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战败后,诸葛亮冷冷地说了11个字,刘备听后立马赐死长子刘封

椰子族部落 2024-11-13 10:08:39

【引言】

东汉末年,三国争霸之际,荆州之地发生了一场改变历史走向的重大战役。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本该一举拿下樊城,却在孙权的背后偷袭下功亏一篑。当关羽父子在麦城遇难的消息传到成都,刘备悲痛欲绝,然而更让人震惊的是,诸葛亮仅仅说了十一个字,就让刘备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赐死自己的长子刘封。这个看似简单的决定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为何刘封会落得如此下场?诸葛亮说的这十一个字又蕴含着什么样的深意?

一、刘封的身世之谜

建安十三年的长沙郡,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乱改变了寇将军府上的命运。寇将军在与当地山贼的战斗中不幸战死,留下了年仅十岁的独子寇封。这场变故让原本显赫一时的寇氏家族陷入困境,府上的佣人纷纷离散,曾经热闹的将军府变得冷清。

寇封的母亲无奈之下,只得带着孩子投奔在长沙郡任职的刘氏族人。这位刘氏族人正是寇封母亲的兄长,时任长沙郡功曹。在舅舅的庇护下,寇封开始了新的生活。

恰逢此时,刘备因躲避曹操的追击,来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虽然接纳了刘备,但对这位远房族弟却并不十分信任,只是让他在新野驻扎。刘备为了打探荆州各地情况,常常出访各地官员。

在拜访长沙郡时,刘备注意到了这个不同寻常的少年。当时的寇封虽然年纪尚小,但已显露出不凡气质。他不仅能熟读兵书,还精通弓马骑射。更难得的是,这个少年对待下人十分宽厚,常常分享自己的食物给府中的仆人。

一次宴会上,寇封随舅舅参加接待刘备的宴席。席间,一名仆人不慎打翻了食物。众人正要训斥那名仆人时,寇封却挺身而出,说道:"战乱之年,能有一顿饱饭实属不易,何必因小事苛责?"这番话让刘备印象深刻。

刘备此时已经四十岁,却一直未有子嗣。他见寇封举止不凡,心生爱惜之意。通过打听才知道,这个少年正是已故寇将军的遗孤。寇将军生前曾多次协助刘表平定地方叛乱,在当地颇有威望。

于是,刘备便向寇封的舅舅提出收养寇封为义子的请求。对于寇封的舅舅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虽然刘备此时寄人篱下,但"刘豫州"的名声在外,将来未必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就这样,寇封改名为刘封,成为了刘备的长子。刘备对这个义子格外重视,不仅亲自教导其兵法谋略,还请来名师教授其诗书礼仪。在荆州的几年间,刘封跟随刘备南征北战,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将领。

寇封改姓刘后,与原本的寇氏家族依然保持联系。这种特殊的身份背景,让他在日后的军事行动中,能够得到不少当地豪族的支持。这也为他后来在上庸一带的军事行动打下了基础。

二、从义子到猛将的崛起

自从成为刘备义子后,刘封的军事生涯正式开启。建安十六年,刘备率军入川时,刘封随军出征。在这场征讨战役中,刘封首次展现出其非凡的军事才能。

当时,张肃率部在江州一带抵抗蜀军。刘封奉命率领五千士兵从侧翼包抄,在山林间设伏三日。当张肃的军队经过时,刘封突然杀出,一举击溃敌军主力。这次战役不仅让刘封崭露头角,更让诸葛亮看到了这位年轻将领的潜力。

随后在益州之战中,刘封被任命为前锋部队统帅。在与刘璋军队的对峙中,刘封采取了一个特殊的战术:他让士兵们在夜间沿山路布置火把,造成大军压境的假象,成功吓退了守军。这一计谋被后人称为"火光连营",被誉为益州之战中的经典战例。

建安二十年的汉中之战是刘封军事生涯的转折点。当时曹操亲自率军十万进攻汉中,形势危急。在一次遭遇战中,曹军大将夏侯则率精锐骑兵突袭蜀军营地。刘封临危不乱,立即组织反击。他命令弓箭手在营寨四周埋伏,等到夏侯则的骑兵冲到近处时,万箭齐发,当场射死夏侯则。

这场胜利极大地打击了曹军士气。曹操得知消息后,对左右感叹道:"想不到卖履的儿子也有如此本事。"这句话虽带有轻蔑之意,但实际上已经承认了刘封的战斗力。

在汉中战役后期,曹操派遣张郃率军偷袭定军山。刘封与张飞联手设伏,在山谷中围歼了张郃的部队。这次战役中,刘封展现出了非凡的临场应变能力。当张郃突破第一道防线时,刘封立即调动预备队伍,在谷口设置拒马,切断了敌军退路。最终,张郃损失大半兵力,狼狈逃回。

汉中之战后,刘封的军事威望达到顶峰。他不仅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在治军方面也很有一套。他经常与士兵同甘共苦,规定将领必须与普通士兵吃一样的伙食。这种做法极大地提升了军队的凝聚力。

刘封还重视军队训练,创立了"三箭定位"的练兵方法。他要求士兵必须能够在奔跑中连续射出三箭,且箭箭命中目标。这种训练方法为后来蜀汉军队的战斗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这段时期,刘封的部队成为蜀汉军中的精锐之师,战斗力仅次于关羽、张飞的部队。然而,随着势力范围的扩大,刘封即将面临一个重大的抉择,这个抉择将改变他的命运轨迹。

三、上庸之战与权力角逐

建安二十三年,刘备称帝后,为了巩固汉中与益州的统治,派遣刘封与孟达共同进军上庸。上庸地处汉中与南阳的交界处,地势险要,历来是军事要地。

此时的上庸由魏将申耽、申仪兄弟把守。这对兄弟在当地经营多年,与各路豪族建立了密切关系。刘封到达上庸后,首先派出使者与当地大族鲍氏接触。鲍氏族长鲍和在上庸根基深厚,掌控着重要的粮草供应。

刘封深知要攻下上庸,必须先争取地方势力支持。他派人送去一封亲笔信,信中提到了自己曾姓寇的身世。原来,鲍和的母亲正是寇氏族人。这层关系让鲍和态度出现转变,开始暗中支持刘封。

在获得鲍氏支持后,刘封开始实施围城计划。他命令部分军队在城东设营,佯装主力在此。实则暗中调派精锐,沿着鲍氏指点的秘密山路,绕到城西。申耽兄弟果然中计,集中兵力防守东面,西面防守空虚。

趁着一个雨夜,刘封亲自率军从西面发起进攻。守军措手不及,城门被攻破。申耽、申仪仓皇逃往南阳。上庸就此落入蜀汉之手。孟达对这个结果既惊讶又不满,认为刘封未与他商议就擅自行动。

占领上庸后,刘封开始推行一系列新政。他下令免除灾区税收,允许商队自由往来,并重新修订了租税制度。这些举措获得了当地百姓的支持。他还创立了"义仓"制度,要求富户在丰年储粮,以备荒年赈济。

在治理上庸期间,刘封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才能。他打破了传统的官员选拔制度,设立"举才辩试",让本地士人有机会通过考试进入官府任职。这一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位的垄断,为上庸注入了新的治理力量。

然而,这些改革也带来了新的矛盾。一些世家大族对刘封的新政心存不满。孟达更是暗中煽动这些不满情绪,在上庸形成了反对刘封的势力。刘封对此采取了怀柔政策,多次宴请本地豪族,与他们商讨地方事务。

建安二十四年初,刘封在上庸推行"均田制",规定土地超过规定数量的大户必须将超额部分让给无地农民耕种。这项政策虽然赢得了百姓拥护,却让一些大族彻底站到了孟达一边。

正当上庸局势日趋复杂之际,荆州传来消息:关羽在樊城之战中遭遇困境,急需援军。此时的刘封面临着严峻的选择:是率军南下支援关羽,还是继续留守上庸巩固政权。这个选择不仅关系到上庸的得失,更关系到蜀汉在荆州的统治。

四、樊城之战与军事失误

建安二十四年秋,关羽水淹七军,声威正盛之时,孙权背后偷袭荆州。刘封接到关羽的紧急求援信后,立即率军南下驰援。临行前,他将上庸防务交给心腹将领严颜,带领主力部队五千人星夜兼程向荆州进发。

刘封军队刚到南阳境内,便遭遇了吕蒙的伏击。原来,吕蒙早已得知刘封援军的行军路线,提前在要道设伏。刘封军队疲于奔命,又遭遇突袭,当即损失千余人。刘封不得不改变行军路线,选择绕道西进。

这个决定导致援军延误了五天时间。当刘封终于率军抵达江陵外围时,发现城中守军已经不足以支撑战局。江陵四周都是吴军的营寨,刘封试图从北面突围,却被周泰的水军阻断。

在这危急时刻,刘封想起了当年在上庸时结识的水军将领李严。李严精通水战,曾创造过以二十艘船击退百艘敌船的战绩。刘封立即派人联络李严,请求水军支援。然而,李严此时正在后方筹措军粮,未能及时赶到。

刘封被迫改变战术,命令军队沿着汉江北岸行军,试图从樊城方向接应关羽。途中,刘封遭遇了徐晃的魏军。徐晃以逸待劳,在夷陵之北设下埋伏。刘封的军队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

在这场遭遇战中,刘封表现出了非凡的应变能力。他命令军队摆出"鱼鳞阵",以重甲兵为前锋,轻兵在后,且战且退。这个战术虽然暂时稳住了局势,但也让援军的行军速度大大减慢。

与此同时,关羽在樊城的处境更加危急。吴军已经占领了江陵,切断了荆州北部的补给线。关羽不得不分兵把守各处要道,导致主力减弱。最终,关羽在麦城被围,寡不敌众,与关平父子皆被擒获。

得知关羽兵败的消息后,刘封不得不改变战略目标。他率领残部向西撤退,准备与驻守在上庸的严颜会合。然而,此时的上庸已经发生了变故。孟达趁刘封率军南下之机,暗中勾结魏军,将严颜软禁,占据了上庸城。

刘封的军队在这场行动中损失惨重,不仅未能救援关羽,还丢失了上庸这个重要据点。更糟糕的是,刘封的部队因为连续作战,士气低落,军纪松弛。一些士兵在撤退途中甚至出现哗变。刘封不得不处死了几名带头闹事的将领,这让军中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这场军事失利不仅造成了战略要地的丢失,更暴露出刘封在统军方面的诸多问题。他在战术运用上过于追求速度,没有充分考虑后勤补给;在用人方面也显得草率,未能防范孟达的背叛。这些失误为他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五、败落与结局

建安二十五年春,在樊城之战失利后,刘封率残部退回成都。此时的蜀汉朝廷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荆州的丢失让刘备震怒,朝中开始大规模清查各级将领的责任。

刘封回到成都后,立即遭到了参军中郎将张肃的弹劾。张肃在奏章中列举了刘封在援救关羽过程中的七大过失:动身迟缓、临阵退缩、军纪松弛、用人不当、疏于防范、怠慢军令、擅自决策。这份奏章得到了尚书令黄权的支持。

面对指控,刘封上书自辩。他详细阐述了行军路线被切断、孟达背叛、军粮不继等客观因素。同时,他还提到了自己在上庸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政策,以及在之前汉中之战中的功绩。然而,这份申辩书并未得到朝廷的认可。

建安二十五年夏,刘备下令剥夺刘封的军权,改由大将军黄忠接管其部队。刘封的亲信将领也被调离重要岗位。其中,跟随刘封多年的先锋官陈到被贬为近郊屯田官,主簿杨松被免职查办。

就在刘封失去军权的同时,东吴再次来犯。刘备决定亲征东吴,为关羽报仇。在组建讨伐军队时,刘备特意绕过了刘封的旧部,改用法正、马良等人统军。这个决定实际上宣告了刘封政治生命的终结。

建安二十六年初,一件意外事件加速了刘封的败落。他的旧部将领杨松在被查办期间,供出了刘封曾与孟达有私下往来的书信。虽然这些书信都是在孟达未叛变前的正常往来,但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下,这足以构成重大嫌疑。

随后,御史中丞庞统之子庞宏开始对刘封展开全面调查。调查发现,刘封在上庸期间确实接受过当地豪族的贿赂,其中包括价值连城的明珠和数十匹西域名马。这些物证被呈送给了刘备。

建安二十六年三月,正当刘备准备东征在即,朝中突然传出刘封与东吴有勾结的传言。据称,吴国使者曾秘密到访刘封府邸。虽然这个传言最终证实是子虚乌有,但已经让刘备对刘封彻底失去信任。

建安二十六年四月,刘备下令将刘封软禁于府中。五月,在诸葛亮的建议下,赐刘封自尽。临终前,刘封上书为自己昔日的部下求情,请求免除他们的牵连。这份遗书被刘备采纳,大部分旧部得以免受处罚。

刘封死后,其家人被降为平民,迁居汉中偏远地区。他生前创立的"义仓"制度和"举才辩试"制度也被废除。唯一保留下来的,是他在汉中战役中创立的"三箭定位"练兵法,这套训练方法后来被蜀汉军队沿用多年。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