了19万基层干部,那还打个啥呀,干脆直接认输得了。

近代的战争里,真正挑大梁的是那些基层军官。就拿抗日战争来说,打得那么惨烈,中国军队里军官都快不够用了,出现了很大的缺口。

举个例子,在抗战爆发前,老蒋的亲信部队——中央军里头,那些从军事院校毕业出来的军官,已经撑起了军队军官的大半边天,差不多占了七成还多。这标志着咱们的军队,正一步步往近代化、正规化的路上迈进。

不过等抗战一结束,那些从正经军校出来的军官,占比才百分之二十七,剩下的全都是从部队里摸爬滚打上来的,或者压根就没上过军校。这并不是说军校毕业的就一定牛,而是说,哪怕是当个小军官,也得受过点教育才行。

对于这事儿,国民政府的各级军官们可都是满腹牢骚,就拿汤恩伯来说吧,他自己都开玩笑说:

很多干部其实并没有念过本科,学工程或兵器的也能管步兵,普通百姓也能负责军需物资,名单上看似啥专业都有,但其实大都是门外汉。

陈明仁在担任预备二师师长那会儿,他想了个法子,利用自己和分校主任李明灏的师生情谊,从他那弄来了80个黄埔军校14期的学员。陈明仁心里明白,要想把军队架子搭起来,还得靠这些年轻有为的军官。

黄埔军校的学子们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里,那可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他们的牺牲大家心里都有数,也为近代中国的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不过呢,咱们也没必要把他们捧得太高,过了头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