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心脏CT新纪元:从解剖到功能,个体化医疗的革命性突破

百姓健康频道 2024-08-02 14:26:14
【CMT&CHTV 文献精粹】

导语:本文深入探讨了心脏CT成像技术的最新进展,如何超越传统的冠状动脉解剖评估,揭示心脏疾病更为复杂的功能性与结构性特征。通过先进的影像学标志物,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诊断信息,推动了个性化医疗策略的发展,有望在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识别与干预中发挥重要作用。

心血管疾病作为全球主要死因之一,其早期诊断与精准治疗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心脏CT造影(CCTA)已成为排除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CAD)的重要非侵入性工具。然而,传统的CCTA主要关注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对病变的功能性评估相对不足。

2024年3月,La Radiologia Medica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Imaging biomarkers in cardiac CT: moving beyond simple coronary anatomical assessment”的文章,该研究通过开发新型的心脏CT成像生物标志物,推动了CCTA从单一的解剖学评估向功能性和风险分层的多维度评估转变,为心血管疾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视角。

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索心脏CT成像生物标志物在评估冠状动脉疾病严重性和动脉粥样硬化负担中的作用。研究纳入了大量患者,通过心脏CT造影技术对患者进行分组评估,包括冠状动脉钙化评分(CAC)、节段受累评分(SIS)、节段狭窄评分(SSS)以及Leaman评分等多个维度的定量分析。此外,研究还利用了最新的硬件和软件技术,如人工智能(AI)工具,以提高图像质量并增加CAD特征的可检测性。

研究结果冠状动脉钙化评分(CAC)的临床意义

研究中,冠状动脉钙化评分作为评估CAD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其数值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关联性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具体而言,Agatston评分(AS)能够量化冠状动脉内的钙负荷,为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分层提供了有力依据。研究指出,无钙化与极低的阻塞性CAD发生率和MACE风险相关,强调了在稳定和急性胸痛患者中,钙化评分在避免额外下游检测中的潜在作用。

心脏CT成像生物标志物的多维度评估

心脏CT不仅在冠状动脉狭窄的检测上发挥作用,更通过如节段受累评分(SIS)和节段狭窄评分(SSS)等生物标志物,为CAD的全面评估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些评分系统通过量化冠状动脉各节段的病变程度,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更为细致的风险分层工具。特别是SIS和SSS在预测MACE方面的独立预测价值,为非阻塞性CAD患者的管理提供了新的策略。

图 节段受累程度评分(SIS)和节段狭窄评分(SSS)。心脏CT血流储备分数(FFR-CT)的应用

FFR-CT的引入,标志着心脏CT从结构性评估向功能性评估的重要转变。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或机器学习(ML)算法,FFR-CT能够预测冠状动脉狭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其准确性与侵入性FFR相比毫不逊色。研究中FFR-CT的诊断性能,尤其是在区分临界病变方面的表现,为临床医生在决定是否进行介入治疗时提供了重要参考。

心肌灌注成像与心肌纤维化评估

心脏CT的另一项突破是心肌灌注成像技术,它通过评估心肌对造影剂的分布,揭示了心肌缺血的存在。此外,心脏CT在心肌纤维化评估方面也展现出巨大潜力,通过延迟期增强成像(LIE)技术,能够识别心肌组织的纤维化区域,为心脏疾病的病因学研究和治疗响应评估提供了新的途径。

总结

本研究通过对心脏CT成像生物标志物的深入分析,不仅提高了对CAD病理生理机制的理解,而且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更为精准的诊断和治疗工具。特别是在个体化医疗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和应用,为实现针对不同患者特点的定制化治疗方案提供了可能。此外,随着AI和机器学习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也为未来心血管疾病的智能化诊断和治疗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Cundari G, Marchitelli L, Pambianchi G, et al. Imaging biomarkers in cardiac CT: moving beyond simple coronary anatomical assessment[J]. Radiol Med. 2024 Mar;129(3):380-400. doi: 10.1007/s11547-024-01771-5.

“医学论坛网”发布医学领域研究成果和解读,供专业人员科研参考,不作为诊疗标准,使用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

编辑:薄荷

二审:清扬

三审:碧泉

排版:半夏

0 阅读:10

百姓健康频道

简介:国家卫生健康委主管,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办的电视频道。