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剑也可以叫作火焰刃剑或者波浪刃剑。
其之所以取这样应该比较怪异的名字,主要还是由于其剑身比较特殊。
火焰剑的剑身,具有十分典型的波浪形剑刃,如同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一般,因此方才被人们叫作火焰剑。
剑刃上的凹痕却是可以平行的,也可以是锯齿状的。
两种最常见的火焰刃剑是刺剑或双手剑。
火焰剑并非某个国家或地区独有。这种剑刃样式在现代德国、法国、西班牙和瑞士的剑上都可以找到。
双手火焰剑在德语中被称为“Flammenschwert”(字面意思是“火焰剑”)。
火焰剑的剑刃设计既具有装饰性,又具有实用性,可以在格挡时产生令人不快的振动。不过,波浪形剑刃的切割效果并不比直剑更好。
与直刃剑相比,波浪形剑刃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更好地分散冲击力,因此不易折断。
此外,波浪形的剑刃还可以帮助其在决斗中威胁对手,使得对手难以直接抓握剑刃,即使抓到也容易因剑刃的锯齿状结构而受伤,增加了对方的防御难度。

在某些情况下,波浪形剑刃可以更好地切开皮革或织物制成的轻型盔甲。
同时在进行刺击或切割时,波浪形剑刃能够通过其不规则的刃口增加伤口面积,造成更严重的创伤。
当然,波浪形剑刃也有不少缺点,一方面波浪形剑刃的锻造和研磨工艺复杂,制作成本和难度远高于直刃剑。
另一方面在实战中,波浪形剑刃难以像直刃剑那样顺畅滑刃,容易在碰撞时损坏或卡住。
与此同时,波浪形的剑刃在切割的时候需要更大的力量,且容易因刃口的波浪形状而弹起,难以形成连续的切割效果。

火焰剑在16世纪被Landsknechts(近代早期德国雇佣兵,训练有素且经验丰富的剑客)用于单打独斗、保护城堡或者城镇城墙,有时也用于保护战场上的旗帜。
Flamberge(“火焰”)源自法语“flamber”,是一个有许多内涵的术语,包括没有火焰刃的剑。
这个词是中世纪一些浪漫小说中剑的常用名称或别名,通常仅指大剑。

英国著名作家、击剑运动员埃格顿·卡斯尔便用这个词来指从轻剑到小剑的过渡剑。 但这些剑不一定有波浪形的剑刃。
在现代一些共济会分会,便在一些独特的仪式中使用了火焰剑,有些分会至少还拥有剑。
伦敦共济会大分会会堂的博物馆里存有一把火焰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